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碎片中遇见宋瓷之美

2020-05-15 12:57袁一雪
科学导报 2020年29期
关键词:汝窑青色顶尖

袁一雪

看见一件古物,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它是不是真的”,或者“它值多少钱”。一双被真假与价值的黑布蒙住的眼睛,完全忽略了古物之美。独立艺术策展人许晟撰写《遇见宋瓷》一书,期望唤醒现代人对于古代艺术的审美。

正如许晟在书的前言中所述:当人们去博物馆或者美术馆的时候,虽然人走进去了,心却会被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挡在门外。“看不懂”是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宋瓷更是这样,在博物馆里隔着玻璃,加上展柜的反光,根本没办法细看。这个样子,不仅“看不懂”,根本就是“看不清”嘛。那怎么办呢?常常就只能听故事了,比如,“这一件是宋徽宗用过的……”大家只能随着这句话,开始自发地想象……可是,到底好在哪里?还是云里雾里的。

“所以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跟从未了解过宋瓷的人分享它的美丽之处。”许晟写道。

  1.“稀有的破烂”中隐藏的美感

3月底,许晟在网上直播了一场“宋瓷——优雅文明的物证”的主题分享会。

与绝大多数收藏家对于宋瓷完整器皿的钟爱不同,许晟更偏爱碎片。“我时常拿着宋瓷的碎片发呆,它的颜色、质感、花纹都令人着迷。”许晟说,所以他在书中也插入大量放大的宋瓷碎片图片,“我希望也有人因此爱上宋瓷”。

2010年底,许晟第一次接触宋瓷。在那之前,他曾研究过陶器等,却并未如对宋瓷那般着迷。“我以前最喜欢的消遣,就是接一盆温水,搬个小板凳,拿着牙刷和抹布,坐在纸箱旁边,一片一片地清洗瓷片。清洗的过程也是学习,我洗过的瓷片大概按百斤计,自然就有了感情。洗的时候也很安静,放点音乐,可以思考各种各样的事情,也常常会被刚洗干净的瓷片迷住:原来这么好看啊。那时候还没见过汝窑啥样,就是普通的北宋黑釉瓷,也让我着迷得不行。”许晟如此描述自己的“迷”。

在许晟眼中,正是人在自然面前的天真与谦卑,才带来了宋瓷这一令人永恒惊叹的造物。

许晟在《遇见宋瓷》中精心挑选的宋瓷碎片,都是他眼中的“顶尖”。“顶尖的宋瓷有一个共同点:它们没有具体的纹饰,也没有华丽的造型,看上去十分简洁。它们所有的美集中在两处:一是色彩,一是质感。”许晟说。他认为,在瓷器发展的历史中,只有宋代的高档瓷器对简洁的美学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执着的追求;也只有宋代的高档瓷器是以不计成本的方式、最苛刻的标准,追求最好的色彩与质感。它们不是作为工艺品被制作的,而是作为当时最前卫的艺术品被创造的。

2.力图表现宋瓷的极致美

在直播过程中,许晟选用书中插画上的碎片实物进行演示,期望读者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了解宋瓷多变的色彩。

在书中,每块宋瓷碎片也被从各个角度和光线下进行拍摄,尽力表达它们的多变。许晟同时放上与实物一般大小的图片,以及放大数倍的细节图。期望读者可以如他一般,“拿”着碎片端详。

为了更全面地展示宋瓷的多样,单是搜集挑选这些碎片,许晟就花费了四五年的时间。“搜集各种资料比较困难,稀有度很高,慢慢收集,把它整理出来。”许晟介绍道。最终,本书用九个章节展示了81枚碎片。

“宋瓷在当时并不普及,其制造难度和工艺难度不亚于今天制造高端材料。”许晟说道,“甚至宋代的窑厂制作瓷器时并不简单地视其为瓷器,而是将它们作为一种基于审美要求和精神气质追求的极致。”为了达到如此苛刻的标准,宋瓷窑厂的失败率甚高,投入与产出极其不成比例。

宋代最出名的两大窑厂是汝窑与官窑。“官窑追求的颜色是粉青色,即蓝中偏绿。但同一块瓷片在不同光线下看到的颜色有些许区别,这是因为其釉面釉料像气泡一样,在不同光线下,光的折射发生差异,进入人眼后色彩也会有变化。而且,不同胎制的颜色也会不同。”

