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的景观展示研究

2020-05-14 13:48霍胜男
工业设计 2020年3期
关键词:旅游文化黑龙江少数民族

霍胜男

关键词:黑龙江;少数民族;旅游文化;景观展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逐步兴起的文化热潮和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对旅游文化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黑龙江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将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联系在一起,不但能提升旅游的品质,塑造旅游地特色形象,更是对文化的宣扬和保护。对鄂伦春族、赫哲族、达斡尔族几个黑龙江特色少数民族文化体系进行深入调研后,在“文化展示”概念的引导下,文章探讨利用景观的形式进行文化展示,即以景观为载体,将旅游文化内涵外化,建造文化体验环境,用以强化文化信息,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塑造地区整体而独特的旅游形象。

1黑龙江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的景观展示内容

利用景观进行文化展示,其本质是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将传统文化风格化呈现。在这一过程中,要去粗取精,撷取民族文化中精华的部分,使之在现代社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达到少数民族文化在保持其鲜明个性的同时能够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使现代的使用者在舒适的审美、心理体验下感受传统文明。每一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下都形成一套丰富且独特的信仰、习俗等非物质文化精神体系和建筑、城市意象、生活用品等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是最能够真实反映本民族文化内涵的文化体系。

本文以景观展示的角度出发,整理少数民族可与景观相结合的文化体系。通过对文化要素的撷取、移植、改造和延续,将传统文化重新赋予新的生机。

1.1物质要素

物质要素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基本框架,但是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居住方式都有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游牧形式和民居建筑已经被固定的聚落和砖瓦结构的房屋所替代,物质形态文化的遗失也是最为明显的,重新提炼这些文化元素便显得尤为重要。

1.1.1山水格局

鄂伦春、赫哲族、达斡尔族,都是中国非常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发展的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并没有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而是保持着相对原始的生活状态。在没有任何成熟的堪舆理论的指导情况下,根据实际的需要,他们的聚居地大多选择在依山傍水的地方,这与他们以渔猎为生的生活习惯密切。也是体现中国传统先民朴素的“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完美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些少数民族先民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生活聚落,但依然保留着渔猎的生活状态,也基本保留了他们对聚居地的自然环境要求,他们逐水而居、临水而栖,开田种地,与山林相伴,“山水、天地、森林、村庄”成为必备要素。比如,赫哲族就形成了以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三江流域为核心形成的聚居区。这里江河环绕、草肥水美,以自然山水为框架,因地制宜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落形态,表现出如中国山水画一般浓郁的极具特色的山水城市景观意象。这种独具韵味的城市构架,也成为当下很多建筑师去揣摩、表现的特色地域文化表达方式。但是随着和汉族的广泛融合,这些典型的聚落形态、居住文化已经逐渐弱化,亟需进行保护。

1.1.2建筑形态

建筑形态是在民族特色旅游规划和景观设计中重要的形象设计因素,传统的少数民族建筑形式,主要以民居建筑最为特色,承载了太多少数民族先民的智慧,需要我们将其重新带入到人们的视野中来。

鄂伦春族最典型的传统建筑为“仙人柱”,当地人称“撮罗子”。是一种临时性建筑,以木杆相互穿插、搭接形成框架,表面根据季节覆以动物皮毛或桦树皮,冬暖夏凉。且建筑结构中,完全不需要绳子或者钉子,单纯依靠杆柱之间的相互穿插来固定。鄂伦春族建筑中还有另外一种特别的建筑,成为“奥伦”,结构与“撮罗子”相似,但是以树木为底座,建造在高處的仓库,能够有效地防止野兽侵袭,并防湿防潮。这些建筑从材料、形式、结构上都体现了先民们最初的生态意识。

赫哲族建筑形式相对更为丰富,大体可分为永久性建筑,如鱼楼子、马架子和正房,临时性建筑,如撮罗安口、昆布如安口、乌科让安口、温特和安口和雪屋等。但大多数的传统建筑也已经不再使用,在现在的赫哲族村落中还能够找到残存的几处传统正房遗存。建筑没有过多装饰,更多是从实用主义出发,除撮罗安口为圆形平面、正房为长方形平面外,其他赫哲族建筑多采用三角形平面形式,坡面屋顶有利于排水和减少积雪,以延长建筑使用年限。

达斡尔族也有类似“撮罗子”的建筑,名为“柱克查”。同时达斡尔族的住宅多为土坯建筑,平面形式简单,立面成“介”字形,且开窗多。

1.2非物质要素

1.2.1手工技艺

黑龙江少数民族中最为突出的手工技艺当属赫哲族的鱼皮服饰和鄂伦春族对桦树皮的利用。

赫哲族人用鱼皮做服饰的历史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有据可考的可以追溯到唐代或更早。在清代末年布匹大量流入赫哲族之前,人们主要以鱼皮衣、兽皮衣为主,清末年之后逐渐被布衣取代。鱼皮可以制成袍、裤、靴等各种衣物。鱼皮制作工艺也被列为我国第—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鄂伦春族是对桦树皮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民族。桦树皮既薄且韧,符合鄂伦春族游牧的生活习性。被鄂伦春族人制作成了大到舟船、建筑,小到桶、盆等器具和雕刻艺术品,还有利用桦树皮进行剪纸创作也是鄂伦春女子的必修之课。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桦树皮制作技艺文化愈加薄弱,传承人匮乏,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这一部分中,通过手工技艺制作出的艺术品又属于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民俗文化活动

