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县市“回引”人才

2020-05-14 11:18苏念发自北京
南方周末 2020-05-14
关键词:广元淄博组织部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苏念发自北京

2020年3月,剑阁环境卫生管理局回引人才唐昊熙到小区宣讲防疫知识,教小区物业正确佩戴口罩。

受访者供图

★如何引进体制外的人才,地方政府都想了很多办法。现在就开始针对体制内的人才,“能想到的就是打亲情牌,因为老人都在家,年龄越小的,越鼓励你回来”。

“并不是说你有需求我就可以让你回来。我们立足点还是要人才,它本质上是一种引才渠道,只不过找到了回乡这个点。”

“引不进,留不住”。这是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县域引进人才时始终面临的难题。

2020年春天,山东沂源县“另辟蹊径”,鼓励在外地的沂源籍、体制内的年轻人回乡工作。

“‘85后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也希望孩子回来工作。”沂源县委组织部负责人才工作的一位干部对南方周末说,该县于2020年4月9日正式发布了“人才回调”政策,鼓励域外沂源籍人士回家乡工作,也包括沂源籍人员在外地的配偶,条件是35岁以下,并要求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在编在岗人员。

在山东137个县(区、市)中,沂源经济总量排在第一百名左右,无法像西安、青岛等二三线城市那样,通过放松落户限制,来吸引年轻人,因为吸引力有限。

给体制内“回调”开绿灯,促成本地籍人员回到家乡工作,对沂源而言,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其他欠发达地区来说,亦是如此。2017年以来,四川、重庆、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等地,陆续有县市出台“人才回原籍”政策,并向地级市蔓延。

政策名称各异,有叫“人才回流”计划,有叫“人才回引”工程,因“义马救村”传说而得名的河南义马,则推出了“归雁工程”。

这些地方也会出台全方位的“招才引才”政策,不限籍贯,不限体制内外,许以各种优厚待遇。只是,它们同时多打了一张“感情牌”,还向体制内年轻人伸出了家乡的橄榄枝。

比较理想的申请者

因剑门关而闻名的四川剑阁县,是全国较早开始施行人才“回引”的地区,持续至今。2018年8月,剑阁县在出台的文件中,将想要回引的有经验的体制内干部称为“成熟型人才”。

唐昊熙就是这样的人才,原籍剑阁的唐昊熙生于1991年,2014年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位于宜宾的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工作,拿到了事业单位编制。

2019年7月底,他在剑阁县官网上看到了县里的人才回引计划,公告列出了空缺的岗位和要求,符合条件的在剑阁县外工作的在编在岗人员,可以申请调回。

岗位普遍有专业限制,学历要求均为本科以上,年龄在35岁以下,医师和教师岗,则要求40岁以下,最后一条要求是“无违纪违法及其它不良记录”。

觉得自己大概符合条件,唐昊熙便着手申请。填过申请表,他和原单位领导作了沟通。之后,剑阁县委组织部派人去宜宾查看他的档案,考察工作还有面试、政审等环节。

三个月后,唐昊熙顺利调回了剑阁,在县环境卫生管理局工作。

“待遇不如宜宾好,一年收入少了三四万,但是我家在这边。”唐昊熙说,他就是冲着回家才办理调动的,以后也不准备再出去了。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唐昊熙算是比较理想的那一类办理工作调动的申请者。

“我们是西部贫困县,招人成本很高、很困难。”剑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奇凡给南方周末举了一个例子,2019年剑阁教育系统拿出了40个编制,想招录对口的教师,但最后正经报名的才一百三四十个。

地方岗位没有吸引力,让李奇凡他们很着急:即便是公开招录的公务员,很多人去了之后,待上两三年,等服务期一满又考走了。李奇凡说,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损失。

