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
一
在宣城几日,被山,被人,被水,被纸,被美食……缠扰,深深地沉浸其中。皖南还是美,真正是美。四季都美。我有幸生在安徽,一生常常去皖南,真是人生之大幸。生活在皖南的人们,你们幸福吗?
被人困扰是这三个人:谢、李白和石涛。被山困扰是敬亭山。被水困扰是青弋江、宛陵湖。被纸困扰是宣纸。被美食困扰……唉!这个就不用说了,徽菜的大本营不就在皖南吗?我这里的困扰不是烦恼,而是有这么三层意思: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妙?这些山、这些水为什么这么美?这个纸为什么这么神奇?我是赞叹造化之弄人、先人之聪慧和没有办法去描述的这些山这些水。
石涛这个人,凡读书之人多少知道他一些,知道他是个大画家。但一般人来说,说个所以然,是不能的,如我即是。有一年在西安,转博物馆给转迷了,结果买了一堆的画册,真是一堆,有一百册,以为每本都会看,可是回来一本也没认真看。其中就有两本石涛的画册,翻了翻,知道他是一个和尚,如此而已。这回在敬亭山的石涛纪念馆,看他的生平和画作,原来他在安徽生活了十五年!在宣城生活了十五年!这个十五年,把我给惊着了,不就在身边吗?为什么不去了解他?
石涛当然聪明绝顶,为画坛一代宗师。但他并不安分于艺术,当和尚只是不得已,还是想出人头地。康熙南巡,他两次接驾,还山呼万岁。他本帝王后裔,可命运不济,父亲在政治斗争中被杀,十岁就被迫出家,可是他并不愿仅仅当个画家和尚,多次努力,结交权贵,希望能出人头地。知道这些,知道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活生生的、有七情六欲的人,和尚也是人。这样就觉得他和我亲近了些。他是一个有满腹才华和欲望的“真人”啊。
从石涛再看谢,都不忍看他的“简历”,三十六岁就死于狱中。说他是“山水诗人”,以为他一生潇洒,没想到他的一生充满了惊险。他三十二岁就出任宣州太守,这大约是他这短短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因此他所流传下来的诗歌,多为在宣州所作。他这一生之“奇葩”,我都无法理清,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查。说来大约是任会稽太守的岳父知道自己被对手监视,派心腹来找他想办法,他不但没有给予帮助,因怕自己被牵连,扣住来人,进行告发,结果岳父一家被灭族。而再一次,大约也就是两三年后,又是一派势力,来找其合谋,谢不允,对方却告他欲谋反,糊涂的皇帝信以为真,便将他押下大狱,冤死在狱中。而在此中间,他又见了多少的名争利夺。《红楼梦》里,探春给宝玉写信,说“忽思历来古人,处名攻利夺之场……”历史大致是相似的,只是“演员”不同罢了。而这些曾经的刀光剑影,随着岁月的流逝,多是湮没在了历史的缝隙之中,能留下的,唯有艺术和诗歌。即如谢之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二
山,敬亭山。这个名字多美啊。我天生对字眼美有感应。中国各地都有极美的地名。安徽也有很多,如水吼(一个镇),如鹞落坪(一个乡),如歙县、黟县……多的数不尽。敬亭山,多美。我不知道它的来历,但一定有来历。我不想查,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它极美,这就可以了。上过几次敬亭山,印象都不太深。一次与作家书同君(书同人极文雅,和他的江南十分相配,实在是可以称君的),雨天步行上山,山上人很少。树和竹,经雨水浇透,皆深绿,极有沉着之美。人少,山静,远处水声皆闻。两个人走到身上发热,说些文学上的事情。从古昭亭下来,有一池泉水,曰:皇姑泉。故事是这样的:
相传,玉真公主殒后,李白悲痛欲绝,常来皇姑坟前祭悼,皇姑为其挚情所感,遂引一清泉。此泉清碧甘冽,四季不竭,供李白饮用煮酒烹茗,后人取名为皇姑泉。
我极怀疑这个故事,这肯定是一个什么无聊的人编出来的。不过,人们都爱这种美丽的传说。李白虽是“仙”,估计也得吃喝拉撒。人们愿意他这样,这也并不为过。
泉的不远处,立有一尊玉真公主像。像为汉白玉,玉真公主站立,昂首,挺胸,远眺,着唐裙,手持一卷。这回我们人多,大家坐在皇姑泉下休息,我让同行的一位美女站在像前,模仿皇姑姿势照了一张,回来一看,颇神似。
像的石座基上,刻有李白一诗,《玉真仙人词》: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李白为皇姑写诗,这是真的。可能是由诗引出上面的故事,也说不得。
李白这个人,也是说不清的。杜甫那么喜欢他。“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这是怎样的爱惜和疼。李白被喻为“谪仙人”,是从天上被贬下来的。听叶嘉莹讲诗词,她说李白是从天上直接下来的,而苏东坡则是从地上修到天上去的。此言极俊。可就是这样的“仙人”,也写诗献赋,希望弄个小官当当。
敬亭山半日,被石涛和李白迷惑,迷入山林而忘返。
三
在宛陵湖正是四点钟的阳光。在湖边看夕阳,看夕阳中的荻花,真是美啊。荻花是正好的。银光闪闪,那么干净,那么标致洁白。我想,这小小的荻花,也是有尊严的,它自有其美妙之处。
有一年在乡下,曾折了一支蒲棒,精致似一根大蜡烛。我放在车上,时间一长就忘了。忽然有一天,车中不断飘浮起一些絮絮,轻得完全像梦。我于是在车内查找,原来是这支蒲棒在“作怪”。它“炸”了,从炸口处不断飘出白絮。我将其擎出车外,用力去掼,没想到越掼越多,一根小小的棒子,掼出的絮絮可以装满一只枕头!
