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佳(安徽省宿州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陈奇(安徽省灵璧县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决策部署,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坚持绿色发展导向,积极探索,不断强化政策支撑,全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1.粪污产生多。宿州市是畜禽养殖大市,常年生猪存栏300万头,出栏450万头;家禽存栏3900万只(羽),出栏6000万只(羽);肉牛存栏18万头,出栏14万头;羊存栏260万只,出栏350万只。全市畜禽养殖每年约产生粪尿1050万吨,其中粪800万吨、尿250万吨。
2.污染系数大。宿州市辖区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7%,人口65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0%。且全市五县区均为畜牧养殖大县,人口密度和养殖密度高,如果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不充分,就会污染周围环境,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3.基础条件好。宿州市具有良好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基础。从种植结构看,农作物一年两季种植,且水果种植面积大;从地理位置特性看,宿州市既不多雨,也不特别寒冷,适合采取粪污全量还田、粪便堆肥利用、粪污能源化利用、粪水肥料化利用等多种处理模式;从产业发展看,近年来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取得较大进步,规模养殖场均已配套建设粪污收集处理设施,并建设了一批第三方处理机构,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1.制定了配套组合工作措施。宿州市政府出台了《宿州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年度目标,分解了任务,加强了组织保障。宿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大力支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通知》,对涉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市直部门,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并与县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列入重点民生工程工作范围,作为市政府督查工作重点,定期督查调度。为加强责任落实,宿州市政府还出台了《宿州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项考核办法》,由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对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2.明确了工作要点和方向。宿州市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宿州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六个三”年度工作方向,即完成三大目标、推广三大利用模式、抓好三项指导与服务、组织三次培训与交流、开展三项活动、强化三个责任落实。市农业农村局、科学技术局联合发布了2019年畜牧业主推技术,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畜禽场异味除臭技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作为主推技术进行推广,明确了工作方向。
3.健全了工作机制。一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包保全覆盖。市农业农村局按照《宿州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整改工作组工作制度》《在规模养殖企业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技企联系制度》等工作制度。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行包保全覆盖,实现市县乡三级全员联动,共同推进。二是实施清单管理。对规模养殖场建立“双份清单管理”,实行“四项制度监管”工作机制,推动落实“两率”提升。三是开展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方案要求,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开展“回头看”抽查、“攻坚战”包保活动。
4.建立了技术支撑体系。在全国率先成立市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以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急需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为宗旨,以提升宿州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为目标,成立技术专家组、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协同科技攻关。组织开展各类技术指导、培训、参观学习40余次,累计培训2000多人次。
5.强化了项目引领。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为抓手,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就近消纳、综合利用”为主线,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探索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模式。宿州市泗县、埇桥区率先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灵璧县、萧县成功申报2019年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分别获中央财政4500万元、3500万元支持;通过强化项目示范引领,正向引导,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实现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6.创新了工作模式。在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宿州市总结提炼了“宿州12345”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模式,即坚持1条主线、明确2个目标、建立3个体系、构建4种机制、推广5种模式。该模式被省农业农村厅作为典型做法向全省推广。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宿州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效显著,根据养殖场直联直报系统统计,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8.29%,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9.46%。2018年度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考核获评优秀单位,并获省政府奖励200万元。
1.种养结合差。畜牧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养殖业与种植业脱节较重,粪污就近消纳的配套土地资源不足,导致种养结合不紧密,配套不完善,利用不充分。有机肥加工程度较低、施肥劳动强度大、推广面不广,养殖场粪污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大多用于本场燃料,多余沼气发电存在上网难、生物天然气进入城市管网难等问题。
2.技术体系薄弱。一是技术标准、方法缺乏。畜禽养殖污染监测和治理的标准、方法、技术还不能满足需要,尤其是整体性技术解决方案和成熟的集成配套技术较为缺乏。二是人才队伍弱。缺乏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业技术人员;基层畜牧机构散,队伍人员少、力量弱、知识老化,与当前工作形势、强度不适应。
1.强化种养结合。从种植到养殖,再由养殖回到种植,是自然界一个完整的循环。应引导养殖场通过土地流转、合同订单等形式配套种植用地,建立完善“养殖场—种植企业”“养殖场—服务组织—种植企业”等对接机制,实现畜禽粪污就近消纳。鼓励第三方服务组织建立收集处理利用体系,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施用有机肥,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
2.强化科技支撑。一是加强技术创新。组织科研、教学、推广等各方力量,对场舍建设、饲料生产、饲喂方式、粪污处理、农牧结合等关键技术组装配套。二是加强技术推广。通过示范、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快粪污处理技术推广,把低氮饲料生产使用、干清粪、污水处理利用等先进实用技术,尽快应用到生产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