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可欣
摘 要:寻求“乐园”源于人类对自身生活的不满,某种意义上寻找乐园,成为人类永恒的精神使命。圣经中上帝创造了亚当,又用他的肋骨做了他的妻子夏娃,夫妻在伊甸园无忧地生活,伊甸园就是他们的乐园,本文从《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浅谈他们如何从无比美好的状态一步步走向悲剧,走入失乐园。
关键词:乐园失乐园;红楼梦;宝黛爱情
一.乐园与失乐园的定义
《圣经》中,夏娃受到蛇的诱惑,和亚当一起偷吃了禁果,打开了心智,上帝知道后把他们从伊甸园驱逐到尘世来吃苦受罪。离开天堂来到人世间受苦,命运也从美好变成苦难,失乐园在这里便可理解为失去了理想的天堂,乐园便可以借喻美好的东西。自亚当夏娃被上帝逐出伊甸园后,人类就开始了重回乐园的努力。从西方式的伊甸园到东方式的桃花源,直至当今的“香格里拉”,这些不同时空下所产生的话语词汇都指向一个共同意涵,就是对于至美尽善境域的追寻。人类每天所从事求索的一切,就现实来讲无非是免于陷入困境,从终极意义而言是重回乐园的企求。再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林黛玉的前世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贾宝玉是赤霞宫神瑛侍者。神瑛侍者经常给绛珠草浇水,在神瑛侍者灌溉下,绛珠仙草茁壮成长,后来神瑛侍者犯了天条,被打落人间,转世贾宝玉,绛珠仙草为报恩,便转世成了林黛玉。相遇便心意相通,在大观园这个看似是伊甸园的地方,慢慢相识相爱,却迫于封建家族的安排,宝玉最后娶了薛宝钗,黛玉也走上了生命终结,他们的爱情和命运像到达乐园,然后又变成失乐园。
二.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死化双蝶的梁祝浪漫;有因情成梦、梦而病夭、死而复生、生而完婚的牡丹春梦;亦有因所托非人、从良未果而怒沉百宝、以身殉情的青楼悲情,这些故事可以演绎出中华文化中的爱情旨意。《红楼梦》能够真正道尽爱情的内蕴和真谛,迸射人性光辉。《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从小青梅竹马,既有恋人一般的两情相悦,也有知己的惺惺相惜。黛玉一生只为爱情存在,在她眼里,宝玉是唯一的爱人。在《红楼梦》第十六回,宝玉将北静王给他的鹡鸰香串珠转赠给黛玉,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我才不要”。可见,除了宝玉,世人很难入她的眼。母亲教育缺失和幼时老师影响,使得黛玉自幼就不知世间礼法约束,任性洒脱。但当时是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社会尊崇礼法,人的个性很难得到伸展。在“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礼教的环境下,黛玉既不能“出世”,又不能自由伸展自己的个性才情,在爱情上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显得反叛。宝玉娶了宝钗,与宝玉结合的不可能成为毁灭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含恨而死,为自己与宝玉的爱情耗尽满腔心血和生命,她的命运和爱情从乐园步入到失乐园。最后宝玉出家,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因为他曾对她说,假如你死了,我就去做和尚。于是,他剪去青丝,披了袈裟,但他们爱情结局最后是悲剧的。
三.宝黛爱情是从乐园到失乐园循环转换
黛玉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贾宝玉则是赤霞宫神瑛侍者。神瑛侍者经常给绛珠草浇水,在神瑛侍者的灌溉下,绛珠仙草茁壮成长。笔者认为,宝黛的爱情,并非始于贾府的初次相遇 ,在来人间前是他们最初的“乐园”。后来神瑛侍者犯了天条,被打落人间,就转世成了贾宝玉,这时到达的境地,可以理解为一个“失乐园”的状态,为了追寻下一个“乐园”,绛珠仙草就转世成了林黛玉。在贾府一开始的爱情何尝不是到了下一个“乐园”。对他们来说,大观园最初就像伊甸园,周围环境相对自由,宝玉是快乐的,所以贾母说宝玉是“混世魔王”。大观园是一个由贾宝玉和一群少女所组成的小社会,只是一个特殊的小社会,受到的干预较少,但这片净心之土,像伊甸园存在的状态又能保持多久呢?宝玉仍生活在社会之中,不在社会之外,和林黛玉之间的美好爱情,也只是污浊的封建大社会中一片小小的绿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失去了“混世魔王”的特权,父母安排他的人生和婚姻,他被逼读经书,也不能爱林黛玉,他的乐园一去不复返。黛玉最后呼喊着含泪而死,宝玉在家族的安排下娶了宝钗,他们心中的爱情,以及他们的命运不再美好,乐园变成了失乐园的状态。笔者认为,如果黛玉不死去,便要一直处于失乐园中,永远痛苦,看着宝玉娶了宝钗,而宝玉也要为此痛苦后悔一生,她的死何尝不是为了追寻下一个乐园。宝玉最后出家,没有在大观园和衰败的贾府中继续生活,不满意生命的这个状态,选择追寻下一个乐园。
总之,笔者认为乐园和失乐园代表着不同的生活状态,乐园是美好的,失乐园是痛苦的,所以宝黛的爱情也代表着不同的生活状态。其实如果他们的前世是相爱的,今世也是相爱的,离开今世,离开大观园这个失乐园,那他们是否也会在下一个“乐园”相遇,他们的离世也好,出家也好,最终也是在追寻生命和爱情的下一个伊甸园。
参考文献:
[1]胡鑫.感悟《红楼梦》中悲剧意蕴.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3):43-44.
[2]鲁文婧.《红楼梦》中林黛玉悲剧命运的必然性.文學教育(上),2018(07):39-40.
[3]徐乃为.对爱情真谛的本质诠释——论《红楼梦》宝玉黛玉的爱情观.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