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动脉血气分析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20-05-19 06:45闾小勇蒋雅琼王晓敏胡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动脉血导图记忆

闾小勇 蒋雅琼 王晓敏 胡敏

动脉血气分析是通过对人体动脉血液中的pH 值、氧分压(PaO2) 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 等指标进行测量,从而客观地反映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最可靠的指标和依据,对指导氧气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具有重要意义[1]。有研究发现,临床血气分析检验结果误差的60%来自于不规范操作[2]。2017年5月,北京护理学会发布《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旨在规范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提高动脉血气分析前质量及血气报告结果的准确性[3]。该指南涉及患者评估、标本采集、标本运送及接收、并发症预防处理等知识,涉及面广、逻辑关系复杂,专业性强。对于临床实习护生有效、完整、轻松地记忆动脉血气分析操作步骤,成为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思维导图是将一长串繁琐枯燥的信息通过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技巧绘制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性的、图文并茂的图,以帮助理解记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思维工具,已逐渐应用于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临床教学、专科护士培训、患者健康教育等护理教育领域[4-7]。本研究探讨思维导图在动脉血气分析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一些专业性强为特色的临床理论及操作带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1—9月在某三甲医院ICU自愿参与研究实习护生为对象。纳入标准:自愿参与研究实习护生;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均在ICU实习期间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正在接受其他学习方法干预者;实习期间转院实习或退出实习者。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最终入组实习护生113名。随机分为观察组57名和对照组56名。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23.45±3.42)岁;独生子女50名,非独生子女7名;文化程度:三年制大专29名,五年制大专13名,本科15名;居住地:城市14名,乡镇22名,农村21名。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4.12±3.58)岁;独生子女52名,非独生子女4名;文化程度:三年制大专23名,五年制大专15名,本科18名;居住地:城市16名,乡镇25名,农村15名。两组实习护生的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文化程度、居住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2.1 干预方法

2.1.1 培训内容与安排 两组实习护生的培训时间均为1个月,在教学前合理安排两组实习护生的课程教学时间均不在同一天授课,研究期间课后不可交流学习资料避免科研沾染。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操作培训及操作并发症。带教老师均为重症医学科工作5年以上,学历均为本科,且均为省级专科护士。均根据《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进行同期备课,但规定两组授课老师不能交流授课资料。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实习带教培训,观察组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实习带教培训。

2.1.2 对照组 向对照组实习护生统一发放授课资料,由授课小组老师示范操作流程,实习护生反复在脑海中强化记忆,动手练习。

2.1.3 观察组 授课小组成员均需参加科室统一组织的关于思维导图方法应用的学习,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绘制软件MindMap 的使用。每位带教老师均需使用MindMap制作1张思维导图,最后经集体讨论,反复修改,形成最终授课版思维导图。见图1。实际考虑思维导图专业制作软件收费安装、熟练掌握时间长,故因经济及时间因素限制观察组实习护生思维导图均为手绘。首先对实习护生进行思维导图方法进行培训让其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背景、意义及绘制方法。提前1周发放《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材料以2名学生为1组(其中一组为3名),在A4白纸中央绘制主题,列出主分支分别写入关键词,主分支间用不同颜色由粗到细自然弯曲线连接完成第1版思维导图。授课时老师讲解并展示授课版思维导图。课后实习护生复习讲课内容再次讨论在第1版思维导图基础上完成第2版思维导图,最终将其用于动脉血气分析临床实践学习中。

图1 动脉血气分析授课版思维导图

2.2 评价标准

2.2.1 出科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 使用《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作为评价标准进行期末理论及技能考核,两组实习护生的试题及评分标准完全一致,满分均为100分。两组实习护生出科前分别同时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考试试卷均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统一发放,实习护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所有问卷均为匿名填写,收集考卷。问卷调查员当场检查考卷并收回。

2.2.2 动脉血气分析穿刺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 Bates R等在柯氏评估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行为改变层进行研究,提出培训迁移的定义:接受培训者将在工作相关培训中学习到的知识、技术、能力等持续有效地应用到工作中,称为培训迁移[8]。故将两组实习护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动脉血气分析穿刺成功率纳入考核标准。要求每名实习护士连续完成10例患者的动脉穿刺,统计动脉血气分析穿刺成功的例数。至干预结束时,观察组有4名实习护生因未能坚持思维导图训练而脱落,最终53名完成研究。对照组有2名实习护生没有进行理论及技能操作考核(1名因病未能参加此次考核,1名转实习),最终54名完成研究。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 果

3.1 两组实习护士出科成绩比较(表1)

表1 两组实习护士出科理论及护理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分,

3.2 两组实习护生动脉血气分析穿刺成功率比较(表2)

表2 两组实习护生动脉血气分析穿刺成功率比较 例(%)

4 讨 论

4.1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教育专家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是一种运用图文并重技巧的新的记忆方式,其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以树状结构的形式现出契合人类大脑放射性思考的自然思考方式,便于掌握框架结构和记忆;独特的“图像记忆”可以帮助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者加强理解记忆;同时思维导图综合运用了右脑的形象思维功能和左脑的逻辑思维功能,使大脑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增加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4.2 思维导图法可提高实习护生操作技能 项盈等[8]研究认为在动脉血气分析过程中,标本采集是最大的误差来源,室内质控也无法检测出该误差,只能通过认真培训、持续性监督和改进加以控制[8]。本研究中,观察组思维导图教学法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思维导图这种以图文并茂代替单一的文字形式,有助于实习护生记忆和理解操作步骤以及操作中的难点,提高学习效果。观察组实习护生动脉血气分析穿刺成功率优于对照组,表明思维导图可提高实习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实习护生操作技能。由此可见,思维导图是一种适合护理专科学生的学习策略。这与马小花等[9]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动脉血气分析临床实践教学中运用了思维导图教学法其成效值得肯定。由于时间及样本量限制,对于能否将学习的思维导图知识持续应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达到培训迁移程度[8],可进行大样本、长期的跟踪随访研究,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实习护生护理技能培训应用思维导图法的教育培训体系。

猜你喜欢
动脉血导图记忆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