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挑战与政府治理策略分析

2020-05-19 08:40王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3期
关键词:政府治理网络舆情挑战

王莎

【摘要】基于新媒体背景下,对网络舆情挑战和政府治理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分析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对政府治理的作用,其次阐述政府治理网络舆情中面临的挑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完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完善网络舆情调控机制等,政府治理网络舆情的措施,有效提高政府社会治理水平,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情;政府治理;挑战;对策

伴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舆论正在逐渐向网络化发展,并以网络舆情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且网络舆情还属于公众对社会公共事件的综合心理反映,再加上其本质是网民公共利益诉求的表达。虽然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络舆情对政府治理有促进作用,且能帮助政府治理工作逐渐向时代化、大众化发展,但同时也给政府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基于此,针对网络舆情面临的挑战及政府治理策略,展开以下分析。

1.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对政府治理的作用

基于新媒体发展背景下,存有的网络舆情展开政府治理,不仅有助于政府治理向大众化发展,还能使其向科学化和时代化方向发展,促使网络舆情得到有效把控。

1.1 有助于政府治理向大众化发展

所谓网络舆情是指网民的公共舆论表达形式,运用新媒体不仅有效降低了公共领域门槛,

更是消除了传统背景下存有的时空限制问题,及时反映出了每名群众的主体意愿,促使网民能和政府进行直接对话,在一定层次上推进了政府治理大众化发展。此外,其作用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网络舆情充分体现了网民地位,有效整改了传统社会话语霸权现象,使得网民和政府之间的对话更加接地气;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在网民和政府对接力度和宽度等方面。所谓力度加大是指网民和政府之间的对话,省去了很多程序和环节,而且还能促使政府及时了解民意,从而提出针对性措施;所谓宽度加大则是指网民和政府之间,存有的时间和空间等,都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在一定层次上为政府治理网络舆情提供了较多资源。

1.2 有助于政府治理向科学化发展

网络舆情作为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核心体现,其主体意愿表达和社会政策等,都能在一定层次上推动政府治理实现科学化发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治理思维能向科学化发展。针对政府治理而言,网络舆情中的网民意愿和公共诉求等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只有政府运用辩证思维和弘扬创新思维等,才能有效守住根基,从而引导正确方向;另一方面是政府治理方式具有技术性和批判性。所谓技术性是指政府能够借助大数据等新媒体技术,针对网民的思想动态进行考量,从而针对相关数据和文件等,展开整理和评估工作。而批判性是指政府能够在监测网络舆情期间,自觉汲取治理教训和总结治理经验。

1.3 有助于政府治理向时代化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政府治理工作正在呈现时代化发展,能够有效把新时代政府转型和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也就是说,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网络舆情充分体现了时代诉求,不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等方面,都体现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优势,以及新时代网民的公共利益要求,促使政府治理能够与时代同进步,有效发挥出了政府治理工具的创新性发展。由此可见,只有政府治理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时代特征,才能确保现代社会的稳定发展。

2. 政府治理网络舆情面临的挑战

2.1 网络舆情的生成方面

网络舆情的生成方面,使得政府治理遭遇挑战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扩散爆发阶段的信息误导和冷却消亡阶段的负面舆情复发两个方面。第一,针对扩散爆发阶段的信息误导而言,虽然新媒体时代为网络舆情传播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让扩散爆发阶段的网络舆情,因信息误导造成了负面影响。若是从客观层次对此展开分析的话,在网络空间内,当团体成员出现偏向现象时,并在多人商议之后,朝偏向角度发展,从而形成极端的观点,该观点不仅会引发信息误导等问题发生,同时还会促使网络舆情的真实性在扩散中蒙蔽,进而出现恶意引导现象;第二,针对冷却消亡阶段的负面舆情复发进行分析。现如今,针对网络舆情的冷却消亡存有不确定性,任何一个外界诱因的深层激发,都能可能导致负面舆情出现复发现象。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背景下,很有可能会对网民的道德观、法治观和价值观等造成影响,促使网民出现道德冷漠或数字化犯罪等现象,若是激发了阶段性的负面网络舆情,还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恐慌。

