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视频“弹幕”文化解读

2020-05-13 14:06方珠伴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网络视频青年亚文化弹幕

方珠伴

本文为肇庆教育发展研究院2019年度教育研究课题《岭南文化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发展》阶段性成果

【摘 要】 本文主要从青年亚文化视角,对网络视频中的“弹幕”文化进行解读,梳理出弹幕文化的发展路径,并揭示其在青年亚文化建构、内容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网络视频;“弹幕”文化;解读

网络视频中的 “弹幕”文化是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对传统文化具有颠覆性、批判性的文化形式。“弹幕”一词源于军事战斗中的炮火射击,在弹雨过于密集情况下会形成密不透风的幕布,而网络视频中的评论也具有弹幕特征,被众多网络群体称之为“弹幕”。“弹幕”内容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即时性、共时性、互动性与干扰性特征。其能够通过与视频文本的附和、对抗或扩大,增强“弹幕”的吸引力、包容性、争议性,从而形成虚拟的网络文化语境场,以满足不同受众多样化的话语表达需要。

一、青年亚文化:网络弹幕文化的定义与发展状况

1、“弹幕”文化的兴起缘由及其内涵

“青年亚文化”一词源于美国,主要描述那些既非贵族阶级、也非中产阶级文化的青年人,所创造的具有批判性、颠覆性、边缘性的文化内容。“青年亚文化”是青年人在面对社会一系列困难、打击的情况下,做出一种区别于现实时空生存语境的选择。在这一时空语境中,青年群体所感受到的迷茫、冲动、矛盾或冲突,会在亚文化另类的内容表达中得到安慰,“弹幕文化”也具有这方面的特征。

“弹幕”文化最早源于日本的niconico动漫网站,2008年国内弹幕网站AcFun开始引入“弹幕”,之后优酷、土豆、爱奇艺、bilibili等知名视频网站,也在视频观看窗口推出弹幕功能,以吸引大量青年群体的互动与参与。“弹幕”作为一种即时评论的文化现象,其存在于视频影像的各个节点,一行行飘过屏幕的弹幕内容,如同无数会飞的子弹覆盖整个页面,也被称为“飞翔的字幕”。通过以上叙述可以得出,在互联网发达的社交媒体时代,网络群体已经不再满足于视频观看,而要在影像视频中添加文字、图像、表情符号等内容,进行个人情感、社会观念或流行用语的表达。一般情况下,弹幕会出现于视频中的重要节点,视频的高潮位置、笑点位置或争议点位置,会集中出现大量的弹幕内容,而视频中较为平淡的区域出现的弹幕较少。

2、网络视频推动下我国“弹幕”文化的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交媒介将主流的青年文化、价值观念,与时下兴起的多种青年亚文化进行广泛结合,形成开放化、虚拟化的多元文化内容。青年群体不再以政治阶级、性别、民族等属性,作为文化或存在群体的归类依据。那些游离于主流之外的“他者”,也开始除去自身的封闭、非主流、危险因素等标签。“弹幕”文化即是在这一社会发展形势下,展开的群体性娱乐文化传播形式,其主要向崇尚ACG文化的青年群体,传播个性化、普泛化与趣味化的视频内容。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等文化形式,存在着较大的交互性、相通性,融合多种现代元素的视频内容,恰恰符合青年群体的兴趣与视听需要,因此也在国内青年群体中获得认可与欢迎。

现阶段我国主要网络“弹幕”视频平台,包括Acfun(A站)、Bilibili(哗哩哗哩B站)、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其中Acfun、Bilibili为专职“弹幕”视频网站,涵盖电视剧、电影、动画、音乐、番剧、游戏、科技、娱乐、鬼畜等多个板块,吸引大量用户或视频原创者(up主)的入驻。自2008年中国首家“弹幕”网站AcFun推出以来,我国“弹幕”文化经历仿照时代、版权时代、交互时代等发展阶段。早期阶段,“弹幕”视频网站AcFun模仿NICONICO动画网站的创意,在网络视频中添加网友评论的带字幕“弹幕”。日本网友在知悉此行为后,纷纷涌入AcFun“弹幕”网站发表恶意评论,强烈抵制与抗议AcFun网站的侵权行为。所以在“弹幕”文化不成熟的发展阶段,Acfun、优酷网、土豆网网站存在着大量的无版权、盗版视频,正版视频影像也被不加任何限制的转载、下载与复刻,同时也捧红大批的草根原创视频作者。之后,经过长时间的整顿与发展,“弹幕”视频网站版权意识得到加强,开始注重从各个渠道获得“正版”的授权视频,Bilibili、优酷、爱奇艺等网站为主要代表。例如:Bilibili引入《舌尖上的中国》等文化纪录片,以及热门影视剧、科普短片等视频的版权。最后,“弹幕”文化伴随着二次元、三次元、御宅等青年文化的兴起,逐渐进入群体性交流的交互时代。图片、文字、符号等“弹幕”充斥在视频中,解说、评论、空耳等字幕形式,传递着用户对视频内容的心理情绪、主观态度或吐槽、青年阶层互动、交流与分享的亚文化表达形态逐渐建构完成,并成为能够带来相应收益的可行发展路径。

