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 打造高效课堂

2020-05-19 15:12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师生思维语文

身为教师,我们一方面高呼着“向45分钟要效率”“要打造高效课堂”的口号,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实施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人的课堂模式。我们总是以课堂上知识点传授的多少来衡量课堂是否高效。归根结底,这是出于对学生的不放心。我们总认为讲得不够全面,生怕考试的时候漏掉某些得分点。事实上,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我们在课堂上所讲的那些所谓的得分点在中考中能派得上用场的微乎其微。现在的语文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鉴于此,我们所说的高效课堂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了多少个知识点,而是学生提升了多少语文素养。

几年前我在南京的某中学听了一节名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文指导课,课堂上学生收获颇多,作为听课老师的我也受益匪浅。

这节课所起的名字十分巧妙,教师将写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写清楚”到更高要求“写生动”叫作“走一步”,从“写生动”到进一步要求“立意”叫作“再走一步”。这节课上,学生显然从老师的设计与引导中收获很多,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小组合作部分。学生通过合作,共同探寻文章的亮点,教师通过一个问题“文章有如此大的魅力,你认为秘诀在哪里?”把学生的思维扩散开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吗!

传统的课堂不外乎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一来,学生对老师有畏惧心理,被提问后未必能大胆地表述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能力得不到提升。二来,长期保持一种课堂模式,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课堂上提不起兴致。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由原来的师生互动变为师生、生生互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想不到的可能学生想到了。事实上,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收获往往比单纯听教师讲解还要多。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几千年前,我们的大教育家就提出了启发式教育模式并指出其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能变被动为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当前平行分班的形势之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语文能力参差不齐。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后进生合理搭配,各个小组学生达到基本平衡。小组一旦形成,组员之间便有了团队意识,教师可采取评选优秀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因此,小组合作的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比如学习一篇小说,教师可根据小说的文体特点布置分块式任务:词语积累、情节梳理、分析人物等。课堂上,教师下达学习任务后,学生便按各自的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教师则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或者旁观,必要时可进行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师生之间有效沟通,学生之间彼此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又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課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比如上《记叙文的选材》作文指导课时,教师在课堂上只需引导学生审清题意,至于选择什么材料来表现中心,则要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发散思维。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可以畅所欲言,组员之间互相评价选材是否合理,最终教师只需稍加点评即可。

总之,课堂是否高效,不在于我们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收获了多少。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让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哪怕是倾听他人的意见,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最终达到使学生学得会、会学习、乐于学的目的,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横塘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师生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