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品牌形象也越来越重要。《中国一分钟》作为国家形象片,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成就。本文从叙事符号和叙事空间两个维度对以《中国一分钟》为代表的新时期国家形象片展开分析,总结受大众欢迎的原因,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国家形象片的制作和传播。
【关键词】《中国一分钟》;叙事符号;叙事空间
国家形象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深受各国的重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品牌形象也越来越重要。《中国一分钟》是人民日报推出的系列宣传片,本文以《中国一分钟》为例,从叙事符号和叙事空间两个维度对我国的国家形象片展开分析。
1. 叙事符号构建情感氛围
1.1 视觉符号
1.1.1 色彩激发情感基调
系统功能语言学者Painter在视觉图像分析理论著作《解读视觉叙事》一书中,提出氛围是指视觉叙事中颜色所构建的情感基调,他将颜色作为一种人际意义资源,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颜色资源的理论框架,将彩色的使用与否作为情感是否被激发的区别,通常黑白色难以传达出丰富的情感氛围,相比之下,彩色的视觉符号能够表达出多样且有层次的情感。鲜亮的色彩构建出的是活泼、热烈、有生机的情感,而暗色系则是沉闷、理智、平静。暖色调和冷色调分别营造开放、安全、舒适和镇静、冷淡、保守的氛围。人们生活的环境是多彩的,因此色彩的丰富程度愈高,反应自然环境色彩,愈能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相反,单一的色彩产生距离感,容易让观众感受到疏离感。
《中国一分钟》分为“瞬息万象”、“跬步致远”、“美美与共”三个篇章,每个篇章根据视觉叙事的侧重点选择不同的主题色彩建构不同的情感氛围,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该系列片整体视觉色彩特征时候是明亮的,生机盎然且有磅礴气势,“瞬息万象”多采用干净通透的太阳光线,不仅对镜头构图有加分效果,且阳光本身是有色彩的,再结合景物组合起来的颜色更是对环境氛围和主题情感的表达有重要意义。片中透过航空楼玻璃窗的阳光明亮透彻,干净利落的镜头配合字幕不难让观众体会到我国现代化航空交通;穿过树林和砖瓦房的阳光有着柔和的色彩,营造的是温暖的氛围。黄、蓝、绿元素的运用丰富了形象片的色彩空间,列车从鲜黄色的油菜花田中穿过,收割机在金黄的麦田上工作,黄色的亮度高,呈现出的是温暖、欢欣,表现的是光明与希望。飞机划过蔚蓝的天空,“蛟龙号”下潜海蓝水域,呈现出的是宽广、理智,表现的是专业化和高科技。原本的黄土覆盖了大面积的人造林,城市里人们穿行的道路两旁是绿化带,呈现出的是清新、平和,表达的是和睦和生机。夜色的衬托下的城市色彩丰富程度最高,万家灯火,五彩霓虹,充满了亲切熟悉的生活气息,拉近了与观众的情感距离。
1.1.2 图像引导主旨
从符号学的发展来看,索绪尔提出符号为“能指”和“所指”的统一,二者相结合的过程为“意指”。罗兰·巴特将索绪尔的理论深入推进,符号在他这里具有了两层意义,一是索绪尔理论中符号的表层“能指”和“所指”的外在事物关系,二是符号的使用主客体之间基于情感、文化、价值观的互动产生意义相互主观。前者是直接表义,是表达层面;后者是含蓄意指,是内容层面。形象片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图像符号,经过所指和意指,传递情感和价值观,提升观众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认知,达到传播和构建国家形象的目的。
《中国一分钟》图像符号丰富,包括字幕、人物及景观等,它们被赋予了新的情感与价值。“瞬息万象”篇章中提到了“成长”,字幕具体为“一分钟,经历一次与以往不同的成长”,同期画面为向前爬行的小宝宝和蹒跚走路的小女孩。“成长”是是抽象的,图像将其具象,由成长中的孩子意指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即使由挫折和困难也仍不断努力,一路向前,永不放弃,最终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美美与共”篇章结尾的各种肤色、年龄、服饰、国籍、种族的人民笑容灿烂,画面同期配音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意指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共生共存共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享人类的美好未来。
1.2 听觉符号——音响强化叙事主题