二、网络视频“弹幕”文化的用语演變及其语言特征

1、“弹幕”文化常用语的来源与演变过程

我国“弹幕”文化的语言表达,一方面受到周边国家新生代文化的影响,生发出一系列ACG语言、网络词汇等;另一方面,我国本土语言具有丰富的涵义,是“弹幕”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宝库,其主要由弹幕网站、社交媒体中的用户创造而来,通常使用简单用语或符号来表达特定涵义。当下我国所使用的“弹幕”文化用语,主要源自日语、韩语或港台词汇,日语和本土词汇成为最常见的“弹幕”用语词汇。首先日本作为“弹幕”文化的发源地,其创造出一系列适宜在网络中传播的流行语。例如:“傲娇”、“萝莉”、“腹黑”、“萌”、“宅”等词汇,就出自日本的ACG文化。“萝莉”一词出于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长篇小说《洛丽塔》,传入日本ACG文化圈后成为15岁以下幼龄女孩的代称。此外,“君”、“酱”等男性或女性的网络称谓,也随着日系“弹幕”文化的发展而受到追捧。其次,韩国或港台等地区的常用语,也是我国“弹幕”文化的主要出处,且具有正面或负面的涵义。欧巴(哥哥)、欧尼(姐姐)、思密达等词汇源于韩语,通常表示对对方亲切的昵称或问候,“你吃饭了么?嗯,思密达。”而“你造吗”、“废柴”等“弹幕”文化用语,则出自港台地区的影视作品。“你造吗”是台湾偶像剧《爱情从告白开始》的台词:“欧皓辰,你造吗,我宣你!”

另外,我国网友在使用“弹幕”交流的过程中,也自创大量网络词汇,来不断丰富“弹幕”文化的内容表达。“火钳刘明”、“有钱就是这么任性”、“我也是醉了”、“只想安静做一个美男子”、“且行且珍惜”、“带我装逼带我飞”、“你懂的”、“那么,问题来了”、“233333”等用语,均为我国网友、弹幕迷自创的二次元语言,这种“弹幕”文化包含大量的符号、表情、英文或数字缩略,用以表达网民用户在观看视频时的心理、观念或感慨。

2、网络“弹幕”文化的碎片化、自由化、多样化表达

网络视频中的信息表达、内容传播,伴随着现代化社会节奏的加快,而呈现出碎片化、自由化、多样化的特征。从“弹幕”文化的碎片化方面来看,文本信息的零散性、碎片性,成为各网络平台“弹幕”评论或回应的常态。微信、微博、微电影带动的一系列微事物,引发出“弹幕”文化的微回复、微评论。相比于传统媒介中的专栏文章、影评等内容,“弹幕”文化的回应更加迅速,文本信息的呈现更加短小精悍,在视频内容的互动中也具有直观性、随意性的特征。“233333”、“玛丽苏”、“迷之感动”、“违和感君已下线”等碎片化弹幕,常常出现在没有关联的视频中,并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与讨论。另一方面,“弹幕”文化的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具有自由化、争论性的特征。弹幕内容的传播或许是由于某一对白、画面或者争议性的内容,而形成不同受众之间的弹幕对话和碰撞。比如:在观看电视剧类网络视频的过程中,大多数弹幕评论会围绕女主(女演员)的外貌,做出正面、负面的评论与争论,这即为一种自由的内容与情感表达。同样,“弹幕”文化的自由化特征,还表现在“弹幕”文化的传播方式中,火星符号、二次元符号、微表情、一连串看不懂的英文,或者是大量的数字缩略内容,都可以成为视频影像解读的方式。“XXX人民发来贺电”、“Yooooo”、“哲♂学”、“FFFF”、“自古OP90秒,从左到右刚刚好”,这些在正常人看来难以理解的弹幕文化,成为亚文化青年群体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对视频内容的阐释也更加形象、鲜活。

