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教育理念中要求新媒体教学体现高度数字化和互动性的特点,这给运用传统媒介方式实施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其实随着教育形式的日趋多元化,采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介实施教学日益显露出各自的优劣。要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的最优化,必须实施融合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教育手段,为教育效能的提高提供可行性借鉴。
关键词:传统媒介;新媒介;融合;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8-0221-02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选用现代教育新媒体形式实施教育似乎已成為一种潮流。它可以为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带来很多便利,对于学生也更有吸引力。但是,但一味突出新媒体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的一面,而刻意冷落传统媒介的教学地位则值得引入反思。不少教师产生出对新媒体授课方式的过度依赖,则易于产生忽视对传统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以至一旦离开了新媒介平台就不知道该如何去上好一堂课。可见,如何优化融合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的教学实施,打造高效课堂和高效学习体系对于推动国民基础教育的进步和改善具有现实的研究价值。
1 关于媒介及其融合的概述
所谓媒介,就是信息传播的渠道、信道、工具和手段等。通常表现为教师施教和学生受教过程中用来携带和传递信息的物质载体和工具媒体等。一般可以分为传统教育媒介和新媒体。传统教育媒介常指教科书、黑板、实物标本模型、报刊图书资料、图表照片挂件等;而现代新媒体即主要表示电子技术媒体。
关于媒介融合主要是指改变传统的文字用纸张传播渠道,声音用电波传播渠道。有了数字技术的革命,统一选择数字化的传播渠道。实质是通过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将文字、声音、图像等不同形态的信息都以0和l的排列方式进行记录、保存和传播等。
2 实施传统媒介教育方式的利弊分析
2.1 传统媒介教育方式的利
1)传统媒介教育中的隐形教育无可替代。目前大众接受教育的主体在校园,校园传统教育所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还有人生的教育,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传承的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在学校里,比学习更加重要的是学习做人的道理。这类非常注重教师言传身教的教育又可称为隐形教育。这种隐形教育是新媒体所做不到的。
2)传统媒介教育有利于教师自主性作用的发挥。教育实施的受众具有个体差异性,所以过程具有不可预判性;一般教师都通过师范技能的专门训练,懂得相应的教育规律,在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方面有相应的经验。有能力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保障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新媒体的教学设计大多难以具有针对性。
3)便于教师及时出面干预学生正确的学习引导。新媒体实施过程中无法准确监测受众个体的学习效能反馈。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障碍,教师难以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警示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避免走弯路。
4)传统教具的实用性也利于教师教学中的方便取用和随时观察。新媒体授课方式受教学呈现方式和教学信息量大等因素制约,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延时性作用有限。如果在教学中反复翻阅或需要多次回看等容易影响教学的流畅性。
2.2 传统媒介教育方式的弊
多年来,我们一直沿用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为中心、书本为媒介,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老师为主导,学生缺乏自主性,难以调动积极性。且长时间要使一个人的注意力专注于某一行为,特别是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此外,传统媒介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形成单向灌输与被动接受的局面。其中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主动性受到忽视和压抑,这显然也是与现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不相符合的。
3 新媒体教育方式的利弊分析
3.1新媒体教育方式的利
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带来了教育的诸多变化。各种新型教材的出现也极大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创设的新型学习环境也使教师和学生实现了直接的互动、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掌握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灵活方便。新媒体具有数字化的特点,富有生动性和表现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渠道和交流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自己获得知识,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2)丰富的知识呈现种类易于培养学习动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已可实现传统知识结构的多元化。这样能给学生呈现出更多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画面,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多媒体独有的交互性特点使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成为新型教学手段的首选,而且也成为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因素。
3)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创新思维的自主性。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学知识得以多角度呈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也突破了沿袭多年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模式。教学内容由静态形式向动态方式的传播,增强了感染力,也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3.2 新媒体教育方式的弊
现阶段,新媒体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为老师和学生带来了不同的体验,但从某些方面来说,现代新媒体教育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教育教学。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和体验,是新媒体所无法替代的。比如数学学科中数字的魅力。新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许能够带来一定的便捷,但数学运算中的逻辑推理体验和思维素养训练是无法得到感同身受地体验的。
尤其是不同学生个体的层次和思维差异性各有区别,考虑到因材施教原则,传统媒介教育手段还是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4 传统媒介与现代新媒体间优化融合的探究
其实现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的选择并非不可并存。课程设计中如果能实现两者的自然优化融合,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实施组合运用,也许更能达成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1)利用新媒体的数字化特征优势为学生提供知识储备。教学中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保障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知识种类的限制,实现按需学习。除了课堂知识外,鼓励学生通过丰富的技术手段去查阅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培养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2)结合各自媒介优劣,合理设计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长时间使用单一的授课模式,容易使学生的疲倦感增强、注意力分散,大大降低教学效率。授课中既要展现传统媒介中体现逻辑思维推理的魅力,又要发挥新媒体技术中更加新颖、有吸引力的元素,让学生能够专注于教学效能的转换。
3)充分发挥新媒体教学时空性的优势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传统媒介教学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学习的延续性受到影响。如数学学科知识需要课后的练习巩固,语文学科知识需要课外的拓展延伸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则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些不足。
4)恰當利用人体视觉、听觉或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生动、直观、具体地获得知识技能体验与认同。这也是符合现代课堂教学重要的学习策略。学生在观察了媒体的演示或借助媒体创设的情景后,教师遵循启发式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探究蕴含其中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对所学知识获得更大的成就体验。
5 总结
其实无论哪种教学模式,只有真正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发挥好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地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周庆山.传播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蒋银健.新媒体对教育传播模式的影响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1):129-132.
[3]王庆.基于融合教育理念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以财政学科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4):143-146.
【通联编辑:唐一东】
作者简介:李军(1980-),湖南沅陵人,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应用和教育技术实践教学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