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岗区一起副溶血弧菌引起感染性腹泻事件调查

2020-05-19 14:59任启智刘洪博温冬爱伊恩壮
健康大视野 2020年9期

任启智 刘洪博 温冬爱 伊恩壮

【摘 要】目的:对一起副溶血弧菌引起的培训学校感染性腹泻爆发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类似事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流行病学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危险因素,采集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2018年8月12日-14日累计病例46例,罹患率30.67%。临床表现:腹泻占97.8%,恶心84.8%等。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露模式;病例对照研究显示,8月13日早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08,P<0.05;OR=5.128,95%CI:1.817~14.470)。副溶血弧菌检出率在患病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5.287,P<0.05)。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确定该事件为一起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爆发事件。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感染性腹泻;培训学校

【中图分类号】R51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9--02

2018年8月13日23点40分,南岗区疾控中心接到哈医大二院急诊科报告:有6名某培训学校学员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初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南岗区疾控中心立即派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8年8月13日晚17时30分在培训中心就餐后72小时内出现出现恶心、呕吐等相应症状者。

1.2 方法

1.2.1 病例定义 根据《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进行病例定义:出现腹泻≥3次/24小时,或伴有腹痛、发热、恶心等相应症状者。

1.2.2 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发病学生为病例,按1:1比例选择未发病的同班同学为对照,调查病例组和对照组饮食、饮水和接触史情况,查找危险因素。

1.2.3 实验室检测 采集部分病例肛拭子进行细菌及诺如病毒检测、学生生活用水等样本进行细菌学检测。

1.3 统计分析 通过Excel录入实验数据,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该培训学校8月2日到8月14日共有150人培训学习及就餐。8月12日-14日,共报告病例46例,总罹患率30.67%(46/150)。

2.2 临床表现 病例的临床症状以腹泻97.8%、恶心84.8%、腹痛80.4%,并伴有其他症状呕吐67.4%、发热21.7%、头痛2.17%。

2.3 流行病学特征

2.3.1 时间分布 首发病例于13日上午9时发病,末病例发病时间为14日上午8时,疫情持续2天,呈点圆暴露模式,13日21时至14日5时病例数最多,共发病40人,占发病总数的86.95%。

2.3.2 人群分布 46名病例中:14名男性,32人为女性,男女比例为1:2.29;男性罹患率为22.58%(14/62),女性罹患率为36.36%(32/88),男女生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1,P>0.05)。

2.3.3 地区分布:46名病例同住一個宿舍楼,共同就餐地点为该培训中心食堂。

2.4 病例对照研究 问卷调查发病高峰前3餐情况、患者饮水情况和个人接触史,收集有效问卷46份、对照46份。结果发现13日早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08,P<0.05;OR=5.128,95%CI:1.817~14.470),13日午餐(=0.717,P>0.05;OR=1.443,95%CI:0.623~3.298)、13日晚餐(=1.153,P>0.05;OR=0.929,95%CI:0.384~2.244)和饮水类型(=0.201,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5 实验室检测

采集46名学员肛拭及对照组46份肛试,10份手试,厨具和餐具样本5份、菜板涂抹物2份,食堂、公寓4份二次供水样。

2.5.1 病毒检测 用ABI7500荧光PCR对92份肛拭样本进行了诺如病毒检测,结果均未检出,排除诺如病毒感染。

2.5.2 细菌检测 在肛拭样本中检出副溶血弧菌。副溶血弧菌检出率在患病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5.287,P<0.05),提示此次食物中毒事件可能由于副溶血弧菌引起。见表1。其它样本微生物学指标均合格。

2.6 可疑餐次调查 分别有82.6%和76.1%的患者食用了13日早餐炝拌蚬子和香辣酥鱼。

3 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以确定本次事件为一起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爆发事件。主要依据:⑴夏季为细菌性感染性腹泻高发季节,病例临床症状以腹泻、恶心、腹痛为主,符合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特征[1,2]。⑵病例有共同就餐史和共同进食食品,临床症状相似,符合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特点。⑶实验室检测结果提示致病因子为副溶血弧菌。⑷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13日早餐为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可疑餐次调查分析,高度怀疑炝拌蚬子、香辣酥鱼为可疑食品,但是,由于餐厅没有按有关要求留样备检,缺少剩余食品检测结果支持,是本次调查的局限性。

综上所诉,在细菌性腹泻高发季节,应该加强对学校的预防与控制,减少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校园内的发生与暴发流行[3]。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建议学校严格执行传染病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因病缺课登记,落实专人负责,及时发现传染病聚集疫情。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实施食品留样、从业人员体检,加强食品采购、加工、储存等管理,严格进行餐具消毒。积极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师生自我防病意识,严防肠道传染病爆发。

参考文献:

任启智,刘洪博,张燕,等.2012年哈尔滨市细菌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4):561-562.

Li H,Tang R,Lou Y, et al.A comprehensive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for clinical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Shanghai[[J].Front Microbiol,2017,8:1043.

李海兰,王忠平.大同市2011-2016年学校卫生监督抽检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8,34(4):548-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