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鲍庄》为例探究王安忆作品中江淮方言的文学功能

2020-05-13 14:28刘静娴孙银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5期
关键词:王安忆

刘静娴 孙银

摘  要:江淮方言具有形象生动、简洁爽快等特点,在王安忆的作品中既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还有利于营造典型的地域环境,深化作品内涵。江淮方言产生这些文学功能的原因不仅是由于自身特色,还有作者王安忆的妙用。这对作家创作时如何把作品与方言相结合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江淮方言;王安忆;文学功能

方言与文学向来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少作者在作品中使用方言作为文学语言,如贾平凹作品中的陕北方言,莫言作品中的高密方言,王安忆作品中的江淮方言等。江淮方言是指长江以北到淮河一带的方言,王安忆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运用了江淮方言,《小鲍庄》是其中的代表。江淮方言为王安忆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具有重要的文学功能。本文将从江淮方言的特点入手,分析江淮方言的文学功能,并探究其具备这些功能的原因。

一、江淮方言本身特点

王安忆的不少作品中都运用到了江淮方言,如《小鲍庄》、《姊妹们》、《大刘庄》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读,可以归纳出江淮方言的以下特点:

1.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红芋在窖里过一冬,裂了口,流出了浆,俗话叫“发了汗”。(《姊妹们》)

“发了汗”形象地写出了红芋流浆的情形,而且用了拟人手法,把红芋流浆比作人发汗,充满生趣。《小鲍庄》中也多次提到“鞋壳子”,把空鞋子比作一个壳,形象地写出了鞋子空空的状态。这样的江淮方言在作品中通俗易懂,给人生动有趣之感。

2.语气直接而有分寸,表达直白而委婉。

渐渐的,庄上传出一个怪话,说的什么怪话,从不叫大姑听见。(《小鲍庄》)

“怪话”是谣言的意思,但“谣言”贬义明显,语气较重,“说怪话”委婉地表达了小鲍庄的媳妇们做了不好的事情,但又没有故意传谣的意思。再如,江淮方言中,形容人荒唐或者愚蠢叫“甩”或者“迂”,直截了当,却远比“愚蠢”“荒唐”语气轻,具有委婉的表达效果。

3.用语简洁,爽快利落。

小鲍庄的人说“可以”的时候用“管”,说“告诉你”时用“告你”,都用一个字或者两个字,省略了一些内容。有时候也囊括了更多内涵,如“恣儿”,含有“高兴”“快乐”“美滋滋”的意思,语言简洁爽快。

4.粗糙而实在。

江淮方言中一些名词和动词都十分粗糙。如“胡噜”,本是抚摸的意思,但却没有“抚摸”来得温柔,倒像胡乱抓一把的意思。尽管这些方言词汇很粗糙,但却充满了实在和质朴。

二、王安忆作品中江淮方言的文学功能。

江淮方言自身具备的上述特点,在王安忆的作品中产生了重要的文学功能。具体功能如下:

1.江淮方言用作口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很大作用。

从人物的年龄和身份来看,年轻一辈的人名字都用“小X子”或者“XX子”,如“文化子”、“小凤子”等,只要看到“子”的后缀,就能推测这是个年轻人。又如“XX家里的”作为称呼,准确传达出了该人与“XX”是夫妻关系,该人的身份是XX的妻子,如“鲍彦山家里的”。

从人物性格来看,江淮方言更多体现的是村庄里共同的群体个性。如“拥”有拥挤的意思,在江淮方言里还有“推”的意思,《大刘庄》开头写一群村民“拥”到迎春家劝架,展现出一群人推挤着跑去拉仗的情景,生动写出了村民急着去帮忙的状态,从侧面体现出村里人热心助人的个性。而江淮方言粗糙实在、简洁爽快的特点,也反映出了村里人粗实质朴的性格。

从人物的心理来看,江淮方言的一些词汇可谓用得恰到好处。如“瞅”通常指斜视,带有讽刺意味,是贬义的。而“瞅瞅”在江淮方言里并没有明显的贬义和讽刺。但在《小鲍庄》中,鲍彦山小儿子降生时,别人说进去“瞅瞅”,体现出众人对幼儿降生并没有多大的情绪波澜,只是把它当成一件寻常事,反映出孩子生太多已经司空见惯的心理。

从人物的外貌来看,例如“毛乎眼”,描述眼睫毛又多又长,这本该是具有精致之美的眼睛,但用“毛乎眼”却反而给人以粗糙的感觉。这使得被描述的人物也多了几分粗糙,也更加贴合农村妇女美的粗糙,美的不精致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塑造一個农村妇女的人物形象。

2.江淮方言对于情节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这种作用并不是直接产生的,而是通过对人物心理的表述间接体现的。例如,鲍彦山生了七个儿子,生小儿子捞渣时只是进去“瞅瞅”,对生孩子都麻木了,与下文鲍五爷痛失唯一的孙子做对比,既反衬出鲍五爷的痛苦,也为后来捞渣与鲍五爷之间的感情打下了铺垫。

3.江淮方言对于典型地域环境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这种塑造首先体现在自然环境上。如小鲍庄的人下地干活叫做“下湖”,体现出小鲍庄地势低洼,与外界隔绝的特点。又如“曲里拐弯”,外界的人要到小鲍庄,要“曲里拐弯”才能过来,不仅体现出小鲍庄的偏远,也能暗示出小鲍庄的贫穷。

其次也体现在社会环境上。

小鲍庄的人的生活用品多是“凉床”、“草箕子”、“竹劈子”等等,食物主要有果子(面食)、馍、臭豆子、秫秫、妈妈菜、七七芽、芋头等。这些不仅写出了小鲍庄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还从侧面体现了小鲍庄的贫穷。