同理,或许是工艺、胎制等原因,汝窑烧制出来的宋瓷则偏天青色。“天青色偏冷,不过汝窑的天青色被认为是宋瓷的最高境界。而且南宋宫廷的最高要求也是天青色。”许晟介绍道。

因为难得,所以天青色也令人觉得神秘。而许晟却将其描述得更诗意,也更接近生活:“暴雨之后立刻出太阳、云层又很厚的时候,如果云层中间有破洞,透出了天空,那里的天空颜色就是天青色的,跟汝窑一模一样。”后周的柴世宗最早提出这种颜色,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大约也是在江浙一带看到的。不难发现,这句诗并不是“诗意”地胡乱形容,而是无比写实的(难的是如何在瓷器上呈现出这种颜色)。

“一个时代顶尖的材料包含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宋瓷就是宋代精神气质的代表。”许晟说,“在日语中有个词——‘物语,其实物语也是个很美的中文词汇,像是每个物质都在窃窃私语一样。当你感受到器物内在的气息,就是感受到了它独有的物语。”

3.艺术与哲学

“色彩与质感是最抽象的,也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它们的美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今天和未来。我们身边的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色彩与质感。即便是看不见的东西,也常常被人们赋予色彩和质感。”许晟比喻道,《蜡笔小新》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同学说自己肚子疼,小新就问他:是“布拉布拉”的疼,还是“轰隆轰隆”的疼?这便是难以形容的、但每个人又都可以理解的“质感”。

这种“质感”让每个人对这种颜色形成微妙且复杂的印象,人们甚至很难在现代电脑合成技术中寻找相同的色彩。

这份质感也在不同时空构建起现代人与古代人思想交流的桥梁。“对我来说,这本书也像一本抽象的小说,它描写了一个关于孤獨和破碎的故事。每个人都是不完整的,这是一切快乐与痛苦的源头。”许晟说。人们总说21世纪初是一切都支离破碎的时代,那么和碎片达成共鸣,应该是今天人类的一种本能。“问题是,人们很难说清,自己需要在碎片里寻找些什么。碎片是被忽视和抛弃的一方,就像我们自己生活里的点滴。无论再怎么破碎,里面明明就有很美的东西,但我们甚至都羞于表达这一点。”

作为一名现代艺术策展人,许晟认为古老华夏民族每个朝代的顶尖艺术品,都是那个时代的“当代艺术”。“我们在看过往艺术作品时会产生错觉,感觉都是历史。其实不然。在西方,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巨匠都代表当时最前沿的艺术形式,只不过那时没有当代艺术这个名词。”许晟说,“每个人都活在当下,所以要研究当代艺术,就要探索处于任何时代的人与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这也是我的工作为何会涉及到古代艺术与哲学思想的原因。”

“顶尖的宋瓷所追求的,便是用自身可见的色彩与质感,去包容这个世界带给人的、各种难以形容的经验和感受。有时候,它们就像天上的光、海里的盐;另一些时候,它们又像是枕边的充电器和洋娃娃……我想,这就是它足以让最挑剔的人也被感动的原因。”许晟在前言中写道。对每个人来说,宋瓷的美都是陌生的,但又是可以感同身受的。它们就像是一首首从未听过、却被期待已久的歌,可以让素不相识的人分享某个一闪而过的念头,或者生活中某些难以说清的部分。它们就像是宋人站在人类的角度,对着这个创造了人类的世界,写了一首诗,或者发出了一声感叹。

“我期望把宋瓷最好的部分聚集在一起,让读者们一次性看到宋瓷最好的一面。”许晟说。

《遇见宋瓷》,许晟著,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1月出版

猜你喜欢
汝窑青色顶尖
青色的海
化“腐朽”为神奇,这件汝瓷美吗?
夜登牧师塔
玛瑙为釉 青瓷之首
圆珠笔上的“顶尖”技术
一抹天青的复古
2016年美国公立学校排名
天青色
赵占水向南博捐赠珍贵汝窑碎瓷标本
路上的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