1)狩猎文化。狩猎文化作为鄂伦春族的文化核心具有重要的保护与传承意义。从狩猎活动衍生出来的骑射、野外烧烤等活动形式具有较高的景观利用价值。

2)节庆习俗。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每年6月18日——鄂伦春族的篝火节,赫哲族的乌日贡大会,每年7月15日赫哲族的河灯节等等,都是体验式景观展示的重要素材。

3)民间表演艺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等表演形式。在文学方面,鄂伦春族和赫哲族是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的,文学作品靠口传心授进行传承,如赫哲族的史诗巨著文学“伊玛堪”。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辈能够掌握民族传统文学的老人越来越少,文学的保护变得非常迫切。音乐、舞蹈方面大多是从渔猎生活中获得灵感,体现民族独有的质朴和艺术魅力。

2黑龙江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的景观展示理念

理念是景观设计的核心,不同的理念决定着不同的设计出发点和风格定位,也决定着设计是否具有前沿性。设计要在一定的框架范围内进行创造,来保证设计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创新性。故理念的设定是进行设计的先决条件,景观的展示设计主要涉及到自然、人和文化几个方面。从以上几方面综合考虑,应从以下理念出发,以使展示方法研究符合景观展示的根本出发点。

2.1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主要来源于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的是人和生态文化的可持续性。基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主要考虑要顺应自然,包括地貌特征、气候、植被等,尊重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其次,以景观所在地独具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独特的景观布局,使旅游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一致;最后,在遵从自然的前提下,可以利用人为的设计手段,提高景观环境与自然的联系,加强生态过程对景观所在地环境的保护与提升。

2.2以人文本

“以人为本”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也是各个设计领域中始终提倡的重要原则之一。在以旅游为前提的,以弘扬地域文化为根本目的的景观展示中,“人”这一主体的内涵就更为丰富了,其中包括聚居地少数民族居民、旅游体验者、文化传承人。不同的人群对景观空间会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这里的“以人为本”就更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包括旅游定位的人性化、有形空间的人性化、文化体验的人性化。

2.2.1旅游定位的人性化

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旅游市场定位,需要综合考虑周边旅游市场的整体布局,精准定位才能凸显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打造旅游品牌,通过景观的展示形成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旅游目的地,从而为当地居民及地区带来持续的经济效益。

2.2.2有形空间的人性化

有形的物质空间是景观的框架,也是满足旅游者基本需求的景观基础。设计要从人体工程学尺度、安全性要求、形式美原则等方面考虑,合理安排景观空间中的要素。使之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并搭建人与景观之间的科学合理的互动联系。

2.2.3文化体验的人性化

旅游的本质就是一种异地性体验,人们希望通过旅游能够体验到不同于其生活空间的风土人情,从而获得美好经历的记忆留存。通过对展示内容的总结整理,再将其提炼、转化为可观、可触、可听、可互动的景观符号或互动空間。同时融入主体牵引的原则,以情感贯穿空间。

2.3设计基于文化

文化是景观空间设计的灵魂,而且少数民族文化尤其特殊,即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和独特的文化语言。人们在选择以少数民族聚居地为旅游目的地时,其首要目的便是要体验其独特的文化氛围,且在少数民族旅游地,景观展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弘扬并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所以在景观设计中一定要大量汲取少数民族文化素材,营造丰盛的文化盛宴。无论从文脉的延续还是场所精神的表达上都应该突出本民族的突出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文化吸引力。

3黑龙江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的展示方式

景观是系统化的文化展示方式,以旅游为前提的少数民族文化的景观展示涵盖范围广泛,由一个个景观节点延伸到更广泛的面的覆盖,打造以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依托的旅游目的地。包括文化风景区、生活街区和其他城市景观,如广场、街道等。在相对大范围的空间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需要策划细致的展示思路,将文化从宏观到微观、从规划到设计不断深入地展现。将不同的展示内容通过不同的表达手法体现在景观空间中,使空间具有独特的民族气韵和文化精神。

3.1传统展示方式

指将民族文化中原汁原味的题材、造型艺术、色彩、材料、图案等结合现代景观要素进行直观地展示。是最直接、易于理解的文化展示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民族文化的传统形态。