想招的不愿去,但想回的却也回不了。

大约在2017年到2018年之间,李奇凡陆续接到在外工作的剑阁人的电话,咨询有没有办法调回家乡工作。但那时没有人才回引的通道,想办理调动是非常麻烦的。

这样的电话接多了,他们也从中受到了启发。

“剑阁籍的人,待遇低一点他都愿意回来。因为他父母、朋友在这个地方。这类人才回来就很稳定了,能够安心在剑阁工作。”李奇凡说,他们很青睐这样的本地人才。

剑阁在行政区划上隶属广元市。广元市委组织部科级干部张新(化名)就认为,人才吸附效应的存在,对广元这样的地方很不利。

广元经济发展水平在四川省基本处于垫底的地位,而其区位又在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交界处,所以广元的人选择很多,可以往陕西西安周边流动,也可以流向甘肃兰州周边。

不仅是剑阁,广元一开始在市级层面也实施了“回引”计划,后来考虑回去的人大多还分配到各区县,就由各县实施。

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张新认为,“回引”是减少人才流失的一招妙计。他们内部也会私下开玩笑,说通过人才回引,引进的是一支“永久牌、成熟型”的队伍。

鲇鱼效应

2019年开始,“人才回引”开始在国内快速蔓延。重庆城口县、河北滦南县、甘肃岷县、河南栾川争

先恐后出台政策,山东境内的市县尤为积极,截至目前,山东省已有十多个县市发布公告,鼓励“人才回原籍”。

打响山东“域外人才回原籍”第一枪的是五莲县,2019年7月30日,五莲通过县编办的微信公号表示“敞开怀抱欢迎各地人才回乡”。接着,菏泽下辖的甄城县提出“一人回原籍,全家安排工作”。进入2020年,又有单县、平原县、(县级)禹城市、商河县和平阴县等地“参战”。

陈康(化名)是山东省编办一处级干部,据其观察,山东省内实行“回引”政策的,基本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县,“整个山东省的人才是在外流的,而且欠发达地区的老龄化问题越发严重。各地都意识到了,现在不光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而是首先要有人,尤其是年轻人。有年轻人才能保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

特别是山东省内淄博、济宁两个地级市的加入,更是将人才回引推向了“新高度”。

在招才引才方面,淄博市是山东动作比较大的一个地级市。他们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出台了一套包含37条措施的人才政策,被当地人称为“人才金政37条”,其中有针对创业人才进行项目经费的资助,也有对科研人才和硕博生、大学生等的补贴。

经济并不落后的淄博,也像欠发达地区一样,在“人才金政”中提出了鼓励体制内年轻人回乡,将这类人称为“返淄人才”。

而且,淄博的尺度更大,给“返淄人才”设置了专项事业编,不受淄博当地各单位的编制限制,政策全市适用,包括各区县。

下大力气引进人才,和周边地区给淄博带来的压力有一定关系。淄博市委组织部人才科副科长蔡伟告诉南方周末,淄博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压力日益加大,产业转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以人才的科技创新来推动。

“周边各地区纷纷出台人才政策,如果淄博的政策跟不上形势变化,就会在城市竞争中失去‘先手棋。”蔡伟说。

济宁市人社局一科级干部也向南方周末表达了类似的担忧。相对于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济宁完全没有任何竞争力,根据山东省公布的2019年人均GDP数据,济宁市位居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第十位。

周边城市又对济宁形成了一种虹吸效应。比如徐州、济南等。在这名科级干部看来,济宁在整个人才招引的竞争中,区位和薪资水平都不占优势,所以2020年3月初也迅速行动,发布了全市适用的人才回引计划。

“这就是鲇鱼效应,有一个地方搞了,其他地方如果不搞,人才就被抢走了。要搞大家一起搞,把这些人才资源重新分配一下,起码在省域内重新分配一下。”陈康对南方周末分析,正是压力,使得各地一个接着一个出台政策,想办法抢人。

“比如淄博搞了这项政策以后,谁会着急? 比它经济落后的地方一定会着急。”陈康说。

“人才中的人才”