再次,近年来随着游戏直播、文娱直播等活动的火热开展,弹幕内容表达也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预警、空耳、评论、字幕、解说、狂欢等弹幕,充斥于各种录像、鬼畜、春晚直播、新闻直播当中,弹幕评论的内容也多种多样。针对某一场景、电视剧情、电影台词、主要人物、背景音乐等的评论,占据一半以上的弹幕评论。“如果这个时候……就神作了”、“前方足控/手控/娇喘等福利”、“XXX大法好”、“泪目”、“让XX飞一会儿”,均是有关视频内容评论的弹幕。其他诸如空耳、预警、恶搞、吐槽等“弹幕”文化,则与受众观看的视频内容不存在关系,“打卡留名”、“说XXX的憋走,带我一个”、“感谢空耳君/科普君”、“前方高能预警,请非战斗人员撤离”、“阿姨洗铁路”,这类弹幕属于无关的恶搞或吐槽“弹幕”,多种弹幕共同组成了“弹幕”文化的多样化表达。

三、青年亚文化视角下“弹幕”文化的亚文化景观及其文化意义

1、网络视频“弹幕”文化的亚文化景观

“弹幕”文化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且与“御宅”文化、“同人”文化、“二次元”文化等,构成青年亚文化的网络语境场域。“动漫”、“游戏”、“摄影”、“音乐”、“军事”,涵盖了弹幕文化的范围与流行元素。因此“弹幕”文化从根本上来看,是脱离主流文化而存在的亚文化景观,具有智幼、通俗、青少年等文化取向,在内容表现方面有着强烈的风格化特征,在意识形态呈现方面又有着“仪式性”的抵抗特征,其影响范围具有小众性、边缘性的特征,这也符合亚文化景观的基本属性。

第一,针对“弹幕”文化的风格化,可以看出其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年亚文化的继承。上世纪,欧美国家作为青年亚文化的发源地,普通民众、青年群体会在政治或社会活动中,通过一系列个性化的语言、服装或音乐,来区分青年群体、亚文化群体,与主导文化、主流群体之间的文化距离。英国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在進行青年亚文化研究的过程中指出:“风格是青年亚文化的生命或灵魂,也是青年群体形成文化认同的主要方式。风格最在意的问题是‘如何去做,以及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效果。”而“弹幕”文化中的网络语言,就是具有亚文化、风格化的重要表达元素。高能预警、刷屏字幕、空耳、解说、吐槽、恶搞、狂欢,都是具有强烈风格的内容呈现方式。这些“弹幕”语言在网络视频中的存在,宣示了亚文化群体对自我的身份认同、集体认同,“火钳刘明”、“非战斗人员请撤离”等词汇,只有在特定文化语境中才能实现其价值。

“弹幕”文化意识形态表达具有抵抗性特征,是对主流文本内容的消解、解构与重组,主要在于迎合大众的娱乐心理。网络“弹幕”对主流文化的抵抗,出现在电视、电影、综艺节目、晚会或广告等传播内容中。在Acfun、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成龙“duang洗发水”广告系列、“诸葛亮大骂王朗”系列、网络歌曲《我的滑板鞋》系列,成为网友吐槽、灌水、恶搞或评论的主要内容。但“弹幕”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抵抗,并不是一种含有道德指向的、恶意的、反对的批判,而是对反常理、不合逻辑内容的吐槽或调侃,具有典型的温和型审美倾向。因此抵抗性的“弹幕”文化在视频评论中的针对性强,能够体现受众的文化价值取向。最后,网络视频“弹幕”文化的影响范围小,主要在边缘群体中得到广泛传播。“弹幕”文化的网络性、二次元性特性,决定了其内容表达的独特意义,普通大众并不能理解具有亚文化背景、多元符号表达的“弹幕”内容。弹幕族在“弹幕”文化的空间中,可以释放自身天性进行思想、情感的呈现,强化内部的集群互动,以形成弹幕亚文化社群的凝聚力、认同感。

2、青年亚文化视角下“弹幕”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弹幕”这一新兴的青年亚文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趋于成熟,并逐渐成为网络群体进行视频互动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从语言建构、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正如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说的那样,“网络新媒介、口语化信息传播方式的出现,推动青年亚文化更加纵深的信息传播”。因此“弹幕”文化在当下网络语境中的文化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试图建立起一种话语传播体系,这种话语传播体系主要通过语言、符号的变形和加工,产生一种新的内容寓意。青年群体在“弹幕”文化的交流中,会对观看的视频进行解释或评论,会调动自身的大脑、耳、眼、手等感官,这与面对面的口语交流没有任何区别。

猜你喜欢
网络视频青年亚文化弹幕
脑内弹幕
搞笑弹幕一箩筐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
亚文化对青年人的创作影响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消费主体性的建构
爱奇艺竞争战略研究
网络视频节目的特点及优势简析
网络视频的著作权侵权分析
网红形成与papi酱现象的社会成因
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本土色彩与跨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