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澳大利亚特派记者 刘天亮 ●于文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贸易争端可能演变为贸易战”的担忧让一些澳议员走向极端,各方力量展开激烈争论。澳天空新闻网14日称,中国可能限制更多澳产品进口的消息传出后,多名后座议员发表“煽动性”言论,主张对中国强硬,甚至呼吁中澳“经济脱钩”。澳总理莫里森和外长佩恩已与这些“反叛议员”会见,以缓和紧张。澳独立媒体“对话”网站14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澳政府对华政策的混乱让一些后座议员“走向暴动”,澳中关系陷入重大风险。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14日称,针对中国暂停接受4家澳企业肉类产品的进口申报、可能对澳大麦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澳政府没有参与和中国的公开争执,而是采取一种政府称之为“战略耐心”的战略。不过,这种降低外交紧张的说法,在澳执政联盟内部未被广泛接受。据《卫报》澳大利亚版报道,执政联盟的一些国会议员近日敦促政府采取更强硬的路线,炒作所谓“中国的经济渗透和经济勒索”。国会议员乔治·克里斯滕森把中国暂停澳牛肉进口称为“恶棍行为”,表示“和一个威权政权纠缠在一起,让澳大利亚容易受到经济勒索和抵制”。他还建立了一个“质询中国”网站,并在致辞中写道:“我们必须捍卫澳主权和经济独立,并抵制共产主义中国的威胁。”此外,著名的反华鹰派、澳议会情报与安全联合委员会主席海斯蒂也在社交网站上发起请愿,称要“保护澳大利亚免受中共等专制政权侵害”。参议员费拉万蒂·威尔斯不仅要求中国为新冠疫情做出赔偿,甚至呼吁澳大利亚“在经济上与中国脱钩”。
一些后座议员在中国问题上频繁发表强硬言论,声音甚至盖过了政府官员。澳大利亚反对党工党批评莫里森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缺少外交灵活性和纪律性,没有管理好对华关系,甚至坐视反对中国的执政联盟后座议员支配了对华关系。天空新闻14日引述工党领导人阿尔巴尼斯的采访说,莫里森政府在宣布推动国际疫情调查时没有做相应的外交努力,而且一些后座议员的声音比外交部长还大。“如果我们能听到外交部长而不是像乔治·克里斯滕森这样的人表态,会显得更有技巧”。
澳工商界也批评政府的对华政策。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首席执行官海伦·索扎克表示,“小小的澳大利亚独自站出来要求进行疫情源头调查并影射指责,这可能不是一个好的外交政策举措。”她指出,“在澳大利亚,关于中国的整个辩论都完全集中在国家安全上,意味着真正的反华”。澳工业集团首席执行官威洛克斯警告说,“扩音器外交”或过度反应不会带来好结果,澳大利亚需要找到使澳中关系正常运转的方法。
在对华出口问题上,真正受影响的是澳大利亚相关行业生产者和州政府,他们的态度是希望尽快解决问题。三个工党执政的州政府近日批评联邦政府,提醒中国是重要的国际贸易伙伴,言语过激和缺乏尊重可能会严重损害对华关系并导致不必要的贸易战。
“澳大利亚的对华关系陷入困境,是时候找到出路了”,澳独立媒体“对话”网站14日发表乐卓博大学教授托尼·沃克的署名文章称,“莫里森为自己和澳大利亚挖了个外交洞穴,不明智地介入有关中国应对新冠病毒疫情责任的辩论”。莫里森4月22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讨论中国在此次疫情中的责任,之后亲自推动对疫情起源的“独立国际调查”。文章称,“为何莫里森在和特朗普通话后立即介入该话题,仍然是一个谜。在澳大利亚外交史上,这可能会成为最可疑的尝试之一”。
文章称,澳政府对华政策的混乱让海斯蒂领导的一群反华后座议员“走向暴动”,该人曾将中国比作纳粹德国,他们认为与中国的关系是一场零和游戏。“自2016年以来,没有澳大利亚总理访问过中国。”文章说,澳大利亚1/3的商品和服务出口依赖于中国,除了澳大利亚的大麦、牛肉、乳制品、葡萄酒,“中国还有很多潜在目标”。“澳大利亚政府首先应该做的是支持国际上进行疫情调查的努力,停止像世界警察那样要求中国对新冠病毒疫情负责。莫里森需要减少对痴迷于中国的澳国安机构的关注,更多信任那些真正了解中国的顾问。最重要的是,他应该停止挖洞。”
澳智库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14日发表民意调查结果称,针对澳3036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68%的人“对中国在疫情中的表现没有好感”。澳民众最认可本国对疫情的处理,而对美国应对疫情持负面看法的比例超过了90%。这也令美国在6个调查涉及的国家中垫底。排名倒数第二和第三的是意大利和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