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促进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以“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为例

2020-05-16 02:28张伟俊
江苏教育 2020年27期
关键词:情境探究过程

张伟俊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促进”,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各种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学会学习。“促进式教学”就是以“促进学习”为目标、以“促进”为主要方式的一种教学范式。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展开卓有成效的学习呢?本文就以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为例,谈一谈“促进式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期与广大读者交流分享。

一、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生乐于学习

数学促进式教学倡导教师通过给学生呈现真实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般地,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往往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力求自然、合理、有效。

1.巧用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情境的创设首先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新知的热情。比如:在学习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概率”后,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买彩票中500 万元大奖的可能性有多大”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师创设情境“买一注彩票就中500 万元大奖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收集“500 万元彩票”的玩法规则、模拟“买彩票兑奖”的数学实验、计算“买一注彩票就中500 万元大奖”的概率以及“买彩票中大奖”大家谈等活动,启发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并以数学的方法和思维来分析这个问题,最终形成对这个问题的理性认识。这样的教学情境设计“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现实价值,是一种有效的设计。

2.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从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站在知识“生长”的角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开展积极的问题探究。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设计既要把握知识“生长”的逻辑,又要把握问题探究的难度,努力切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例如,函数、方程、不等式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三大数学模型,其中函数有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方程有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有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关于“三大数学模型”的学习经验,一方面学生会感受到这三大数学模型之间存在某些关系,另一方面学生也会有面对一个陌生类型的函数、方程、不等式该怎么求解的困惑。

二、开展有效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数学学习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结果,更要鼓励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体验数学的情感与价值。为此,数学促进式教学倡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体悟。教师要通过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形成能力。

1.实践性探究活动,增强现实体验。

数学促进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性探究活动中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在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切身感悟,从而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九年级下册,在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数学活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方案设计到动手测量,从数据收集到结果计算,从成果交流到总结反思,学生积极调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现实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既有数学思考,又有实践智慧,一方面激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现实体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价值。

2.互动性学习活动,促进学习深入。

数学促进式教学,既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促进,也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促进,以及学生的自我促进。首先,教师应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建设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促进式教学关系,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使数学学习成为师生共同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师生一起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其次,要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性合作学习关系,以关键问题为线索促进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同时,学生的自我促进也至关重要,就是在学习的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规划、自主探究、自主调控、自主反思的习惯。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学习反思,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曾表示,现在的数学课,往往是前半段课很热闹,学生展示问题,合作探究,但是对探究出的东西教师没能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领悟与反思。不能让学生“悟出”一些高层次的东西,这样下来,学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知识,这不是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为此,数学促进式教学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反思工作,努力在回顾、联想和反思的过程中寻找规律、把握规律,以便更好地遵循规律、应用规律。

1.归纳思想方法,促进学会思考。

所谓学习反思,就是学生亲身经历之后的总结提炼,其关键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领悟”。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悟,留足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总结经验、规律和方法,促使学生真正能做到举一反三。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所以在学习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更应引导学生聚焦“是如何思考的”,进而归纳和提炼出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其中,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它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和概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和根本策略,而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实现数学思想的手段和重要工具。例如:七年级下册,在学生学习“一次函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及时开展学习反思活动,从具体研究过程中归纳出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模型思想等数学思想和待定系数法、图象法、数学建模等数学方法。还要强调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总是隐含在知识中,体现在揭示、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它不可以像知识那样编为某一章、某一节,却渗透在教学内容之中。所以,这样的归纳和提炼,必须基于具体的例子,做到从实例中来,又能回到实例中去。

2.总结学习方法,促进科学学习。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所以学生的学习反思还应关注“学习是怎样发生的”“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等问题,从自己的学习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教师要学会“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并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通过科学的理论、丰富的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好的学习方法;再次,学生在自我摸索和学习借鉴中,逐步形成趋于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后续学习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锤炼与巩固、改进与优化,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数学促进式教学,就是要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开展有效的活动、引发深刻的反思等途径,促进学生从乐于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从善于学习走向学会学习。

猜你喜欢
情境探究过程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