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舆论场》看新闻评论节目的媒介融合转型升级

2020-05-15 13:35陈子龙
新媒体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

陈子龙

摘  要  文章以《中国舆论场》为例对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中占比十分关键的新闻评论节目的转型升级做相关分析。

关键词  广播电视节目分析;新闻评论节目;媒介融合

新闻评论节目较之于新闻消息节目,以节目评论员的观点见长,对于引导观众认识新闻事件及现实世界的景观架构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新闻评论节目发轫于20世纪末,在各级电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后真相时代来临,受众对新闻评论节目中的“评论”关注度大大提升。如何在媒介融合的新媒体时代转型升级,跳脱固有的“抛皮球”模式,是各新闻评论节目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国舆论场》是近年新闻评论节目转型升级向媒介融合的一个积极尝试。

1  新闻评论节目

1.1  定义

电视新闻评论通常指由评论员、评论团体或者是由电视组织,将具有普遍意义的实事、问题或社会现象剖析,继而表达的当下意见和态度[1]。新闻评论节目即以传播新近发生的意见性信息为目的的广播电视节目类型。

1.2  内容

新闻评论节目在传播内容上明显区别于新闻消息节目,新闻评论节目强调的内容主体不仅仅是消息的本身,还是经过了节目组和主持人或是评论员加工之后的意见性信息,这种意见性内容既区别于原生消息又区别于新闻消息节目播报出来的转述消息。

1.3  必要性

单纯的新闻消息自身生命力是非常弱的。新闻评论节目这一特别类型节目的出现弥补了单一新闻消息类节目自身存在的不足。新闻评论节目通过节目中对单纯新闻事件的评价来加深在受众中传播的可能性并加深受众的印象。

1.4  重要性

媒介本身是向受众反映客观现实的重要渠道,而新闻评论节目一方面要展现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真相,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要传达官方解读并引导社会舆论的正向发展,这在舆论环境中所发挥的议程设置功能及引导效应是异乎寻常的。

1.5  发展及现状

20世纪90年代,电视节目中开始出现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的现象,如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以及央视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毗邻港澳地区的珠江频道、南方频道由于地理位置优势,最先受到改革开放的先进风潮带动,新闻评论节目《今日最新闻》《今日关注》做得有声有色,作为粤语节目却大范围吸引了受众。

21世纪初,央视进一步重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规范运营,除了多个综合类的新闻评论节目还在各套推出包括财经、军事等多系列的专题新闻评论节目,各省级卫视乃至地面频道的新闻评论节目除了包括时政内容,还囊括了民生事件在内的丰富题材。

在网络时代中,信息已不再是稀缺的资源,深度的评论和解析各类信息已成为受众的需求点之一[2]。新闻评论节目虽然在内容上很难出现陈旧的现象,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节目模式上出现的类型化问题明显,大多以主持人+评论员+现场记者的模式为主,主持人与嘉宾评论员的问答类似于“扔皮球”,一人抛出问题,一人官方应答,节目模式的固化导致了难以实现进步。

2  《中国舆论场》

2.1  概况

《中国舆论场》作为我国第一档融媒体深度新闻评论节目,由国家网信办与央视联合制作,于2016年3月20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上线播出,每周日晚间黄金时间段19:30—20:30面向全球直播,节目以双主持人+四位嘉宾为推进主体,分为“网罗天下”和“舆情分析”两大板块。开播至现在,多次尝试节目改版与升级的尝试。

2.2  节目亮点分析

1)话题选取。不管是第一个板块的“网罗天下”还是第二个板块的“舆情分析”,节目讨论的话题都是通过人民网、新华网等多个全媒体大数据分析平台来选取的舆论热点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归还了媒体受众对新闻事件的选择权,由于讨论与评论的话题都是受众自己所关注的高热度话题,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受众自己选择了自己试图了解的新闻事件,区别于新闻节目宽范围的消息传播及强力的新闻传送。