3.1.1物质要素的展示方式

1)直接应用艺术品。很多少数民族的艺术品具有极其鲜明、具体的艺术形象,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寓意,直接对其运用即可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比如,达斡尔族的“哈尼卡”纸偶,它的色彩艳丽、民族气息浓郁、可观赏性强,在某些景观节点、道路沿线的位置可以直接用“哈尼卡”进行装饰。但是这种展示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容易生硬、刻板,所以在选取展示对象时要充分考虑其与景观的结合形式、在色彩、展示形式、观赏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2)应用特色材料。在黑龙江的少数民族文化范畴中,比较独具特色的材料应用有赫哲族对于鱼皮的应用、鄂伦春族桦树皮的应用,可以通过科普性展示和景观建筑、小品完成展示。

3.1.2非物质要素的展示方式

1)场景再现。这里对于非物质文化要素的展示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民俗活动场景的再现,通过在城市公园、风景区等地设置场地,安排民间艺人的现场表演。这是在景观空间的布局层面上进行安排;二是民俗活动的艺术加工,以景观小品的形式展示其场景、人物形象。或将传统民间工艺制作流程中的某一步骤进行陈列。比如,“哈尼卡”和桦树皮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等,这种展示需要配合一定的文字说明,才能达到更好的展示目的。

2)应用鲜明的色彩。色彩可以鲜明的表达某种情绪,很多少数民族对于色彩的运用都比较丰富,也可以用色彩来体现某一少数民族文化的喜好和特征。比如,达斡尔族是一个狩猎民族,他们选择的色彩往往都会与兽皮相接近,达斡尔族中黄褐色建筑最为常见黑色和纯度极高的蓝色、绿色。整个村镇的色调相对柔和、过渡自然,仿佛能够融合到自然的蓝天绿水中一样。可见少数民族的色彩选择也在无意识中遵循了生态性、自然性的原则。

3.2现代展示方式

传统文化中的很多要素经过时间的沉淀,有一些在表现题材、造型功能等方面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或不再适合现今的文化生态环境,就需要将其改造,使其重新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的生机。

3.2.1物质要素的展示

1)传统技艺的新应用。筛选传统的物质文化要素中具有较强文化、精神价值的部分,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将其转化成现代景观空间中的适用元素。鄂伦春族人民擅长雕刻技艺,在传统的生活中先民们结合桦树皮器具进行雕刻创作,或利用木材、兽骨,雕刻在刀柄、鹿哨、马鞍上。雕刻题材主要是生产生活的场景,雕刻品立体、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价值。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就可以打破原有的题材、功能限制,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与景观灯、座椅等小品或景观建筑相结合,既使手工技艺得到传承、艺术得到展示,又增强了现代景观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价值。

2)应用现代材料。对于材料的表现上,与现代的融合更强调材料肌理、风格的表现。黑龙江少数民族大多地处靠山近水之地,天然材料丰富,对于植物、动物材料的利用都达到了精湛的地步,如桦树皮、动物毛皮等,这些材料所表现出来的粗犷、质朴的风格和其特有的肌理、色彩都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借鉴、利用并采用现代材料再次诠释来表达传统意象的。这样的处理手法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同时表达传统意境。

3)应用少数民族图案。图案是少数民族文化中最原始的一种艺术表現形式,在黑龙江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图案艺术应用在宗教图腾和服饰、生活器具的装饰上。造型大多来源于自然和生产生活,如鱼神、鹰神、鹿角图案,也有传统纹样如团花纹、水波纹等。这些图案的应用要打破其传统的依附物,将其嫁接在现代的景观要素上,与景墙、廊架等重新结合。同时又要对其造型进行适当调整,甚至是融入新的题材,如鄂伦春族的《神箭手》等民间传说故事、“撮罗子”等传统的建筑形式都可以是图案设计的新主题。

3.2.2非物质要素的展示

以现代演绎的思路去展示非物质要素,主要结合“体验式”景观的理念。将游客置身于文化环境之中,除去利用触觉、视觉、听觉的感受方式之外,亲身体会,达到立竿见影的文化渗透。一种形式是在重新营建原生态的活动场所的基础上,以表演的形式展现最接近原始状态的活动过程或音乐、舞蹈形式。要强调的是在表演过程中加入互动环节,将游客带入活动之中。如对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以场地活动的形式进行原生态的表演和互动。对赫哲族乌苏里船歌、河灯节等节日民俗活动的景观再现。或者通过扩大目前大型节日庆典的规模,如赫哲族的乌日贡大会,来树立民族旅游品牌。第二种形式是提取民间故事、活动中的代表性人物,以服装造型、典型性人物语言、角色担当等形式,使人物“活”在景区当中,甚至是承担某些景区工作职能。

4结语

以传统展示和现代融合为视角,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对多种景观空间形态带来更广泛的借鉴意义。景观展示作为黑龙江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展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特色景观的营造有积极作用。并以此带动黑龙江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的发展,促进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猜你喜欢
旅游文化黑龙江少数民族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Write a caption
巧借“翻转课堂”提升教学实效
我国旅游景区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黑龙江弃风博弈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分析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