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赞扬 肖露萍
摘 要 森林教育对幼儿的身心、社会性、情感、语言、智力等方面的发展都具非常重要的价值。本论文探讨了在森林亲子社团活动价值的前提下,以幼儿回归自然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 自然;生命;亲子社团
中图分类号:[B028],B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2-0033-01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幼儿亲近自然实践明显减少这一现象愈发受到关注,但大家对于其研究仅仅停留在提倡借鉴欧洲森林幼儿园的做法与启示。如,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邱华翔和汤钰在《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以“森林幼儿园”为例》论文中通过欧洲的森林幼儿园的启发,认为应该树立回归自然的观念和认识,活动环境要融入更多的自然因素,课程内容应与自然充分结合。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1.组建森林亲子社团互助小组;2.甄选适合幼儿进行森林探索的项目内容;3.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感知自然与各种生命之间的关系;4.引导幼儿感受自然和谐共生、互利共赢的原则,逐步形成热爱、尊重、感恩、珍惜生命的态度,做生命的守护者、文明的践行者、环境的保护者。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先通过问卷调查、QQ焦点问题群聊和部分家长的预约访谈等形式调查班级中家长的参与意愿及幼儿的户外自然体验活动状况。之后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森林亲子活动,同时结合具体情况辅以个案跟踪、运用经验总结法等进行调整、分析、改进和总结。
二、實践研究
(一)调查现状,招募成员。在学期初,我们围绕目标,在家长会中提出组建倡议,初步调动家长建组的欲望,并发放了问卷,了解参与意向、采集家长的基本信息。最终通过“双向选择”选定15名幼儿及家长组成森林亲子社团成员,因为人数和时间原因,分成了A、B组,A组时间定在周六,B组时间定在周日,两组活动内容一样,并分别邀请了成员中的一名小学老师作为领头人。
(二)理论学习,夯实根基。通过建立森林社团微信群,搭建了一个沟通学习的平台,共同学习探讨有关森林教育和德国森林幼儿园等相关的知识内容,帮助家长们理清了思路,了解了我们的课题所需要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怎样组织相关的活动,为接下来的研究和实践做好铺垫。
(三)分工合作,各展所长。根据家长们的特长和爱好进行了初步的分工和任务认领。如,在每次活动之前,要事先对场地进行危险评估。除了健康和安全考虑,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对林地进行资源评估,确定其是否有足够的教育潜能。这样的预设,可以更有利于户外活动的开展。这项工作比较繁琐,又需要有一定森林知识的家长,就选中了甯甯爸爸来胜任这项工作,他平时常带甯甯参与尤妮森的森林教育活动,再加上他对自然科学和森林探险比较擅长。
三、研究成效
通过一学年的活动,森林亲子社团的活动不断翻新,从单纯的户外活动到借助森林的探索活动……
(一)观察“感知”自然。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自由观察与目标性观察(观察表格式)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打开了五感,初步感受了自然生物的独特性、多样性、规律性,初步理解了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引导了幼儿关注自然,充分感知自然。
(二)游戏“亲近”自然。森林亲子社团通过组织“赤脚毛毛虫、我的邻居先生、树叶被子”等自然游戏活动,拉近幼幼之间、亲子之间的距离,让幼儿体会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深层次激活幼儿对自然的敏感性,感知了不同动植物的基础特征与生存方式,培养幼儿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在游戏中更加亲近自然。
(三)艺术“共赏”自然。在观察、深刻感知、领悟自然之后,森林亲子社团通过组织幼儿进行自然笔记与大地艺术相结合,加以绘画、摄影、手工等方式,激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唤醒幼儿的灵性,促使幼儿发现自然之美、感受自然之美,表达内心对美的认知,让幼儿在艺术创作中共赏自然。
(四)冥想“联结”自然。在实践活动各个环节之间运用动静交替的方式,让幼儿获得休憩与调整、思维与缓冲的时间。于是,我们会安排幼儿与家长在相对安静的自然界中冥想与思索,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恢复体力,更可以帮助幼儿在相对宁静的氛围用心观察、感悟自然,逐步建立自身与自然的联结。
(五)分享“共享”自然。在教师的巧妙激发与引导下,通过体验活动中及活动之后对各种问题的深入探讨、沟通、交流,活动感悟及情感的主动表达和交流,促进了幼儿的语言发展,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自信,理解同伴、家长与教师,学会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的技巧,使幼儿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真正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不外乎合乎自然,贴近自然,回归本性的理念,这才是森林亲子社团的真正效果所在。
参考文献:
[1]陈忠兰.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培养幼儿科学兴趣[J].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