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洪先
【关键词】闭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临床效果
跟骨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骨科疾病,通常是足跟部受到挤压或是高处坠落所导致,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足跟部瘀斑、肿胀、疼痛等。手术是跟骨骨折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其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恢复跟骨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平整性。闭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均为临床常用的术式,本文对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之间收治10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8例,女42例,年龄22~65岁,平均(43.4±21.2)岁,其中,I型骨折54例,II型骨折26例,III型骨折2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50例,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骨折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具体措施:患者腰麻后在跟骨外侧5cm左右处打开L 型手术切口,其余与跟腱保持平行,深度达到骨面,将组织瓣揭开后分离腓骨肌腱,完全暴露骨折部位和跟骨关节面,准确复位骨折端,将普通钛钢板置入后使用4 颗螺钉进行固定,术后常规冲洗和缝合创口。实验组患者接受闭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具体措施:手術麻醉后在C型臂X线机直视下将1 枚斯氏针置入跟骨后侧跟腱,并向跖侧行撬拨,保证Gissane 角恢复正常。C型臂X线机检查复位情况,效果满意后将1 枚斯氏针置入邻近跗骨内保持复位效果,后将2 枚小切口空心螺钉置入跟骨结节部位,分别从下至上穿至载距突前下方以及从上至下穿至距跟骰关节面7 mm处。如果患者跟骨明显增宽,可实施挤、压等手法复位后置入螺钉,术后常规冲洗和缝合创口。
1.3 观察指标 全部观察对象均接受1年的随访观察,对其手术前后Gissane角和Bohler角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依据Maryland评分结果对其治疗效果加以评分,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中,50分以下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临床资料均使用SPSS17.0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t检验,若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影像学检查 两组患者术前Gissane角和Bohler角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治疗后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临床疗效
实验组手术治疗优良率为88%,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为7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跟骨骨折是一种骨科常见的高能损伤疾病,保守治疗能够避免手术损伤和切口感染问题,但跟骨关节面的复位效果较差,且不利于关节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对于跟骨宽度增加、高度丢失、跟腱挛缩及跟骨内翻畸形等问题治疗效果较差[1]。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是一种跟骨骨折常用治疗方法,能够实现骨折端的有效固定和复位,进而恢复踝关节功能,但患者预后较差,且术后存在较大的并发症风险[2]。闭合撬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则能够准确判断进钉的深度和角度,降低关节半脱位遗漏问题的发生率,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完全骨折端,且无需广泛剥离皮下组织,因而对于机体的损伤较小,术后切口不愈合、感染、腓肠神经损害、腓肠肌腱损伤风险较低[3]。同时,这一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手术操作时间较短,医疗成本较低,能够最大限度减小患者的心理和经济压力,术后可早期开展功能恢复锻炼,因而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4]。
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实验组手术治疗后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优良率为88%,对照组优良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跟骨骨折患者接受闭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能够恢复跟骨关节结构和形态,效果较好,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刘亮,周恩瑜,陈宇. 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8,27(8):581-582.
[2]吴敏,官建中,肖玉周,等.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6) :1508-1513.
[3]梁宏伟,余磊,赵斌,等.经皮撬拨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比较[J].黑龙江医药,2016,29(5) : 986-988.
[4]何晓宇,王朝强,周之平.经皮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6,29 (5) : 42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