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熊 瑶 支瑞萍
(湖北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黄石市曾因工业而兴,但采用的是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愈演愈烈,带来环境严重污染、城市资源利用率不足、综合功能弱、城市不合理市布局等问题。如何转型升级、走出困境,这是黄石市工业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开始追求享受消费,同时,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潮已经出现。如表1、表2所示,我国旅游人数、各地旅游创收逐步创高,发展旅游业有着广阔的经济市场并且能给旅游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这为黄石市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客观条件。此外,黄石市有工业兴盛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所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可成为成为当地发展生态旅游的特色优势,以工业遗产为基础发展的生态旅游项目便能焕发全新魅力。面对转型,在分析黄石市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态势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是战略选择之一。本文对黄石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展开了调研,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生态旅游是指以特色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指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依托舒适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开展新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对黄石市而言,发展生态旅游既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可以创造经济收益以及提升居民幸福感。
图1 2016-2019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及增速
图2 2011-2019年国内旅游收入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黄石市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被誉为武汉钢铁厂的“粮仓”,经济发展排名长期处于湖北省内第二。但由于黄石市长期粗放式的生产开发以及不断消耗其有限的矿产资源,2008 年 3 月,黄石市下属的大冶市被确认为国家首批 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之一,紧随着黄石市又被国务院确认为第二批 32 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之一。黄石作为传统矿冶城市,同时是国务院公布的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产业转型的重点便是逐步转变或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粗放型工业,从而大力集中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产业,其中以发展绿色、低碳为特点的旅游业正逐步成为黄石转型发展推力。
2018年11月,《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全市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提出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秦岭、洞庭湖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为鉴,按照“碧水、绿岸、洁产、畅流”的思路,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和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加快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治理,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切实推动黄石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18年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中提出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调结构、换动能、转方式,着力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奋力开创黄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建设绿色、宜居黄石。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构建智慧健康生态体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打造最美工业城市”这一主题,把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个目标,以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黄石市工业遗产丰富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时间跨度长:三千多年前黄石的居民就在铜绿山采冶铜矿,留下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反映了古代矿冶科的矿产遗址;②工业遗产门类众多:黄石近代工业有着百年的历史,门类齐全,涉及包括煤炭、电力、钢铁、水泥、交通、建材、纺织、食品等多个工业门类,其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大量工业遗产,使之成为黄石地区开发工业旅游的宝贵资源;③工业遗产分布范围广、典型性强:黄石工业遗产中,最具典型性代表的是位于黄石港区的被誉为“远东第一”的华新水泥厂,位于西塞山区、被誉为近代“亚洲最大钢铁联合公司”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以及拥有中国近代第一条高空运煤索道的源华煤矿旧址,坐落于铁山区,有着亚洲第一“矿冶大峡谷”的大冶铁矿露天天坑,还有下陆火车站为代表的近代工业铁路网线。这些工业遗址皆是享誉全国,动静结合的工业景观。
截至2019年,黄石市共有国家3A级景区3家,4A级旅游景区4家;各类文化遗迹共2 103处,其中,六大旅游景点为:黄石阳新仙岛湖风景区、黄石东方山风景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黄石大冶雷山景区、大冶鄂王城生态文明园和阳新县仙岛湖天空之城。
黄石市在我国国际区域运输通道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区域性铁路的物流节点城市,其中黄石港是中国内河的主要港口以及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黄石境内运输门类齐全,多条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管道与长江黄金水道、国铁干线在境内交汇,初步形成以水路、公路、铁路、管道为骨干的“内联外畅”运输通道和以重点港区、主要铁路公路站场为核心的综合运输枢纽。
