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丽
4月2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与赢动教育共同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八成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近三成有大规模招聘计划。
此次被调查的企业样本中,7年以上企业比例达到50%,这类企业相对来说管理水平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强。其中,服装鞋帽类占39%、美妆百货占10%、母婴儿童占6%;年销售额在7000万元以上企业比例扩大,占比超四成。27%企业通过直播取得了巨大收益,甚至超过了不少传统平台。
此外,调查显示,造成企业发展压力的最主要因素中,团队人才问题占65%,市场竞争强度问题占34%。因此,团队人才问题、市场竞争问题始终是影响电商企业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因此,电商企业需要内抓人才,外拓市场。
八成电商企业存人才缺口
报告显示,电商企业在未来一年预计招聘需求上,被调查企业中,暂无规划、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招聘的占19%,员工规模会有大增长、有大规模招聘计划的占28%,会有招聘需求、员工规模小幅度增长的占52%,企业业务重组、会缩减企业员工规模的占1%。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赢动教育总裁崔立标表示,有稳定招聘需求、规模小幅度增长的企业比例和去年基本持平;大规模招聘计划的比例下降了4%;受企业转型或疫情影响,暂无规划的企业比例比去年上升了5%。根据调研,减少的主要是客服等基础岗位,新媒体、内容、社群等方面人才需求旺盛。
在电商企业基础员工平均工作年限上,被调查企业中,客服、仓储等基础岗位员工平均工作年限3个月以下的占5%,3—6个月的占22%,6—12个月的占36%,12个月以上的占29%。
崔立标表示,56%电商企业处于招聘常态化或人才需求强烈的状态,相比其他行业,电商行业人才需求仍然旺盛。相比2018年,人员比较稳定,能够满足运营需求的比例上升了4%,说明企业在人才建设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
在困扰人力资源部门的问题排名上,被调查企业中,人员招聘压力占61%,员工培训与开发能力占48%,绩效管理压力占37%,人员流失压力占32%,薪酬增长压力27%,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压力占22%。该数据显示,虽然电商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人员招聘压力大的企业占比达到了61%,相比去年还上升了4%,情况仍然没有大的改善。
报告显示,电商企业培训新人常用方式中,老员工传帮带形式占到85%;公司集中统一培训占到64%;在线培训占7%;委托第三方机构培训占3%。电商行业的强实践性,决定了“老员工传帮带”会成为新人培训的最主要方式。公司集中统一培训主要适用于通用课程或一些专业培训上;未来,知识类、基础类的课程会逐步转移到线上来。
在电商企业招聘员工综合成本上,被调查企业中,普通员工招聘成本在200元/人以下占24%;200—400元/人的占33%;400—600元/人的占21%;600元/人以上的占22%。在电商企业,不仅复合型高级人才招聘成本高,普通员工的招聘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其中,成本在600元/人以上的企业比例,已经连续两年上升,和去年相比又上升了3%。而企业人才结构的变化,匹配人才难找,进一步加大了招聘成本压力。
主播( 助理 )、网红、达人方向人才需求增长迅速
新媒体推广已经成为大多数电商企业的标配,其中,应用直播、短視频推广占比的企业达到80%,和2018年比提升了11%。报告显示,被调查企业中,47%的企业急需新媒体、内容创作、社群方向人才;44%的企业急需淘宝天猫等传统运营人才;35%的企业急需主播(助理)、网红达人方向人才;32%的企业急需客服、地推、网销等方向人才;30%的企业急需专业数据分析与应用人才。
对此,崔立标表示,新媒体、内容创作、社群方向的人才需求已经成为电商企业的第一需求。同时,主播(助理)、网红、达人方向人才需求增长迅速,达到了35%。通过调研还发现,很多电商企业逐步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专业数据分析与应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4月1日晚上,罗永浩在抖音上开启他的首次卖货直播。除了淘宝、快手、抖音外,近来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等平台也持续加码直播带货。李佳琦、薇娅等主播带火了电商直播。疫情期间,宅经济也给“直播带货”增添热度,众多线下商家纷纷入局,加快了直播带货的发展速度。
报告显示,电商企业人才来源渠道上,被调查企业中,依托传统招聘网站招聘的占87%;第三方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商的占42%;通过企业内部培养提拔的占37%;高校建立合作,接收电商专业毕业生的企业占28%;依托社会人才市场招聘的占16%。传统招聘网站、专业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商、企业内部培养仍然是电商企业人才来源的三大渠道。同时,与高校合作,接收电商专业学生是很重要的渠道。不同渠道各有优劣,相互补充,提供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
在电商企业90后员工占比上,被调查企业中,90后员工比例占40%以下的企业只有8%,占40%—60%的企业有16%,占60%—80%的企业有23%,占80%以上的企业有53%。从数据可以看出,90后员工已经成为电商企业的中坚力量。其中,占80%以上的企业比例已经达到了53%,相比去年提升了8%。
在电商企业留人措施排名上,被调查企业中,具有竞争性的薪酬体系83%;良好的企业文化占77%;完善的培训晋升制度69%;解决员工关心的问题51%;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35%;有吸引力的股权激励24%。连续5年,有竞争力的薪酬、良好的企业文化、完善的培训晋升制度都是电商企业留住人才最关键的三大措施。
