晞芃
北美海棠
草莓果冻
红色贴梗海棠
经过查阅文献,我发现张爱玲所写的“三大恨事”,其实来自于宋代彭渊材的“平生五恨”。宋代释惠洪的笔记《冷斋夜话》卷九有言:“渊材迂阔好怪……尝曰:‘吾平生无所恨,所恨者五事耳。人问其故,渊材敛目不言,久之曰:‘吾论不入时听,恐汝曹轻易之。问者力请说,乃答曰:‘第一恨鲥鱼多骨,第二恨金橘大酸,第三恨莼菜性冷,第四恨海棠无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闻者大笑,而渊材瞠目曰:‘诸子果轻易吾论也。”
《冷斋夜话》的作者释惠洪是彭渊材的侄子,他所记录的大致可信。彭渊材不肯说出自己的观点怕人轻笑,说出来果然惹人大笑,但这一笑也将他的“平生五恨”流传了出去。
同卷又记录了另一个故事,彭渊材认为昌州是个好地方,别的优点没有,但是全天下的海棠花都不香,唯独昌州的香,冲这个优点也值得留下来做官,真是可爱!
彭渊材对海棠香气的话语很快又被《墨客挥犀》《全芳备祖》《錦绣万花谷》等书籍记录,使得“海棠无香”这一说法广为人知。如元代张可久在曲中也有言:“芍药多情,海棠无香。”
其实对于海棠究竟香不香这一点,古人也是有分歧的。许多吟咏海棠的诗词里,都颂扬过它的芬芳。唐代顾非熊在《斜谷邮亭玩海棠花》里有言:“忽识海棠花,令人只叹嗟。艳繁惟共笑,香近试堪夸。”这里不仅写了海棠的美,更强调其香是值得夸赞的。五代和凝在《临江仙》中有言:“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空濛。翠鬟初出绣帘中,麝烟鸾佩惹苹风。”诗的开笔就说海棠香,还香得可以与馥郁的麝香相比拟。宋代张舜民也在《移岳州去房陵道中见海棠》中说:“天寒日晚行人绝,自落自开还自香。”
有的文人甚至在作品中反驳前论。陆游有言:“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讥弹更到无香处,常恨人言太刻深。”这一枝海棠的香气可以盖过一片树林,怎么会有人说它无香呢?吴芾有言:“海棠元自有天香,底事时人故谤伤。不信请来花下坐,恼人鼻观不寻常。”海棠花香得很,却遭人诽谤中伤,你不信你来闻,你仔细闻,香得你受不了。杨万里更是大白话质疑“海棠无香”的始作俑者彭渊材:“老子侵星起,蜂儿代我忙。渊材无鼻孔,信口道无香。”
有这么多人质疑,也有人亲身证明海棠芳香,难道彭渊材和张爱玲是在信口胡诌吗?不一定。
后来,我在大学上了花艺选修课,老师是个海棠迷,她曾经在课上说起过张爱玲的“三大恨事”,她说她每年春季一定会在校园里的海棠树下感受花香,张爱玲却说海棠无香,那大概赏的是贴梗海棠吧。并不是所有的海棠花都有香气,事实上海棠并不单指一个物种。
历史上海棠类的称谓有过多次演变。古时苹果与梨不分,把梨属和苹果属的植物统称为“棠”“甘棠”等,这在《诗经》《山海经》等书籍中均有记载。西汉时期开始初步区分梨与苹果,但直到唐代才出现“海棠”一词,将小果类及以观花为主的苹果属植物称为“海棠”。姜楠南在《中国海棠花文化研究》中提出,植物学上准确意义的海棠是指以栽培观赏为目的,果实直径小于等于 5 厘米的苹果属植物。但我们通常所说的海棠也包括木瓜属的几个种,是苹果属多种植物和木瓜属几种植物的通称与俗称。
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习称“海棠四品”,其中西府海棠与垂丝海棠为苹果属植物,而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归为木瓜属,都是蔷薇科的灌木或小乔木,是中国著名观赏树种,各地常见栽培。《诗经·木瓜》中有一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广为人知,有学者考证诗中的“木桃”就是蔷薇科木瓜属的木瓜海棠。
苹果属的海棠花叶同放,花簇生,花梗较长,花序近伞形,每逢花期,新长出的嫩叶簇拥着四至七朵花缀满枝条。其中西府海棠芳香四溢,垂丝海棠也是清香迎面。
木瓜属的海棠先花后叶,其中贴梗海棠花色艳丽,但却没有什么气味,果实倒是芳香好闻。
彭渊材叹惋无香的海棠也并不一定是上文说过的海棠,现代老百姓对植物分类有所了解的都在少数,何况古代文人呢?老百姓口中的海棠不仅包括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有时也包括蔷薇科木瓜属的几个种,在某些情况下秋海棠科的秋海棠属植物、野牡丹科的野海棠属、甚至卫矛科的昆明山海棠,也被泛称为海棠。而栽培较广的是秋海棠。
秋海棠栽培品种极多,颜色各异,有的带有清香,如清代袁枚在《秋海棠》中所言:“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但我所见过的几种都没什么气味。秋海棠株型小巧,花朵玲珑,又好栽培,若是一点香气也无,也可以叹一句“恨海棠无香”吧。
张爱玲生于上海,在香港读书,她赏的或许是贴梗海棠,或许是秋海棠,又或许从未见过海棠,只是将其当做一种文学意向符号。
火炬海棠
秋海棠
西府海棠
刘玉凯在《“海棠无香”说漫谈》里提到一个“蚯蚓吟”现象。唐代韩愈在《游城南十六首·晚雨》中说:“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投竿跨马蹋歸路,才到城门打鼓声。” 卢仝在《夏夜闻蚯蚓吟》中言:“夏夜雨欲作,傍砌蚯蚓吟。念尔无筋骨,也应天地心。”顾况在《历阳苦雨(一作夜雨)》里云:“夜夜空阶响,唯馀蚯蚓吟。”
事实上蚯蚓是环节动物,并无发声器官,其实不能吟鸣。
“蚯蚓吟”与“海棠无香”一样,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或者说是一种文学意象符号。有许多文学符号是不合于事实的,但文人们却并不细究,直接沿用,以至于让人误以为真。
文学作品不可全信,我们还是要亲自去求证。北京植物园有个海棠园,栽培品种多不胜数。作为海棠花重度患者,我曾去赶了场花事,为芳香四溢、精巧娇艳的火炬海棠惊艳。
海棠很美,宋代晁补之有词形容海棠从初开到盛放:“裙芳老尽,海棠花时候。雨过寒轻好清昼。最妖饶一段,全是初开,云鬟小,涂粉施朱未就。全开还自好,骀荡春馀,百样宫罗斗繁绣。”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烂漫艳丽,有如晓天明霞。陆游有诗句“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叶相映,花繁叶茂,与日争辉,明艳无双的形象。唐代何希尧更是掩饰不住对海棠的喜爱,作了一首《海棠》,诗云:“著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这花美得不可方物,恨不得如金屋藏娇般把它锁起来。相传一次唐玄宗召见杨贵妃,当时贵妃宿酒未醒,娇柔妩媚,被玄宗戏称“海棠花睡未足矣”,拿杨玉环与海棠花相比,可见海棠之美。如今再看,“海棠无香”之所以惹得无数人叹惋,也许是因为海棠花实在是太美了,以至人们不敢相信它有缺点,于是有些人就认为,没有香气是它唯一的缺憾。
责任编辑: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