陈康注意到,如何引进体制外的人才,地方政府都想了很多办法,现在就开始针对体制内的人才,“能想到的就是打亲情牌,因为老人都在家。年龄越小的,越鼓励你回来”。

2月份从江苏宿迁调回淄博的周荟萃,就是因为父母的挂念而返淄的。

2017年从山东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周荟萃入职宿迁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这是宿迁科技局下属的事业单位。但父母一直希望家里唯一的独生女能够回淄博工作。1月份,周荟萃的妈妈看到淄博出台了针对“返淄人才”的政策,立刻通过微信把链接“甩”给了女儿。

从着手申请到调回淄博,周荟萃的调动,前后只用了一个多月。她现在淄博市科技发展中心工作,中心是淄博科技局下属事业单位,跟之前的单位算是级别相同。

根据淄博市委组织部提供的数据,迄今,淄博市编办共收到返淄安置申请624份,审核通过445人。通过审核的人员中,省内返淄人员约占85%。目前正式完成落编手续的有62人,其中六到七成是教师、医生、党校工作人员等,公务员不多。

“回引”为什么都针对在编在岗人员? 组织部门还有另外一层考虑。

淄博下辖的沂源县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才工作的干部对南方周末说,“在编在岗,本身就说明经过了层层选拔。进入当地机关事业单位,是‘人才中的人才”。

济宁人社局的科级干部盛力(化名)每年都参与人才招录工作,对招录过程的繁琐深有体会:如果要招录同层次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一般要先发布公告,然后组织笔试、面试,还要政审、体检等,所有的流程完成之后,候选人还有可能选择放弃。

现在符合条件了就直接办调动,“整个环节下来,比直接招录在流程上省事不少,成功率还可能稍高一点。”盛力说。

剑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奇凡也告诉南方周末,每年都有干部退休、调动,导致体制内空缺比较多,通过人才回引可以补充体制内人员,效率也比较高。他解释,因为有“凡进必考”的制度,体制内进人不容易,公开招考,一轮下来至少要花大半年。

由于回引的人才都有一定工作经验,广元市委组织部的干部还发现,“所以他来了之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适应环境,上手快。”

对比各县市人才回引政策,不难发现,要求大同小异,都针对在编在岗人员,学历要求是本科以上,并有严格的年龄限制,比如35岁以下,少数可以放宽到40岁,或者毕业五年内。

不少想回调的人因此抱怨门槛有点高。盛力的回应是,问题出在有需求想回去的人非常多,但往往达不到条件。“并不是说你有需求我就可以让你回来。我们立足点还是要人才。它本质上是一种引才渠道,只不过找到了回乡这个点。”

先行地区已暂停

尽管对“回乡”抱有期待,但率先号召本地人“回乡”的四川广元,在政策施行两年后,已经暂停。

广元市从2017年6月就开始实施人才回引,在当时的文件中,标示了“长期有效”的字样。南方周末在广元市委组织部的官网上看到,与人才回引相关的文件、公告,可查询到的最后日期是2019年11月。

张新对南方周末说,这是因为他们在做相关的评估。张新进一步解释,现在是广元市本级停了这项政策,但鼓励各县区根据本地情况出台政策,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回引进来的人才,超过六成最后都分配到了区县。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困境是,供需不匹配,即当地真正急需的人才,并不一定能招到。而报名想要回去工作的本地人,也不一定能安置到合适的岗位上。“符合要求顺利调回的人是比较少的。”张新说。

而且回引人员的数量,也逐年减少。从2017年到2019年底两年间,广元分4批共回引了108人,第一批公示时,回引了45人,到2019年底最后一批公示时,只回引了4个人。

在张新看来,这是正常的递减效应。以前没有开展过这项工作,所以第一次报名的人非常多,能报的都报了,后面满足条件的人确实越来越少。

刚刚施行人才回引计划的地方都表示没有预见上述状况的出现。沂源县委组织部负责人才工作的干部告诉南方周末,政策刚刚开始,还在报名阶段,如果今后真出现了供需不匹配,政策可以再调整。

猜你喜欢
广元淄博组织部
“风城”广元
同贺单位
2015年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入选作品名单
湖北党员生活杂志社关于表彰2014年度优秀通讯员的决定
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入选作品名单
诗意淄博
徐广元受到党纪处分和退学处理
他为什么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