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谈话分为两个维度
或者我们的语境,酷似
柏林墙上的风声,我们的眼神
来自东德和西德
墙被机器和人,推倒了
可是墙倒后扬起的灰尘还在
还在德国的夜空飘扬
它们飞进德国人的家里
飞进德国人的哲学和小说里
时间久了,赤裸的秘密
披着正义良善外衣的秘密
长满挣扎的牙齿
诅咒的牙齿,它们布满灰尘
来自柏林墙的灰尘
[夜鱼赏读] 《秘密上的灰塵》里的警戒意味,来源于江雪一直以来坚持的批判立场,他的人生态度也是他的文学审美态度,有意思的是他本人在生活中却虔敬和暖,与他近乎于孤绝的品性形成的矛盾,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也多有反映。这位偏居于小城一隅的诗人,写有大量的诗学论文,同时承办着高品质的独立杂志《后天》,在诗人中享有很好的口碑。
江雪的诗歌语言自带知识分子气质,但又简洁平易,诗歌切入直接利落,节奏铿锵,“维度”“语境”这些本来属于知识分子术语的名词,用“柏林墙上的风声”这一形象的比拟接住了,有了落在实地的具象感。诗歌不生枝蔓,凝结所有的诗性力量,只聚焦于推倒柏林墙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柏林墙的灰尘”这一意象的创建精准生动。确实,事实证明独裁统治虽然倒台了,人性的盲从与残忍昏聩,导致的野蛮和暴力,却一直是人类文明的迷障,阴沉沉如灰尘般如影随形。将复杂的反思,简洁成形象的譬喻,化繁就简,这应当归功于诗人多年文学与思考的双重修炼,以及他作为诗人的警醒与良知。
“还在德国的夜空飘扬/它们飞进德国人的家里……”。如果将其后几句的限定词“德国”去掉,是否可以在批判性上有进一步的深化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