近年来,黄石市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发展基础逐渐夯实。目前,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旅游景区11家,湖北省旅游强县(区)1家,湖北省四星级工业旅游景区1家,省级旅游名镇1个,四星级以上农家乐8家,旅游名村2个。具有旅游吸引力和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旅游村镇10家;星级饭店24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4家、三星级酒店13家、客房2 200间、床位数4 000张;旅行社45家,其中4A级1家、3A级14家;内湖游船120艘,旅游汽车客运公司8家,旅游客车168辆。初步形成“食、住、行、游、娱、购”为主体,其他关联产业联动的旅游产业体系。黄石市目前的旅游产业数量较多、种类丰富,但就游客的旅游体验而言,由于旅游景点分散,难以做到在旅游的过程中做到“劳逸结合、动静结合”,需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效果。对黄石市旅游发展规划来讲,整合旅游资源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按照打造黄石“赏花、采果、品鲜”精品路线,争取形成黄石旅游新热点的工作思路,设计推出了慈湖都市休闲游、乡村精品游、夏季仙岛避暑度假游、中国乡村园博游等旅游路线,特别是“桃花节、槐花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游客在享受樱花美景的同时,品尝农家乐,参与各种游戏,参观各种形式的文化展等。推动了黄石市旅游文化内涵,带动了乡村旅游路线,推动了本地旅游市场不断升温。然而,这一系列线路在实施过程中落实速度慢,未全面调动当地居民的参与度,而一个旅游地若连在当地居民之间的传播量都是有限的话很难谈及吸引外地游客,所以,黄石市发展生态旅游亟需加强宣传力度,打造黄石特有的旅游品牌。
与转型发展旅游业初期相比,黄石目前关于地区旅游方针的制定也逐步跟上日程以及规范化统筹安排。出台了《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全市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黄石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2018—2020年)》《2019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要点》,2013年黄石市“推进生态立式,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发展战略,2017年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力度,对旅游景区私搭乱建,卫生及生态环境进行了专项治理,强化了旅游行业安全监管,取得了显著成效。黄石在响应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还积极制定地方的区域政策协调驱动,这是黄石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原因。
旅游品牌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其产品及良好服务确立可代表其作品及服务的形象名称、标记或符号或它们的相互结合,是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统一体,体现了旅游产品个性以及消费者的高度认同。旅游品牌的打造应根据当地特色,最理想的效果是谈到一个地区便会使人联想到其旅游品牌,例如北京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等,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才能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城市振兴。黄石可重点打造一个旅游景点,例如慈湖,以其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针对旅游资源仍未有效整合的现实情况,“旅游+”建设理念,可以帮助实现多元化产品供给,同时提升品牌效益和游客满意度。黄石近几年来旅游地开发和修复使得旅游产品丰富:黄石市江滩公园的美景、磁湖风景区的骑行、团城山公园的樱花等,但丰富多样的同时较分散。景点规划离散,没有聚合,在旅游过程中很难做到劳逸、动静结合。可实施“旅游+民宿”规划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建筑风格的民宿,或将在景点周围的居民区统一建筑外观,成为靓丽的风景线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居民收入,吸引游客入住,提高了旅游的舒适度也有利于带动旅游经济效益;“旅游+大数据”:构建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覆盖黄石的全部景区。收集各个旅游景点的用户体验情况,针对评价作出改善,同时,提供给游客各个景点的旅游人数以及周边娱乐交通情况,以便游客综合选择,既节省时间更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借鉴万峰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平台建设内容应包括应急指挥调度中心、综合管控平台、智能化中心机房、停车场系统、视频监控、交通卡口车流量监控、广播系统、森林防火、协同办公系统、景区免费WiFi、紧急呼救求助等。另外,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应与黄石公安系统对接共享数据,打造“旅游+平安”,共建旅游警务模式。为游客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等。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规则约束,也就是监管,只有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才能使得旅游市场发挥积极作用,增益创收。出台相应的旅游业管理细则并且监督落实,构建旅游信用体系新高地,整治旅游市场失信和完善旅游市场监管。培养良好的服务信用意识,建立健全旅游服务失信惩戒和信用考评机制。
以生态旅游发展为导向,推动黄石一二三产业振兴。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带来流动人口增加,人员流动带来各式各样的消费需求,因此,黄石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发展当地的特色产品。
目前有关矿冶文化的研究主题还是以矿冶文学术为主,矿冶文学作为矿冶文化的优秀非物质类遗产,展现出优秀传统矿冶历史文化, 长达三千多年的矿冶历史不仅为黄石市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同时创造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研究当地矿冶文化文学艺术,一方面促进地方文学的繁荣,扩大矿冶文学传播范围,也能够帮助读者准确把握矿冶文学的独特审美价值;另一方面利于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明,提供可欣赏的优秀矿冶文学艺术作品,黄石市可以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展现采矿开矿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积极创新的奋斗精神,这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发展成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