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的做法探讨

2020-05-13 14:38崔志娟王守军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汤阴县措施

崔志娟 王守军

摘 要:作为优质强筋小麦的优势产区,汤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对优质强筋小麦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宣传引导、示范推广和实施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等措施,广泛调动农民群众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积极性。通过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大力推广配方施肥、综合防治、双促双控、适时收获等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稳步有效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种植。

关键词:汤阴县;优质强筋小麦;措施

近年来,汤阴县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优质强筋小麦,提升种植业市场竞争力。本文主要阐述了汤阴县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的主要措施,以及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进一步推进优质强筋小麦发展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

一、汤阴县优质强筋小麦发展概况

汤阴县历史悠久,是被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也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诞生了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华群经之首《周易》的发祥地,是著名的“三圣之乡”。汤阴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农富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境内有岳飞庙、羑里城、扁鹊墓庙、岳飞故宅、夏都西河遗址、邶城遗址等文物古迹。

汤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属于《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布局》中的优势产区,素有“豫北粮仓”之称。汤阴县辖9镇1乡,29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69.8万亩,是农业大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113万亩,年产粮食56.5万吨,为“全省高标准粮田建设示范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基地县”和“农产品加工强县”。2019年汤阴县小麦种植面积56万亩,平均单产512.6kg,总产达28.7万吨。秋粮平均单产538.1kg,总产29.3万吨。2017~2019年汤阴县新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分别为17.2万亩、11.9万亩、11.8万亩,主要品种有郑麦366、新麦26和丰德存麦5号,郑麦369,西农20、伟隆169等。

二、汤阴县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的主要措施

1.抓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保持好农民种粮积极性。2012年以来,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等项目资金7.4亿元,建成了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43.6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79.3%。同时抓好中央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政策足额兑现到户、到田。市、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720万元,对40万亩高标准粮田小麦进行“一喷三防”飞防作业。据测算,可节约30~50%的农药使用量,防效提高20%,综合防效高达96.8%,节本增效共5579.7万元。

2.加快粮食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落实,推广优质专用小麦。汤阴县政府出台奖补政策,每年财政预算千万元用于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县政府与益海嘉里(安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签订了10万亩优质强筋小麦种植框架协议。汤阴县有6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和益海嘉里达成收购意向,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实现农企互利双赢。

3.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的管控落实,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建立了农资经营可追溯体系是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关键,同时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结合,测土配方与科学施肥相结合,加强对农民合理用药、用肥,节约用水的培训指导,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药肥对农田环境污染,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实现了“双减”目标,促进了汤阴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

4.抓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经营主体落实,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引导,农业局组织乡(镇)长、种植大户先后到安徽省的泗县、萧县等地参观学习土地流转、托管和订单小麦种植。积极开展优质专用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样板田,推广“一集成六统一”模式,通过“说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的方式,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对群众做到了“户有明白人,家有种田经”,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5.完善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落实,积极开展农企共建。依托汤阴县已建成的5个农技推广区域站,通过与安阳标普农业、河南佳多等企业开展试验研究、示范推广、科教培训、信息服务、农业监测、绿色防控等系列合作,实现了“四情”虫情、病情、墒情、苗情和“气象十五要素”的实时监测、信息共享,及时为领导决策、民众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准确、可靠的信息。

6.创新农技培训服务落实,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聘请省市专家成立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专家指导组,制定各项技术方案,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民落实好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农技培训服务做到了与“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等涉农项目相结合,与航空植保现代技术相结合,全程、全方位、多渠道、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技术人员采用“四到”模式:技术人员到村,技术培训到户,技术指导到田,落实责任到人。

三、发展优质小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化种植程度低。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还达不到预期要求,需求与生产脱节,无法单收、单打、单贮,优质不能优价,影响了种植效益。另外,田间自生杂株、品种退化、去杂不彻底、收获混杂等导致小麦混杂,影响品质。

2.栽培管理技术不高。农民没有充分掌握优质专用小麦的配套生产技术,存在播种期过早、播量偏大,导致群体过大,倒伏、病害偏重发生,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轻视配方施肥、侧重氮肥施用等现象,致使小麦品质降低。

四、发展对策

1.合理品种布局,提升产业化水平。根据市场需求、品质和产量潜力、农户科技水平等多方面条件,确定“订单”生产优质小麦品种布局,品种以“订单为主”生产,不盲目扩种其他小麦品种,走“企业+合作社+農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实行优质专用小麦,实现优质优价,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建立集中产区,规模化种植。最好大面积连片种植,形成规模优势,抑郁管理、便于操作,利于同加工企业搞好订单种植,实现优质专用小麦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化格局,做到丰产丰收。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目前,优质专用小麦品质不稳定的原因之一是农民尚未充分掌握优质专用小麦的配套生产技术,如氮肥后移技术、叶面喷肥技术,甚至不清楚优质专用小麦的概念,盲目跟风种植。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把优质专用小麦试验田或示范田作为技术展示和培训基地、产业化带动基地,辐射推广优质专用小麦配套生产技术。

汤阴县农技人员在不断研究探讨小麦优质生产的方式和方法:根据本县生态特点,进行高产小麦新品种对比筛选试验,明确适宜订单生产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在不同土壤类型上进行优质小麦品种表现调查与分析;研究节水灌溉、增加氮肥施用总量、春季追氮时期延迟、灌浆前期叶面喷氮、增施钾肥对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加工品质的作用,节水灌溉、科学追肥方式对优质专用小麦保优节本的效果,以实现蜡熟末期收获籽粒产量高、品质好。

猜你喜欢
汤阴县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汤阴县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的乡村聚落韧性评价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翰墨书香飘校园——访汤阴县书法大赛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汤阴县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