这眼前的荻花,我想也是有其神奇之处的。只是浅薄如我不能道出其故罢了。
我望着宛陵湖这一池粼粼的水。我想。
四
纸,宣纸。宣纸的神奇就不讲了,这是天下第一纸。如果世界上有什么几大奇迹的话,这肯定是其中之一。怎么就用一些树皮、一些草(稻草),捣捣,泡泡,煮煮……就成了一张纸,一张令世人称奇的纸。在上面再写些字或者画些画,放上几百年、上千年,就能拍卖出上千万上亿,这是个什么道理?就宣纸我在路上写了个顺口溜:
泾县好地方,山川多峻秀。林茂万物丰,兹地偏宜纸。青檀枝离离,沙田稻洁洁。乌溪水清清,寿纸竞千年。稻草晾十月,檀皮捶三千。蒸煮漂和沥,工序百零八。配料需做药,世间神斧工。猕猴桃叶子,打汁拌料中。配方极神奇,保密几百年。草多纸柔绵,檀多纸硬坚。豆浆要喝汁,做纸却留渣。苦竹劈成丝,制成筛纸帘。一捞纸成形,二捞存均匀。左右成一纸,再多厚不渲。筛成上火墙,刷子有两把。烘干靠水气,温度六十五。仅烘三五分(钟),揭下纸一张。四六为棉料,六四则净皮。要想特种宣,只得八二颠。写字纸要洇,只要用棉料。净皮可写画,写意须特宣。泾县享盛名,当如红星宣。宣纸真神奇,中华一圣篇。
这里还要做一点解释:“稻草晾十月”,是指这里的沙田稻草,以泾县沙田长秆籼稻草为最优。不是一般泥田长的普通稻草。这种稻草比一般的稻草纤维性强、不易腐烂、容易自然漂白。割下的稻草要在山坡上晾晒十个月以上。过去我们去黄山,宣城是必经之地,每每见到山坡一大片一大片的黄白色,远远地,那便是在晒“燎草”。“四六为棉料,六四则净皮。要想特种宣,只得八二颠”。宣纸的品种很多,大致有棉料、净皮和特种宣。它们之中所含的稻草和檀皮的比例不同。一般来说,棉料的草和皮的配比为四比六,净皮则刚好颠倒过来,六比四,而特种宣,檀皮量要更大,和草的比例要达到八比二。檀树皮相对于稻草,价值要更高一些,所以檀皮越多,则纸相对也越贵。
五
在宣城的水东镇,从老街过,家家都在晒白菜。白菜晒后做香菜。第一天中午在宣城宾馆吃午饭,我对何立伟说,宣城有一种小菜特别好吃,是当地特色,叫什么来着?我忘了。到水东,见到这些白菜,想起来了,叫香菜。名字很好,是应该叫香菜,很香。晒的这种白菜,也叫高秆白,因为这种白菜,秆子特别长。瘦而长,而菜叶甚少。香菜主要吃的是茎,所以腌香菜也以茎为主。这个菜真真是讨喜,专门长出这又白又长如少女般挺拔的长茎,让人们去腌。不知是先有这高秆白人们去腌的,还是高秆白灵巧长出这茎为人们造口福。当然这不过是我一时之臆想。
在水东老街,七拐八弯,老街尽显古旧特色,而满街的白菜和秋风,加上远处树叶的黄和红,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深秋了。其实是进入了初冬。我们到宣城,正是农历的立冬,可天气并不甚冷。我出于好奇,从晒着的白菜中,摘出几丝,想着这晒蔫了的白菜杆,想必也是很甜的,到晚饭时,从口袋中掏出,就着米饭嚼一嚼,也许有别一种滋味呢。可是放着就忘了,几天没有想起来。回到家里,偶尔一摸口袋,摸着这软软的菜梗,便想起宣城,想起这水东的香菜来。再过了两天,则完全干了,我掏出来闻闻,真真是有一股天然的清香。唉,大自然是有清香的,世间的万物也是有清香的。只是我们有时候并不能静下心来。其实,一切万物,我们必须静心以待,只有“俯察”,才能观其“盛”呀。
皖南的美食多矣。大菜小菜诉说不尽,这里就不说了,留待以后专门去写吧。
责任编辑 夏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