“草箕子”是割草时用来放草的,“竹劈子”是劈好的竹片,用来摊煎饼的,这些反映出小鲍庄人割草劈竹的原始的生活方式。而秫秫、芋头都是粗粮,妈妈菜、七七芽等都是野菜,小鲍庄人只能吃粗粮挖野菜,充分体现了村子的穷。

虽然经济上贫穷,但小鲍庄的人际关系较为和谐。例如称呼年轻人时用“小X子”、“XX子”等,对辈分高的人称“你老”,体现出庄里人亲切熟稔、尊卑有序,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最重要的是对文化环境的塑造。

除了上述所说的庄稼粮食的称谓,还有对劳动工具的称呼,如“抓钩”,是用来耙玉米等庄稼的。而对劳动方式的称谓,如“放大刀”,表明当地人割麦子不用镰刀,用一种长柄的大刀。这些都展现了江淮地区独特的农业文化环境。

另外,《小鲍庄》中的鲍秉义会“唱古”,小翠子会唱莲花落,《大刘庄》的人会“讲古”,还有个娱乐活动是“听弦子”。这些既是庄里人的娱乐文化,也是庄里人除了农业文明之外的,对于历史和民間文艺的传承,展现了江淮地区的文化生活特色。

4.江淮方言具有深化作品内涵的作用。

方言词汇蕴含着地域所特有的的风俗文化习惯,能够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

首先,方言具有历史性。江淮方言中的词汇,有的是从历史典故中发展出来的。如“圩”和“反子”,前者多用于地名,后者是“堤坝”的意思。《辞海》中提到《史记·孔子世家》的出典,其中说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圩”做“凹”解,表明中间凹陷,四周高。司马贞《索隐》说:“圩顶,言顶上窊也。故孔子顶如反圩。反圩者,若屋顶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圩”和“反子”方言用法的出处就在于此。

其次,江淮方言凝聚了一代代江淮人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

如庄子里的人不用镰刀割麦子,而是采用“放大刀”的方法,这无疑是代代流传下来的耕作方式。而红芋“发了汗”,其实也是一代代人对于储存红芋的经验。江淮方言中的这些词汇,其实是江淮流域农业劳作经验的浓缩。

最后,江淮方言直接而有分寸的特点,体现出江淮人的思维观念中,既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要懂得分寸,给别人留有余地,这是一种善良而又有原则的深层人物性格的体现。方言词汇“实称”,在《姊妹们》中有具体的解读:“人们所说‘实称,决不喜欢胖或者瘦。这匀称的观念使得人们善于综合地看问题,决不会简单地服从某一个局部。”这一词汇,既表现了庄里人匀称的审美观念,也表现了庄里人看待问题时整体而综合的思维方式。

当这些江淮方言的词汇出现在王安忆的作品中,无疑给文学作品带来了一种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带有历史沉淀的厚重整肃,也带有人物思维观念的间接体现。这无疑使作品更具有可读性,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三、江淮方言文学功能产生的原因

江淮方言在王安忆的作品中能够产生上述功能,自身的特点功不可没。而江淮方言之所以具备前文所说的特色,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地理原因。江淮方言涵盖的区域多在五河流域,人们多从事农业劳动为主。因此江淮方言凝聚了许多农业劳作的经验,也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思维方式。

然后是历史原因。江淮地区包括江苏、安徽等地,古往今来,大量历史事件诞生于此。如刘邦、项羽楚汉争霸,三国时期群雄并起等,这些历史文化使得江淮流域的人,哪怕是乡下人,都有些诗书之风,他们“唱古”“讲古”等,也导致了江淮方言虽然有着农业劳动的粗糙之气,却并不粗鲁或者粗鄙,反而隐隐透出厚重沧桑的历史沉淀感。

能够把江淮方言的特色在作品中发挥得精妙,还有赖于作者的运用。王安忆的文学造诣极深,能结合江淮方言本身的特色,把方言用得恰到好处。如“鬼”,在方言中既可褒义又可贬义,“这妮子鬼得喜人”表达的是机灵可喜的意思,“鲍五爷斜起眼瞅他,轻轻骂了声:‘鬼!”表达的是鲍五爷对捞渣的不喜,“你这个鬼吔!”则表达了鲍五爷复杂矛盾的心态,他既不喜捞渣,又觉得捞渣像他的孙子,继而产生了老者对幼儿的关怀之情。而如果用别的骂人的话就语气较重,无法传达出这种又喜又嗔的心理,“鬼”既简洁明了,又恰到好处地传达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四、总结

江淮方言在王安忆的作品中具有强大的文学功能,既是作者的妙笔生花,也是读者的艺术享受,江淮地区的读者感到亲切,非江淮地区的读者感到新奇,但也能从王安忆的作品中体会出江淮方言营造的韵味和意境。这对于其他的文艺创作者具有启发性的意义——如何根据所用方言的特色来创作作品,发挥更好的文学功能,这是值得深思的。而江淮方言在王安忆作品中的运用也为其他创作者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安忆.大刘庄(王安忆中篇小说系列)[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5.

[2]袁媛. 论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D].青岛大学,2015.

[3]马敏娜.文学作品中温暖的乡音——浅谈方言与文学作品的结合[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3):90-92.

[4]王谦,苏宁.浅论新时期乡土文学中方言的审美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6):336.

猜你喜欢
王安忆
中秋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悲剧与救赎——谈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救赎之路
吃饭最慢的女生
讲述心灵世界的故事——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外国文学影响
王安忆小说病象报告
浅谈王安忆小说中的叙事追求
说不尽的王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