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红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静脉药物配制中产生微粒的数量及因素,优化操作流程,降低不溶性微粒产生。方法:应用正交试验,分析注射剂规格、安瓿消毒方式、安瓿开启方式和药液抽吸角度等因素对临床药物配置过程中产生不溶性微粒的影响。结果:操作中安瓿消毒方式、安瓿开启方式等因素对静脉输液微粒产生的影响较大。结论:静脉药物配置时,喷雾式酒精消毒,砂轮划割安瓿瓶颈处、并以直接敲击的方式开启,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不溶性微粒的产生,确保药液质量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制方法;微粒数量
Abstract:Objective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 number and factors of particulates produced in the formulation of intravenous drugs, optimize the operation process, reduce the production of insoluble particles.Methods The effects of insoluble particles in the clinical drug configuration were analyzed by using orthogonal tests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injection specifications, ampoule disinfection methods, ampoule opening methods and the extraction angle of the drug.Results The effect of ampoule disinfection mode and ampoule opening method on intravenous fluid particles in operation was greatly influenced.Conclusion When intravenous drug configuration, spray-type alcohol disinfection, grinding wheel cutting ampoule bottleneck, and opened by direct knocking, can minimize the production of insoluble particles,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he liquid,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Intravenous drugs, formulation methods, number of particles
【中圖分类号】R9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9--02
静脉输液过程中,除了药物进入人体血液以外,还会有一些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长此以往,它们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这些不溶性微粒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输液环境、操作环境及操作方法不当等因素[1-4]。目前有些医院已经针对微生物产生的问题做了相应解决方法,例如在相对无菌条件下集中配置静脉药物,但这并不能总根本上解决微生物的产生。因此,本文重点分析研究静脉药物配制中产生微粒数量及因素,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器材与药品
选取某制药公司生产的维生素B6注射液(2ml)、利多卡因注射液(5ml)、浓氯化钠注射液(10ml),药品均经过检验且合格;使用某科技公司生产的GMJ微粒检测仪。
1.2 实验方法
为了确保实验的精确度、可信度,所采取的操作均按规范化要求标准操作,且均由同一人完成,两人共同观察,同一人记录。
1.2.1 选取药物配置过程影响微粒产生的主要因素 制作正交试验L9(34)表,选取4个影响因素:注射剂规格、安瓶消毒方法、安瓿开启方式、药液抽吸角度。水平测试每个因素中的3个因素:注射剂规格分别为2ml、5ml、10ml;安瓿消毒方式分别为不消毒、酒精喷雾式消毒、碘伏消毒;安瓿开启方式分别为直接敲击、砂轮划割后敲击、垫酒精纱布掰开;药液抽吸角度分别为30°、90°、-30°。
1.2.2 比较消毒安瓿与安瓿开启方式对微粒的影响 利用实验表L9(23)进行观察分析。根据部分实验研究结果得到,注射剂规格不同,开启瓶口径大小不同,会破坏实验一致性,且抽吸制剂角度不同对实验结果影响不明显,因此本实验注重消毒方式与开启方式的研究,并且统一采用浓氯化钠注射液10ml进行试验。
1.3 统计学方法 记录GMJ微粒检测仪显示的相应数据,并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正交试验的方差K值分析各因素对产生微粒数量的影响。通过对比K值的大小,来反映相关指标对实验的影响[5]。K值小,则影响小。
2 结果
2.1 药物配置过程中影响微粒产生的主要因素
通过实验中K值的比较,得出本试验中产生的微粒数量相比较最少的组合为10ml注射剂、酒精喷雾式消毒、砂轮划割敲开、注射器倾斜30°进行抽吸药液(见表1)。其中安瓿消毒方式以及安瓿开启方式均对产生微粒数量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剂规格、抽吸角度对微粒产生数量影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2 安瓿消毒与开启方式对微粒的影响
为了保证实验统一性,且根据上一结果的分析,统一采用浓氯化钠注射液10ml进行试验。对安瓿消毒方式与安瓿开启方式两个因素进行第二次测试,结果显示,使用酒精喷雾式消毒后,徒手掰开的操作效果最佳,划割瓶颈敲开次之。安瓿消毒方式与开启方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安瓿消毒方式对微粒产生影响更大。见表3、表4.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侵害人体的病原微生物也日渐增多,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会吸附在食物中被人类吞食,也会伴随着药液进入人体血液中,这些都是无可避免的,人们也只能通过研究,来最大程度降低可能性,从而减低感染。本文通过对静脉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产生方式及影响的研究,重点分析了注射剂规格、安瓿消毒方式剂安瓿开启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发现,注射剂的规格对微粒产生有一定影响,但破坏实验的完整性与统一性。抽吸角度对微粒产生影响不大,因此主要针对安瓿消毒方式和开启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采用安瓿酒精喷雾消毒并以直接敲击的方式能有效的减少微粒的产生。徒手直接掰开安瓿也是很有效降低微粒产生的方式,但临床缺少保护性,危害性极大,容易造成医护人员的伤害[6]。为了减少瓶颈口处划痕碎屑对微粒产生的影响,采用酒精喷雾的消毒方式来进行消毒能有效的避免,因酒精喷雾能直接作用到角落的细菌,以减少污染。
综上所述,静脉药物配置时,喷雾式酒精消毒,砂轮划割安瓿瓶颈处、并以直接敲击的开启,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不溶性微粒的产生,确保药液质量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侯鹏高,吕长淮.静脉输液不溶性微粒污染途径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1,(3):1236-1237.
赵青兰,齐树伦.静脉输液过程中微粒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4):395-397.
韩丽娟.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防范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2,28(7):882-883.
苏玉婷.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J].大家健康,2015,9(13):235.
方开泰,马长兴.正交与均匀试验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5-40.
卢顺,杜海卫,党芳,等.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3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