2)互动方式。通过良好运用融媒体机制的方式来带动全民参与节目相关话题讨论,设置节目直播实时伴随的全球收视率数据互动及观众对现场嘉宾和观点的投票点赞。提高收视数据面向受众的实时透明度,融媒体机制技术的有效运用使得节目与观众之间逐渐形成时效的互动,从而增加了观众对节目的参与感,这个互动在节目中实现了良好的双向运转生态,从而加深了受众对节目的依存度。节目以通俗的方式呈现主流化,一方面能够报道新闻真相引导正确舆论,另一方面即使传播的方式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引导受众通过多种渠道与媒介方式来进行交流与互动[3]。

3)节目立意。节目以专业深度分析评论、科学矫正解读网络舆情偏差并破解遮罩网络舆论层层迷雾为节目核心立意点。节目公关过程中挑战受众固有认知中媒介对观众进行“皮下注射”的强效干预认知,媒介无法干预受众“想什么”,只能通过形成媒介景观来影响受众“看什么”,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多样的传播媒介在向受众不断营造出不同的世界认知,因此必须有这样的一档官方节目通过分析舆情并揭露事件真相来指导方向,这样的节目选题立意无疑增加了节目的发展权威。

4)节目周边延伸。《CCTV中国舆论场》节目官方网站主页实时运营推送每日每周的“中国舆论场指数”及“舆情热度排行榜”,用精准大数据来呈现媒介舆情指数,使得一档节目衍生出了新的经营业务,既是对融媒体技术的拓展运用,也是对节目转型升级业务的进一步延伸,受众对其依赖不仅体现在每一期节目的观看上,而是已经发散到了在节目未更新时间段的热点舆情榜单分析功能上。这一点是对媒介融合技术的现实性应用,媒介融合就表示原有媒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进行融合,展现了经营方式、技术运用以及表达方式的融合。

3  新闻评论节目的转型升级

3.1  内容升级

不论节目如何更新换代,不管媒体技术怎样发展进步,节目评价的核心标准依然不变的是“内容为王”,新闻评论节目的转型升级亦是如此。一方面是节目话题内容选取可借鉴《中国舆论场》融媒体热榜数据选取讨论话题的方式,受众更倾向于自己所关注的或者是大众都在关注话题来收看;另一方面是评论员主体的个性化评论内容可以借鉴《主播说联播》和央视“段子手”朱广权的相关新闻评论节目,思考如何实现既能积极正向地引导社会舆论,又能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两者之间的权衡,评论员的评论内容要注意密切广泛结合社会热点词汇来进行发散拓展,使得评论内容既有内涵又接地气。

3.2  环节设计升级

新闻评论节目围绕着“评论”这个不变的核心展开。通过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媒介融合技术可以实现消息来源的追溯,这个方式不仅使得受众感受到了自身的参与感而且使得节目环节上增加了仪式感,前些年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讀》通过主持人现场勾画每天报纸的方式拉近了评论员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代入感,而《中国舆论场》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让观众直接知晓了消息的来源是各大媒介平台热度榜单,现场带领着观众直接以新媒体互动的方式推进节目进展。

3.3  传播手段升级

在节目进展过程中可利用媒介融合技术进行多元化的节目直播互动,实时的传播增加节目自身的热度,并且使得评论内容轻松实现白热化现象,关注受众的实时态度转化及观点表达以达到同观众深层互动的效果。节目后期投放面向更多维度的新媒体平台,依托但不局限于传统电视、网站平台,运营短视频、微信、微博等多种类型的新媒体官方账号,达到多范围吸引受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庞斌.论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支撑内容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3(30):78.

[2]任英立.谈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J].当代电视,2019(12):110-112.

[3]许忆桐.新闻评论节目的融媒体创新路径探究——以《中国舆论场》为例[J].科技传播,2019,11(16):

94-95.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
报网融合语境下的纸媒言论独立性研究
融媒时代地方院校新闻实践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传统新闻出版机构“互联网+出版”研究:以《纽约时报》为例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