在电商企业员工年流失率上,被调查企业中,10%以下的企业占24%;10%—20%的企业占33%; 20%—30%的企业占26%;30%—50%的企业占11%;50%以上的企业占6%。从数据来看,年流失率达到20%以上的企业比例占到43%。和其他行业相比,还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值。说明企业在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优化和解决。
电商企业影响员工能力发挥原因上,被调查企业中,影响员工能力发挥的主要原因:自身能力问题占78%;发展机遇问题占42%;激励机制问题占42%;领导重视与否问题占24%;企业文化问题占19%;人际关系问题17%。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
当前,国内出现企业“用工荒”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现象。用工荒方面,原本每年春节过后,很多企业都会出现用工荒。此次疫情之下,许多异地务工人员被滞留家中无法返岗,导致出现企业用工荒、员工待业闲等问题。眼下复工复产,很多企业都面临“招工难”的问题,成为社会舆论聚焦的热点话题之一。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有874万,同比增长40万,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届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本来就比较大,又遭遇疫情突发,毕业生实习求职受到影响。今年以来,疫情影响下首当其冲的还有互联网企业,资金链的危机之下,很多企员工也遭遇了“降薪”“裁员”“停薪留职”等诸多冲击。
但人才紧缺现象也一直存在,通过查看国内主要的网络招聘平台包括:大街网、猎聘网、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拉勾网、58招聘、前程无忧、Boss直聘、内推网等发现,疫情下很多电商企业也逆势大举招聘。
为缓解人才紧缺问题,3月初,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其中,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新设的51个专业之一,全国7所高校获批开设该专业。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中愈发重要,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工作执行成电商企业最看重能力
在电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上,其中最重要的5项素质:工作执行能力占比69%;持续学习能力占比63%;责任心和敬业度占46%;积极主动有目标感占34%;专业知识和技能占29%。连续3年,工作执行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一直排在前两位,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实习生拉开差距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责任心和敬业度是是员工走向职业化的起始点,在被调查企业中占比达46%,排第三位。
报告显示,电商企业对应届生或实习生看法中,好高骛远,稳定性不高,不予考虑占15%;若有符合岗位要求的会选择此类人员,但会控制一定的比例占35%;可塑性高,有激情,会考虑录用此类人员,但需从基础岗位做起占49%;连续5年,觉得应届生或实习生可塑性高,但需要从基础岗位做起的企业一直占最大比例,今年也达到49%。应届生或实习生需要积极规划自己,转变心态,持续的学习与实践,从而能适应市场的要求。
被调查企业中,应届毕业生入职后培训一周左右上岗为企业基本要求,部门要求高的岗位甚至要培訓半个月或一个月才能上岗。
报告称,在高校电商人才培养需要改进方面,被调查企业认为,需要加强实操性教学环节的占73%,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占61%,企业与高校合作协同育人的占38%,更新教学体系与产业同步的占38%。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学以致用;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提升职业化水平,已经成为企业最迫切的两大核心需求。
应届毕业生起薪层面看,调查数据显示,3000—4000元起薪的企业占主流,占比超过80%。起薪在4000元以上的比前一年提升了7%。岗位主要集中在新媒体、视频动画制作、美工等基本要求比较高的岗位。普通员工平均月薪在5000—7000元的占主流比例达到61%。
崔立标表示,当前电商人才主要存在三大矛盾:一是电商行业的快速变化与人才不足之间的矛盾;二是电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高校教育模式的矛盾;三是企业成本压力的不断上升与管理能力不强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三大矛盾的两大建议是企业要升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高校要升级当前人才教育模式。
连续5年的调查显示,有竞争力的薪酬、良好的企业文化、完善的培训晋升制度都是电商企业留住人才最关键的三大措施。从企业角度,报告建议,要升级企业的招聘体系、培训体系、用人体系、留人体系。企业可以从内部建立导师制、在岗培训制、员工晋级制度等,切实让员工从普通员工向高绩效员工进化。
高校每年电商毕业生有数十万,但教学体系相对落后,和企业的要求相距甚远。尽管高校在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更新教学体系与产业同步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做了大量探索,但大多仍是形式上同步,实际效果不明显。报告提出三方面建议:其一,校企课程共建。电商企业专家和高校电商老师就电商运营、商务数据、新媒体、视觉设计、现代物流等方面内容及教学方式进行研讨,切实打造出符合实际,跟得上形式的课程体系。其二,双创基地建设。在高校打造电商商务双创基地,在平台建设、项目运营、实验室共建等方面进行实践,完成“创业支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建设任务。其三,顶岗实习就业。利用高校大量的电商人才,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推荐实习,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