2.2 网络舆情的控制方面

网络舆情的控制方面,使政府治理遭遇挑战的因素,主要体现在部分政府部门及主导权威媒体“公信力”受损、舆论场的负效用等多个方面。据目前政府部门治理现况可看出,部分政府和主导的权威媒体,在对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进行管控时,一直都是处于被动阶段。伴随网络舆情事件的不断增多,对网络舆情处理的经验也有所提升,虽然让政府和相关权威媒体不处于被动地位,并对网络舆情作出了适当管理,但仍存有严重的“公信力”弱化现象。此外,所谓舆论场的负效用,则是指在特定空间环境内,各种意见通过集合的方式出现互动和感应,从而形成了社会舆论,被称之为舆论场。舆论场的环境、社会开放性等因素,都会直接对网民造成影响,严重的话还会让网民形成关于某一社会现象认知的趋同心理。尤其是当舆论场成为负面网络舆情发源地的时候,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无法预估,甚至还会对政府治理构成造成一定影响。

3. 新媒体背景下政府治理网络舆情的措施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以政府治理网络舆情面临的挑战为依据,提出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和引导机制、完善网络舆情调控机制等,政府有效治理网络舆情的措施,确保网络舆情得到有效把控,推动我国社会稳定发展。

3.1 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主要從构建收集体系和应对体系两个方面,健全网络舆情的舆情机制。第一,健全网络舆情的收集体系。主要从舆情调查、舆情采集和舆情整理的过程,对网络舆情展开收集工作。针对舆情调查而言,可以通过网上问卷抽样调查、邮件抽样调查和新闻文本分析等方式,对网络舆情展开分析。针对舆情采集工作而言,应当先对采集标准和采集原则进行明确,并把相关内容融入到数据库内;针对舆情整理工作而言,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采集的舆情信息,进行归档分类、过滤虚假信息和整理有效信息等,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网络舆情法规,为减少网络舆情后果等提供相关参考;第二,健全网络舆情的应对体系。主要从构建防患机制、除患机制过程,对网络舆情展开应对工作。针对防患机制而言,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事件,进行跟踪调查和事前检测,从而在网络舆情爆发之前进行纠正;针对除患机制而言,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突然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及时和网民之间进行交流,有效澄清网络舆情的核心事件,避免网络舆情出现进一步扩展。

3.2 完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基于新媒体发展背景下,要想对网络舆情进行正确引导,则是需要通过网上引导的方式,发挥出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作用和效果。基于此,将从造势引导方面入手:所谓造势引导,是优化主流网络媒体、提出针对性引导和说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优化主流网络媒体,包含硬件和软件,硬件是以强化网站建设和论坛建设为主,然后通过集思广益等方式,发挥出新闻媒体的传播优势;软件是以提高网络信息透明度为主,从根本上保障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所谓提出针对性引导,是指网络舆情引导应具有针对性,除了要根据网民心理特点和思想需求掌握其思想动态以外,还要对此展开针对性指导;所谓说服教育是指对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政府部门要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以说服教育为依据,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3.3 完善网络舆情调控机制

网络舆情的调控机制完善,主要包含议程设置和舆论领袖培养。第一,针对议程设置而言,议程设置能够有效借助信息操作方式,对其舆论进行控制和引导,促使网络舆情能向积极方面发展。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实现“先入为主”,通过合理把握议程设置,进行设置公共议题,从而把社会关注点引导到特定方向。同时,政府还需要做到与新闻事件同步进行,若遭遇社会突发事件,则是需要政府部门能及时了解新闻事件,并纠正网络中存有谣言和偏见,从而把社会注意力引导法治化方面;第二,针对舆论领袖培养进行分析。网络舆论的领袖作为网络传播期间的某一环节,同时也是在传播活动中为他人提供信息和观点的核心人物。舆论领袖能够凭借自身存有的社交范围等优势,对其事件进行传播,其中还包含理性的批判思维,而理性批判思维的优势在于,能够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若是网民一味的盲从和追随的话,只会让网络舆情针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基于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在信息公开等基础上,针对网民做出正确的思想引导和教育,使得舆情领袖能够成为传播正能量的主力军,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媒体背景下,具有变化速度快、信息量巨大等特点,通过在此基础上规范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不仅能提高政府网络舆情应对水平,同时还能提高政府社会治理水平,进而维护现代社会稳定发展。基于此,将从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完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等多个方面,落实政府治理网络舆情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何立亭.新媒体背景下提升政府对网络舆论引导研究[J].科技风,2019(17):259-259.

[2]高会贤.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0):13-14.

[3]丁夏夏.新媒體视阈下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路径[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53-60.

[4]郑桦,向娜,向清礼,等.地方政府的网络舆情治理能力分析——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新媒体研究,2018,4(16):80-83.

[5]金占勇,康晓辉,邱宵慧.我国政府网络舆情治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9,38(29):111-113.

猜你喜欢
政府治理网络舆情挑战
浅析创新社会治理
运动式治理常规化的特征、原因及其后果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我国小产权房面临的现实困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