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姑娘
父亲发病那一天,是个冬天的周末。彼时我正对着电脑,妹妹的电话打了进来。
“姐,爸正送去医院急救,你快回来。”她带着哭腔。我怔住,强作镇定说:“好,我马上就回。”
放下电话,我迅速地上网订好最近一班的机票,脑海不由自主地飘开各种纷乱思绪。说实话想过这一天会来,却没想到这么早。父亲刚满60岁,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带好行李,我快步行走在机场的人群中,擦肩而过许多面孔,有人笑,有人聊天,有人打闹,都化成了模糊的幻觉。人生中什么样的时刻会最痛苦?也许就是这样的时刻,看上去每一个人都比你幸福。
冲到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时候,母亲迎上来,抓住我的手,眼泪滚滚而落。我抱住她,说妈别怕,我在呢。妹妹也跑过来,我们三个人抱成一团。
坐在医院的长椅上,绿色的大门在面前关闭着。母亲说,她早上发现父亲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人已经昏迷。送到医院医生紧急抢救后,说是突发脑血栓,直接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绿色的门忽然开了,等在外面的家属一窝蜂拥了过去。我也赶紧跑上去。“护士!我是131床的家属,我爸怎么样?”她没理我,把门又重重关上了。我沮丧地走回来,坐在母亲旁边,这才发现四周被许多铺盖给占满了。我惊讶地看着那些人拖出气垫,或者把一块布铺在地上。我问:“妈,我们睡哪儿?”母亲抬头四顾,茫然地说:“随便。”我抬头四顾,看到有人在出租气垫床,便租了两个。我招呼母亲过来躺下,对她说:睡吧,妈。
一夜无眠。第二天外面下起了大雪,窗外变成了一片茫茫的白。父亲仍然躺在那扇绿色大门内,没有任何消息。我买来早点,两人都吃不进去,旁边一位老人劝说:“你们娘俩得吃点,不然,熬不下来。”我打量她,满头白头发一丝不乱。她表情平静地坐在长椅上,身边没一个人陪伴。
下午两点是探病时间,家属们早早簇拥在门口,绿色大门终于打开,护士只说了两个字:“进吧。”人们便疯狂地涌进去。我们也进了门,寻找到父亲的床号。隔着厚厚的玻璃窗,看到父亲躺在床上,眼睛是睁着的,显然有了轻微的意识,却依然无法说话。妹妹一见这场面就哭了起来,母亲也哽咽着,对着麦克风不停地叫着父亲的名字。我忽然想起父亲发病的前一天晚上我们还通电话,我跟他说我的新书卖得不错,他特别高兴,却有些遗憾地说他因为老花眼只看了一半,等以后有时间一定把后半本看完。我忍不住向最坏的方向去想:也许终父亲一生,再也读不完那后半本书了。
我们就这样在绿色门前等待了下去。护士说:现在是观察期,如果情况不妙,紧急手术也是有可能的,必须有家属随时待命,保证有人可以签手术同意书。这是多么煎熬的等待。盼着那扇门打开,出来的是已经好转的消息;又害怕那扇门打开,下一秒就要面对生与死的抉择。
我们天天去看父亲,第八天他已经可以在护士的帮助下直起上身,用一只手跟我们打招呼了。
初来时劝我们吃东西的老人,要和她儿子出院了。十来天的时间,我们很熟了。她儿子50岁还没有结婚,上个月突发脑梗,送进了医院。身边没有一个人陪同,除了这位80岁的老母亲。老人很要强,买饭打水从不求别人帮忙。交药费时就从衣内口袋里掏出一张陈旧的银行卡,去默默地刷卡。住了这么多天,她的衣着永远整洁,我们甚至不知道她是在哪里换洗的衣服。她儿子的最终结果是植物人。
出ICU那天,母亲问她将来有什么打算。老人说:给他攒了一辈子娶媳妇的钱,没用上,将来就给他找个好陪护吧。老人推着儿子的轮椅走进电梯,忽然提高声音,一字一句地冲我们说:“娘几个,记得吃饭,保重啊。”电梯关上。我转过头看母亲,她哭了。
第十二天的早上,一个护士叫道:“131床!”我们连忙快步迎过去。护士冲我们露出笑容:“131病情稳定,明天可以出监护室了。”“真的?!”我和母亲高兴地叫起来。“暂时失语,半身行动不便。但慢慢锻炼,多和他说话,还是有很高概率恢复的。”护士说。我与母亲喜出望外,不住口地感谢。一个家属羡慕地对我们说:“真好,才住12天就出来了,我家那位都一个月了。”“会平安的,一定会出来的。”我能看出母亲在强忍喜悦,努力让自己的表情变得平静,赶紧安慰起那个家属。
出出入入,分分合合,生生死死,在狭小的重症监护室门口不断上演。如果你觉得人生艰难,不妨去医院看看。你会发现,世间之事,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好好活着,就是一切。
当天夜里我睡了个好觉,早上醒来睁开眼,发现窗外的雪不知什么时候化了。周遭铺着一层淡金色的天光,融出淡淡的温意。眼前,一点橘红色的轮廓在清晨的雾气中缓缓升起,在远方密布的钢筋水泥的无限清冷中,透出一丝毫无掩饰的温暖与希望。
小区有一个阿姨,整天乐呵呵的,很爱逗孩子玩。她逗我儿子时,就聊几句,慢慢熟悉起来。
阿姨姓李,有两个女儿,一个在中学任教,一个在公安机关上班。她跟老伴都退休了,两人感情也羡煞年轻人,经常见他们挽着胳膊去菜市场买菜。
有一次跟婆婆谈起她,婆婆说,你知道吗?李阿姨之前还有一段婚姻,大女儿就是之前那段婚姻留下来的。
“听说之前那段婚姻很不幸,那个前夫家暴出轨赌博无恶不作,欠了一屁股债,最后病死了。”
没想到,那个平和快乐的老人,竟还有这样一段不幸的婚姻。
之后,我又了解到,她大女儿还曾得过重病,为给女儿治病,她吃尽苦头。
我很想知道,一个人经历过这样多的磨难,还能活成现在幸福的样子,是怎么做到的。
终于有一天,我跟她在小区的小花园聊到了这些。
她说:“最难的时候,安眠药我都准备好了。但是每次吃之前,都劝自己,再熬一晚,就熬这一晚。”
“谁知熬着熬着,女儿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我又開始还债,还孩子生病时欠下的债,还孩子爸留下的债。那时候,连菜都不舍得吃,都是等到菜市场关门前,去捡小贩们卖剩下的残菜。我曾经三年没有给自己买过衣服。”
摘自《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