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立足文化哲学范畴探讨了智库文化的内涵及特点,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梳理出我国智库文化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共经历了古代智库文化、现代智库文化两个发展阶段,从文化价值、文化产品、文化管理等方面对中国智库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智库;智库文化;文化历史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標识码:A
一、智库文化
(一)智库文化内涵
智库文化的内涵是智库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及其人文生态环境。前者由智库的职能决定了其独立性(客观)、科学性(高质量)和建设性(务实有效的影响力),后者由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决定智库发展建设的类型、速度和政府对其的接纳度。[1]智库被认为是现代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智库的文化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智库自身的软实力。[2]智库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存在,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先进表述,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对社会的价值观念,文化取向、伦理道德起到深远的影响。
(二)智库文化特点
智库文化表征着智库的目标、信念、哲学伦理及价值观,是指智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意识、文化传统、行为规范与具象载体等要素的总和,是将全体智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是智库管理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成分。[3]首先智库文化具有客观性。智库文化要从公共利益出发,站在国家、全民的角度,客观公正。其次智库文化具有科学性。智库文化研究的成果要以接近事实、真理作为价值取向。再次智库文化具有建设性。智库文化需要为用户、民众、社会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本身需要优化建设,提出解决方案。
二、中国智库文化演变过程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积累形成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财富,智库作为人类社会知识、思想的生产组织和重要载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同的文化特质,智库的历史演变其实就是文化的变迁史,文化是智库演化的基础和源动力。
(一)中国古代智库文化
(1)原始蒙昧时期。史前黄帝、尧舜禹时期,人类社会之初人类开始聚居,此时出现了智者,智者对自然、社会关系、知识的认知高于普通个体,此时期的智库就是具有智慧的人。智者将智慧及文化的影响力逐步提升,社会开始产生知识,宗教,礼仪等社会文化内容,但是未形成系统的思想文化。
(2)封建社会时期。封建时期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人类的认知水平得到拓展,社会中也出现了由众多智者形成的智囊团组织,以维护封建社会的王权、皇权统治,如内阁,枢密院,翰林院等。古代图书馆包括官方藏书楼、书院藏书楼以及私人藏书楼等,利用其典藏的文献资源为执政者提供决策参考。封建时期出现了很多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这些智库人开始承担文化的生产、集合与传播的任务,思想文化领域有很多的突破和发展,开始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封建社会智库产生的知识,文化产品与社会上层建制建筑之间的融合紧密,产生的知识文化成果成为统治者的手段和方法,民众的文化和思想被牢牢统治,无法拜托束缚。
(3)民国时期。清朝统治后期智库开始具有了一定现代意义的公共属性,虽然主要维护封建政府统治,但同时也开始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如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可兼顾教育、文化传播,信息收集及参考等功能。民国时期思想文化开放程度开始加大,受到新社会制度、新文化环境的影响,现代文化发展迅猛,民国时期的智库开始更具有公众力,各类学会、科学院、学术团体和大学开始承担智库功能,使社会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各学科的思想文化成果为政府与社会需求服务,如国民政府开设的中央研究院,同期我党也在延安建立了中央党校,马列学院等智库机构。
(二)现代中国智库文化
(1)发展初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成立了许多国家性质的政策研究机构,由于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存在着独有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关系和政治体制,智库主要服务于国家、政府、官方机构,致力于关乎国家命脉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战略研究和决策参考,如建国初期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党中央政策研究室等,此时期的中国智库属于官方智库,均由政府支持建立,服务于政府,智库文化主要体现主流制度、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及其价值观。
(2)发展中期。文化为智库的生产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库的演变方向和视角离不开所处历史时期的文化现实问题。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政治、外交环境的逐步改善,多元文化开始交融,面对改革开放存在的诸多难题和困境,在党中央的倡导下,现代智库的理念引进国内,开始成立以政府为主导的,面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改革等多领域的官方智库,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指导,各党政职能部门也建立了诸多政策研究单位,有些著名学者也创建了一些隶属高校的半官方智库研究机构,同时中国民间智库也开始不断兴起,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智库体系。
(3)新型智库。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服务与智库建设的关系,智库建设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文化服务水平彰显智库建设。”新型智库发展不断升温,智库作为文化产品,其产品必须适应社会主流文化的需要,目前我国的主流文化主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中国正在探索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新型智库,高校智库凭借着人才优质、科研优势已走在了发展的前列,民间智库也加大投入、引进人才、积极加强合作扩大规模。新型智库的体量在不断增加,分类逐渐细化,发展平稳。
三、智库文化建设与发展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4]目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社会政治经济新的发展态势造就了新的人文生态环境,存在机会也蕴含挑战,智库本质上是文化的集合体,新型智库要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抢占先机,从文化发展、文化创新的角度优势发展智库文化,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智库文化,创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新时代。
(一)实现文化的共同价值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遵循社会主义的共同价值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文化。智库文化要坚持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共同的价值认同,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作为思想阵地,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诉求,服务时代,服务大众。智库文化需要知行合一,既要突出求真务实的共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也要强调个性特征,善于创新创优,守正出新,用精品的文化输出为国家、社会、民众服务。智库文化要坚守行为准则,有是非观,摒弃狭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用先进的文化辅助用户做出决策,促进社会进步发展。
(二)打造主流文化产品
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标记,是民族精神之所在,智库担负着中国文化发展繁荣的历史使命。智库产出的文化产品应具有高质量的文化内容和影响力。智库的产品需要具有高品质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学术成果在发表后需要得到业界认可,达到主流文化的认同。在应用过程中,要注重智库文化产出效能,智库产品要具有文化影响力评估分析,被政府、社会、团体采用后需要提供持续性技术支持与专业性指导,确保产品的可持续性输出与服务。智库产品需要有文化公信力,智库提供给客户的政策指导和评测分析需要兼顾大众文化认同,脱离文化主体评价的产品大众认知度就会很差,缺乏公信力。
(三)建立文化管理制度
新型智库文化需要科学先进的管理体系作为发展支撑,科学的管理、有效的调控才能提升智库文化品质,确保智库文化有效、有理、有据的发展。管理的指导思想要从文化的传统与经验出发,要有完整的战略布局,站位要精准,格局要高。管理的实施要公正高效、廉洁有序,加强合作协同,强化监管力度和宏观管控。用文化强化管理格局,管理人员要走流程,用心培养人才,建设智库行为文化,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做出个性化文化产品,展现文化形象,提升文化服务品质。管理效果要注重成效、创新,以提升服务品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谋求文化创新要善于聚合人才,为员工打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空间,提升其文化品质和品位。智库的产品要有鲜明的文化特点,具有较高的辨识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形象及营销效率,倡导先进文化要素,創建知名度、美誉度并存的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程宏,刘志光.智库、智库学与智库文化[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1(3):1-5.
[2]包月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与国家治理现代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120.
[3]周湘智.智库管理文化建设的维度及其提升[J].重庆社会科学,2012,(12):94-99.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6:13.
基金项目:2019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文化哲学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研究”(2019B135)
作者简介:张荣巍(1985-),女,黑龙江牡丹江人,文学学士,馆员,从事图书馆知识服务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