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我刚上大学,那会儿我是一个很拧巴的人,浑身上下也没什么特别有趣的地方,不会抖机灵,不会说俏皮话,有时听到别人说的一些机智的话,都会自卑地想着“大家的拼音都是从A、O、E学起的,为什么别人说话能这么有趣、有深度”。而我跟别人聊天要靠自己的大笑来证明自己说的话很有趣,当然,有时大笑,也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
当时,我有个好朋友,她在高中时代就看完了亦舒写的所有书,在“情商”这个概念还没那么流行的时候,她就开始研究“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以及“做哪些事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情商很高、教养很好”。她涉猎很广,任何话题都知道一点。在当时的我眼中,她是一个很懂社会规则、很成熟的女生。
所以,18岁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很可爱的目标:要多看不同类型的书——文学、经济、管理、心理……还有汽车、游戏、时尚方面的东西,也都要有个基本了解。
我想成为一个在别人眼中很有趣、很聪明的人。但说句实话,有些不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书,硬看的话,真的很难看进去。为难书,也为难自己。
所以,后来的我并没有完成18岁时立下的目标,现在的我,对很多领域的知识依旧很陌生。经济学的一些知识,我是真心很想弄懂,但也是真的大多不懂;男生感兴趣的汽车品牌和性能什么的,我真的是不知道也不关心;甚至女生们几乎个个精通的美妆话题,我也只是略知一二,我的大多数美妆知识全靠闺密的“安利”。
和18岁的小文一样,在某些方面我依旧知道得很少,但现在的我最大的进步是,我不会再去掩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而是敢于承认,在某些方面,我就是一个很浅薄的人。
可这份浅薄,并不妨碍我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18岁的时候,我觉得有趣是可以通过一些提高情商的小技巧培养的,但后来我发现并不是这样的。真正的有趣,得靠你用实力、专业、努力去获得。
总结这7年,从自卑到自信,从拧巴到干脆,从觉得自己很无趣到成为别人眼中有趣的样子,我只做了这三件事。
18岁的时候,我还会为自己不够有趣感到难过;20岁之后,我真的很少再去想自己是不是一个有趣的人了。
因为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书、写作以及努力地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更多的素材。
我每天跟编辑、作家、合作伙伴以及一些前辈打交道,没时间看教人如何提高情商的书,一直以来我只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写作,真诚地跟别人相处。
就这样写了几年,出了几本书。
也就这样,慢慢地我的生活有了些变化。以前跟新朋友见面,大家基本都记不住我的名字。一帮人聊天,我是很不起眼的角色,因为大家都喜欢跟长得好看的男孩和女孩说话,喜欢跟活泼主动的社交达人聊天。但现在很多人都觉得我很有趣,一听说我写作,就跑来说“啊,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就是文长长,那个文长长是不是你啊”,他们会拉着我聊写作圈的事,问我是怎么开始写作的,又是怎么出书的。
世界一下子对我和蔼可亲了很多。
当然,我的心里很清楚,我在别人眼中一下子变得有趣,并不是我真的变得多有趣了,而是“作家”这个标签,给我增加了话题,很多人会因为这个标签对我感兴趣。就算我说一些很平常的写作中的故事,大家也会觉得很新奇,很有趣。
人们有时候觉得一个人有趣,并不是因为那个人的性格真的多么有趣,也许只是因为那个人身上的某个点、某个标签、某个硬实力条件比较有趣。
所以,如果想成为一个有趣的人,首先也是必须要做的事就是,打磨自己的技能,提高自己的实力,努力给自己多挣几个“标签”。
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坚持学习。这里的学习指多看书,也指多看电影和新闻。
换句话讲,就是要有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记得我上大一的时候,有个大二的学长当我们的辅导员,每次看到他和班上其他同学很激烈地讨论某条新闻,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我心里都会觉得他们好酷,怎么懂那么多。
但现在,我也能认真地针对某个新闻事件,跟朋友深入地讨论,说一些别人听起来会觉得“很有思考深度”的话。现在的我可以跟别人聊明星,聊新闻,聊影视剧,聊文学,聊游戏,聊美食,聊旅游,聊心理话题……当然,还可以聊工作。
我知道,在很多方面我还存在明显的短板,但因为我的兴趣爱好足够多,所以能跟大多数人热烈地畅谈。身边很多人都喜欢跟我聊天,因为我每天都在不断地吸收新鲜的东西,跟对方聊天时,也总能给对方带去一些新鲜的想法和一些新鲜的知识。
而我之所以能习得这项技能,是因为我一直在坚持学习,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用一颗敞开、好奇的心,去积极地拥抱生活的变化,努力地吸收生活的营养。
我每天都看新闻,不需要专门花很长时间,就是利用碎片时间,看完会简单分析一下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闲暇时间,我会看很多电影和书,但又不只是看了而已,看完后会认真思考这部电影或这本书想向我们传递什么,然后写书评、影评;我对美食感兴趣,遇到喜欢吃的菜就会忍不住想找教程学一下;了解心理学是因为,有时候我心里挺压抑的,抱着想弄懂自己的心态,结果掌握了好多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打游戏,是为了跟朋友一起玩;有工作经验和感悟是因为我真的在认真工作,认真总结。
而上面这些技能,只要你稍微用点心,稍微比别人研究得深入一些,就很容易习得,并做得出彩。你压根儿不用担心以后跟人聊天没话题,也不用担心自己说的话不够有趣,更不会在独处的时候觉得很孤单。
想活得自在有趣,最根本的还是要接纳自己。
我以前觉得自己没趣,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怕说完大家觉得我太肤浅。但我现在已经接纳自己了,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说的话是有道理的,也不怕别人觉得我说话无趣了。
你觉得我有趣,我会说,但我之所以会说这些话,不是因为想取悦你;你觉得我无趣,我更要说,因为我只是单纯表达自己的观点。你若真的不喜欢,也可以选择不听。
所以,大大方方地说出自己真正思考過的话,不要担心别人会不认同你,更不必担心别人会觉得你无趣。
其实,自我写文章以来,就一直被人批评。就算一篇文章底下几百条留言都在说“写得很好”,也总会有几个人很用心地批评我,说我“三观”有问题,说我活该,甚至比这更难听的话我也听过。
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这些骂我的话,我很难过,也想改变。我试着不在文章里表达太多自己的观点,在写每句话前都会想“这句话写了会不会被人骂”。我尽量用客观且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结果还是有很多人骂我。
后来我就习惯了,也可能是内心强大了,就觉得“没事,要骂就骂吧,反正我说了我想说的话,我也喜欢写下这些话的自己,其他人怎么想不关我的事”。
毕竟,人生那么长,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活成别人眼中100分的样子。所以,不要过分迷恋“高情商”,难道非要取悦别人,让别人觉得你很好、很体贴、很有趣、很完美,才算成功的人生吗?
不,不是的。
我就是没办法成为“满分女孩”啊,我也知道我有很多缺点,但那又怎样,我接受勇于承认这些的自己,也热爱一直努力生活的自己。我觉得就算没那么完美,但也从来没自暴自弃过的我,也很酷啊。
用一句话来总结这7年发生在我身上的改变,那就是:我之前也努力想成为别人眼中有趣的人,可直到我放弃去努力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我才真正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当我决定做自己时,我才活得最像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