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海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硬笔书写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低级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中级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高级段)。可见,汉字(硬笔)书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关键内容。
《课标》在具体建议中还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 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常练习,做到天天练。”那如何用好每天语文课堂上的10 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达成课程标准提出的书写要求,做到一课一“得”呢?
无论是昔日的苏教版教材,还是现行的部编版教材,纵观之,每一课少则三五个,多则十余个生字。仅有的课堂十分钟练字时间,要想一一讲解到位,是不可能实现的。再者,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几乎每一个汉字的书写,都包含着诸多的要领,即便将其中一个生字讲解到位,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再回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不仅强调了“指导”,更强调了“随堂练习”,如果过度地讲解式指导,必将挤占宝贵的随堂练习时间,让课堂10 分钟的指导抹上“纸上谈兵”的色彩。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对每课的生字进行遴选,一课选取两到三个字例,就其共性的书写要领进行指导,力求落实到位,真正做到一课做足、做实一点。
如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一共有“潮、盼、滚、顿、逐、渐、犹、崩、震”等15 个生字,稍作留心,我们会发现,其中“潮、滚、渐”的部首皆为“氵”,因此,可以将包含“氵”的生字的书写作为主要讲解内容;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一课,共有13 个需要书写的生字,其中“搭、啦、响、嘴、吞、哦”都含有相同的部件“口”,且“口”部有的位于字的左侧,有的位于字的下文,因此,在课堂上,可以把“口”部在不同位置的书写作为要点进行指导。
当然,不少课文中的生字包含了多个共性要领,我们不可能逐一落实,这就需要教者瞻前顾后,就整本教材作好统筹安排,做到既无重复,又无疏漏。
如此遴选,学生把握的不仅仅是每个字的书写方法,更是一类字的书写规律。特别是中、高年级段,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更能起到触类旁通之效。如此一来,学生每节课都能习得一点书写规律,一两周之后,这些点就能串连成一条线,一个月、一学期、一学年,乃至整个小学阶段,这些线就会网织一个面,这个面,不正是学生高层次的写字素养吗?
书写,是一项技能,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只有将每个字的书写要领“刻”在学生脑海之中,学生才能写得美观,写得有韵味。那么,作为教者,如何才能将书写要领“刻”入学生脑海?
语言描述:教者要精准地扼住字例的书写要领,语言力求妙趣、精炼。妙趣,有利于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精炼,为的是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捕捉到书写要领,同时获取更宝贵的随堂练习时间。如“儿”字的书写可以这样指导:“儿”,一画撇,二画竖弯钩,这竖弯钩就像一个小朋友靠墙根坐着,背挺得直直的,此时教师相机写下“竖弯钩”的“竖”部;小屁股圆圆的,腿伸得直直的,小脚往上钩,再相机写下弯钩部。又如在指导“好”字的书写时,可以这样描述:“子”,常常表示男性,在一个家庭里,“女”代表妈妈,“子”代表爸爸,写好“女”字旁后,再一边叙述一边书写“子”部。爸爸要把自己的地位放得低一点,构成一个“好”家庭,所以“子”要写得略低一点。有时还可以编成顺口溜,比如在指导“也”字的书写时,可以一边写一边讲:横抬折斜钩儿小,前高后低伸长脚。
一段段如此妙趣、精炼的叙述加上教师随机的范写,学生怎能不将书写要领“刻”于脑海、付诸笔端呢?
线框提示:对于书写要领的讲解,不仅仅可以借助于有声的语言,还可以借助于线框这一无声的语言,既将书写要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又节约了时间,保证了充分的随堂练习。如统编语文教材五上《父爱之舟》一课对“疼、糖、屑、启”四个字的书写作指导。不难发现,这四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或局部包含半包围结构的字,且都是左上包右下。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线框(如图1),向学生揭示这一类的书写要领:右下要往右稍稍露出半包围框。
(图1)
四下《琥珀》一课,有四个包含“刂”的字,我们可以借助于线框(如图2),揭示书写要领:写带有“刂”的字,“刂”上方要略高,下方伸得略长。
(图2)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每一名教师都烂熟于心的道理。小学阶段,是学生写字素养提升的重要阶段,只有不断地在书写中修正,在修正中书写,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帖能力,做到“授之以‘渔’”,最终达成提升学生写字素养的目标。
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一描二写三评四改”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书写中对自己所写的字进行不断修正。
“一描”,是学生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进行描红,体会某一个字的书写方法,消化教师讲解的书写要领,力争做到手描心记,起到为后面的仿写铺路搭桥的过渡作用。“二写”,是在“一描”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力求将教师讲解的要领书写到位,力求与范字的高度接近,此时,教师要加强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对于个别问题应及时辅导,对于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评价时要集体矫正。“三评”,是对刚才的“一描”“二写”作评价,特别是对“二写”的评价。“四改”,是学生在“三评”的基础上,再次书写,这次书写力求扬长改短,力求在上次书写的基础上,实现较大幅度的进步。
上述的四步教学模式,“三评”是关键,是写字指导的延续和提高,是促进书写质量提升,培养学生读帖能力,获取“渔”技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评、互评、点评,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自评,是在学生仿写的过程中写好一个字后,自行与范字作比照,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书写下一遍时作改进。互评,可以是同桌或学习小组内的互评,也可以选取几个学生的字作为例子,集体评议,评议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评价的标准及评价原则:既要围绕教师讲解的要领展开,又要适当触及教师讲解以外的其它书写要领;要关注书写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的笔画是否突出,运笔是否到位,字面是否整洁;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不断地借鉴、改进。点评,是指教师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也要委婉地指出学生书写的不足之处,帮助其改进。
当然,练就一手好字仅仅凭借每天语文课堂上的10 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课后付诸更多的努力,锲而不舍地练习,需要学生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自觉意识。然而,语文课堂上的10 分钟赋予学生的方法,却是学生练好字的基础,有了方法的引领,学生课后的练习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