电视片中,声音在渲染氛围、抒发情感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电视声音分为人声、音乐、音响三大类,可以表达出表意、叙事、表情、表真等多方面的功能。《中国一分钟》没有采用画外音解说的方式,主要是音乐和文字解说,辅以简单的现场声,以及片尾作为旁白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三个片子的背景音乐分别为The new earth、Angels Will Rise、Hope Eternal,皆为纯音乐伴奏,开篇节奏舒缓轻快,随后渐渐高亢,气势磅礴,激荡热烈,相应的,视频内容从个人每一分钟的经历入手,辐射到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而展望世界的美好未来,正如视频中习近平总书记的2018年新年贺词所说,“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千千万万的普通中国人民在不同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奋斗,每个人的每一分钟的辛勤付出日积月累,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成就了中国奇迹,而中国的进步也是对世界的付出,“中国人民愿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類的美好未来”,映照着背景音乐的寓意,中国正在冉冉升起,中国人民奋斗拼搏,希望永恒,和世界人民一起创造一个美好题。
此外,片中的现场声音也是一个亮点。例如片中的“一分钟,许下一个约定”画面内容是2015年国际奥委会上,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取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现场声被保留下来,巴赫的宣布举办城市的声音和会议现场国人的欢呼声是现场同步录制的,加强了画面的表现力,真实感突出,观众不难体会到欢庆激动的情绪。
2. 叙事空间深化主题
叙事学是对叙事作品的研究,其表现方式多以文本形式呈现,发展至今已由文字作品为主扩展到包括视听作品在内的多种形式作品,例如绘画、视频、手势以及口头言语等。“并置”的概念由美国约瑟夫·弗兰克《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一文中于1945年首次提出,是他对现代小说使用的一些叙事技巧的归纳总结。它是指“在文本中并列地置放各种意象和暗示、象征和联系,使她们在文本中取得连续的参照与前后照应,从而结合成一个整体”。并置强调的是打破叙述的线性时间流,并列的置放那些或大或小的意义单位,使文本的统一性不是存在于时间关系中,而是存在于空间关系中。弗兰克的“并置”概念同样适合影像叙事。空间同样是影像叙事象征的重要符号之一。
影像中“并置空间”是指在一组镜头里综合了多个空间场景的叙事,《中国一分钟》正是典型的并置空间叙事,影片从空间的多维角度呈现主题寓意。整个影片的主题是“改革开放40年,每个你的奋斗,成就中国奇迹;中国奇迹,与世界共精彩”,是串联起所有“一分钟”的灵魂和纽带,所有的并置空间为这个主题所服务。
“一分钟,网上商品零售1043万元”、“一分钟,移动支付金额3.79亿元”、“一分钟,2917.1万元的商品走出国门”、“一分钟,154.3万元资金投向海外”,极小的时间单位和庞大的经济产值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在经济领域的成就直观呈现在观众面前,简单易懂。“一分钟,‘蛟龙号最大能下潜50米”、“一分钟,‘复兴号前进5833米”等从科技维度出发,例证我国科学技术的伟大成果。片中同样在文化、社会、体育等方面表现中国奇迹,抓住不同叙事对象的共性,通过多个空间场域的并置,讲述同一话题,深化了影片主题,多层次、多角度表现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各个领域卓越成果,增强了深度。
3. 结语
《中国一分钟》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广泛关注,播放量破亿,各大平台转发,获得了广大网友的转载和好评。片中明亮丰富的色彩营造了情感氛围,激发了观众的共鸣,同时以小见大,结合典型性画面传递价值观,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引发联想,配以节奏明快的音乐,通过并置空间叙事手法的运用,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塑造了中国新时代的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构建了一个繁荣发展、和谐稳定、合作共赢的中国國家形象。
参考文献:
【1】 路金辉, 孙宏吉.《中国名片·沈阳》的符号与叙事分析[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32(1):100-102.
【2】 尹怡怡. 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多模态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构建——以中国国家形象片《中国一分钟》为例[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86(06):47-52.
【3】 罗良清, 彭丽, 孙梦晨. 征兵宣传片的叙事策略及形象建构[J]. 电视研究, 2018, 000(008):45-47.
作者简介:郭长婷(1994—),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安徽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