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2020-05-15 06:35李素珊
魅力中国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儿童

李素珊

(龙川县附城第二中学,广东 河源 517300)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者进入城市务工,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由于经济能力受限,往往不能顾及子女的教育,只能被迫地做出选择,让家里的老人照顾孩子,继续生活在农村,也就导致了农村出现了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的群体。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缺乏父母的关爱,加上监护人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过低或者教管方式不对等原因,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育不完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孤僻内向、冷漠缺乏自信、心胸狭隘、意志软弱等。相关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整体健康发展。

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留守儿童占有比较大的比例,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直接影响到龙川县教育水平的发展。因此,调查研究龙川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相应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显得刻不容缓。

一、研究方法及结果

(一)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附城第二中学为问卷调查对象,对初中七、八、九年级的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共调查256名学生,得到有效问卷252份,有效率为98.4%。

采用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简称MHT)测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1],该量表共100道题,由一个效度量表与八个内容分量表构成。八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MHT 的 Cronbach α系数为 0.82,信度较好,是国内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常用量表。

对所有问卷进行筛选后,将有效问卷的数据输入 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并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 t 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

表1 被调查人群特征统计

表1为被调查人群的特征统计表,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占了44%,几乎占了一半的学生数量。

根据以往的诸多调查[2][3][4],都有一个共性的结论,那就是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需要从心理健康角度更多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表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统计(M±SD)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留守儿童在各变量为男和女、常做家务和不常做家务、单亲外出务工和双亲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的心理健康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

1.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差异不大;

2.最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习焦虑,分值大于8分;其次,对人焦虑和身体症状这两方面的得分偏高,需要引起关注;

3.常做家务和不常做家务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t=3.63,P<0.01),表明了做事积极应对的心态更有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成长;

4.单亲外出务工和双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t=4.02,P<0.01),表明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二、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分析

(一)心理健康状况

从上述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心理健康问题已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如下:

学习焦虑。学习成绩是在教师、家长、同伴价值取向的作用下,成为了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习成绩差,往往会受到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的责备,引起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性格孤僻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离开父母尽管有的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

有自卑心理情绪。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

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容易激进冲动,干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如:与家人顶撞,不听亲人劝告;不听老师的教导,与教师对着干。

(二)成因分析

家庭因素:

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家庭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家庭不仅为留守儿童提供物质生活条件,而且还为其提供智力支持、精神保障。家长一般通过自己的言行及整个家庭氛围从而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以及道德的养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思想品德教育随着父母的外出打工而基本停止,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逢年过节才回家,和孩子缺少时间沟通,缺乏感情的培养,孩子无法享受到切身的父母之爱,家庭品德建设甚至可能在他们的生活中消失。

隔代教育存在弊端。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老人们对孩子呵护备至,从来不舍得对孩子的错误言行给予训诫,他们无原则的宠爱和迁就极易导致留守儿童形成任性、习蛮和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的道德品质。处于此种教养模式下的留守儿童是很不成熟的,他们大多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且对别人有着极强的依赖性,遇到困难就会想要退缩。

学校因素:

教师对留守儿童认识不当。为了班级成绩的需要,老师排座位的时候通常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排到前排,学习较差的留守儿童通常都是最后一排,在我和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发现老师只重视前面几排学习好的学生,对这些成绩差的留守儿童均持放弃态度,只要他们能够基本遵守纪律,不出大的问题,保证他们的安全就可以了,对他们不学习基本就默认不管了。老师的态度更放任了学生的行为,加重了学生的顽劣程度。

学校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学校的老师很少主动与留守儿童学生的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除非学生在学校遇到了大事情,老师才会主动联系家长。另外,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很少主动地去与学校就留守儿童的具体事情,尤其是思想品德建设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意见,也没有去深度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内心思想的真正变化。

社会因素:

不良文化和风气的影响。留守儿童处于青少年时期,对社会不良文化的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低,不能分辨和识别这些“糟粕”文化。随着电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各种凶杀、暴力、色情等内容泛滥,留守儿童接收媒体传播的不良信息的几率大为上升,他们每每不可避免地遭受感染,甚至会出现相反的局面。对于正常家庭来说,父母充当着抵御不良社会文化侵蚀的第一道防线,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缺失了父母的言传身教,更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文化风气的侵蚀,不利于优良思想品质的形成。

网络及大众媒体的不良影响。由于我国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文化设施比较匮乏,不可能像城市那样有专门供青少年学习和娱乐的场所,诸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少年宫等等,有的只是一些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监管,这些场所就成为他们课余生活的一部分。留守儿童又处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年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极易受到不良网络的影响,造成道德心理扭曲,不利于良好品德和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改善家庭教育,家长应加强跟小孩的沟通交流

家长要以身作则,摈弃对小孩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道德、工作、生活习惯,为小孩树立良好榜样。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小孩跟父母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心理想法,家长也可以交流近期工作状况,介绍外面的所见所闻,鼓励小孩成长。家长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不要因为对孩子缺乏生活的关心而产生愧疚心理,一味的采取金钱弥补的方式,即使是再多的物质和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对其造成的心理“创伤”。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如沉溺于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临时没有钱引发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所以,父母应转变心态,应正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护和家庭的温暖。此外,在外地务工的父母还应当定期地和孩子的学校和老师保持信息畅通,及时把握孩子的日常状态,有效地对孩子实施全方位的教育。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出务工前要挑选一些具有较强责任心,时间充裕的亲属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进而更好地履行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权。

(二)加强学校的情感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班主任作为班级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负责人,应该经常以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相关的主题班会,普及心理卫生常识、传播心理调节技术,开展心理困惑问题答疑等,在这个过程中以辅导全体学生为主,重点关注个别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能够端正思想品德认识、纠正错误观念,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心理冲突。帮助留守儿童分析考试不好的原因,使其认识到成败乃是常事,鼓励其提高自信心,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学校还可建立代管家长制度,代管家长为留守儿童的班主任或是任课老师,对留守儿童实行包生管理,这就要求在代管过程中代管家长要及时跟进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状况,遇到困难及时解决,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启明灯。代管家长要仔细观察留守儿童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每一个月都要坚持主动找留守儿童谈话交流至少一次,这样才能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情况,解决留守儿童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减轻他们自身的心理压力;并且代管老师还要定期组织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和通话,让他们勇敢向父母表达内心的情感,适当地发泄思念父母的情绪,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为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学校可每学期定期组织家访,如通过走访,电话回访,视频沟通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组织设计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加强家、校的连结,经常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校与“留守儿童”座谈,多用名人事迹和鲜活的例子来感染他们,引导他们从小树立宏大志愿,用实际行动缩短与理想生活的能力。教导学生苦难的环境只会让人更加坚强勇敢,更能从容理性的解决问题,磨练自己的心智,由此来消除由于感情欠缺而对他们人格全面建立带来的负面因素。

(三)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

优化社会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社会各界应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德育氛围。积极创造一些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净化社会风气、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作品。再者,由于目前农村社区凋敝,文化生活极其贫乏,腐朽落后低俗文化死灰复燃,封建迷信活动、诚实守信缺失、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趋于多元、多变。这些都极其不利于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意识。政府应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建设成为真正的新农村,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四、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对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附城第二中学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一)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差异不大;

(二)最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习焦虑,分值大于8分;其次,对人焦虑和身体症状这两方面的得分偏高,需要引起关注;

(三)常做家务和不常做家务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表明了做事积极应对的心态更有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成长;

(四)单亲外出务工和双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表明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其次,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以及成因。最后,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若干对策。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儿童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