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建华
(沭阳县中医院康复科,江苏 宿迁 223600)
脑梗死是一种因血流障碍而引发的脑功能障碍疾病,临床较为常见,脑梗死可导致细胞凋亡和水肿,该疾病发展迅速,病情严重,同时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恢复慢的特点。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临床主要给予抗血小板、溶栓、神经保护剂等方法,但是溶栓时间窗易被多数患者错过,因此治疗效果并不够理想。相关研究发现,在给予老年脑梗死患者药物延缓疾病的同时,还可给予温针灸辅助治疗,可提高效果,针对于此,本文特以沭阳县中医院康复科病区和神经内科病区收治的10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例展开研究,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研究对象是沭阳县中医院康复科病区和神经内科病区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号将10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102例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小于48h,经相关检查诊断,患者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的相关脑梗死诊断标准[1]。对照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62~75岁,平均(69.37±3.29)岁;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63~76岁,平均(69.41±3.3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研究。
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生产厂家: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92;规格:20 mL:30 mg)治疗,用法用量:采用生理盐水250 mL稀释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长为半个小时,每天两次,连续半个月。
观察组接受温针灸配合依达拉奉注射液(用法用量以及药物同对照组)治疗,温针灸治疗内容为:温针灸的穴位包括肝俞、脾俞、双侧肺俞、神庭穴、肝俞、百会以及心俞。采用0.30 mm×40 mm的毫针,对患者穴位以及毫针常规消毒后实施针灸,得气后对患者肝俞、肾俞以及脾俞进行温针灸,将艾条分成1.5 cm小段,插入针柄点燃艾条,每个穴位一状,留针半个小时。每天温针灸一次,连续半个月[2]。
观察两组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实施对比分析,包括显效、有效、无效三项内容。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5%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0%~85%以上;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4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NHISS进行评定,分数越低表示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得是SPSS 19.0,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对比以P<0.05表示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治疗效果表[n(%)]
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s)
表2 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s)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1 7.98±1.57 3.55±0.79对照组 51 7.86±1.48 4.98±0.87 t-0.3971 8.6900 P-0.6921 0.0000
脑梗死会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该疾病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经抢救成功后,极有可能发生肢体功能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和行为能力,并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通过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温针灸治疗老年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值得采用。脑梗死会导致患者细胞内环境紊乱,致使细胞膜功能和血管通透性丧失,从而加重脑缺血情况[3]。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和神经保护剂,可有效抑制细胞凋亡,降低患者应激反应,从而改善脑损伤。给予老年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恢复病区部分细胞功能,恢复血流供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病情良性发展[4]。但是单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效果并不够理想,本文加以温针灸辅助治疗发现,可以强化治疗效果。对患者肝俞、脾俞、双侧肺俞、神庭穴、肝俞、百会以及心俞采取温针灸,肾俞具有补肾益气功效[5],心俞能够养心益气,肝俞能够疏肝理气,神庭穴能够镇静宁神,百会可开窍醒脑、固阳固脱,有利于脏腑功能协调。诸穴合用,可共凑舒经通络、理气活血的功效,从而改善患者脑部淤血情况,恢复血流供应[6]。
综上所述,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老年脑梗死相比较,温针灸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促进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恢复,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