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纤维艺术·雕绣”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历程

2020-05-13 04:08徐静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2019级博士研究生
中国民族美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针法脸谱纤维

文/图:徐静 副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2019 级博士研究生

一、课程发展历史渊源

纤维艺术起源于欧洲古老的壁毯艺术,“二战”期间发展于美国,逐步扩散至世界各地。以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的瑞士洛桑壁挂双年展为舞台,纤维艺术迅速从从小型织造发展为大型织造,从传统纺织材料拓展为所有可以利用的现成软材料,同时,艺术家们运用的手段也从传统编织发展为数码编织,综合利用刺绣、缝纫、缠绕、编结等传统技法,结合多媒体,以装置、影像、互动等形式呈现。

尽管中国拥有着古老悠久的纺织技术,但纤维艺术研究还要追溯到20 世纪80 年代保加利亚纤维、壁挂艺术家万曼先生在中国美术学院开办中国第一个现代壁挂研究所,培养了第一批中国壁挂艺术家,并于1986 年选送壁挂作品参加第十三届瑞士洛桑壁挂双年展。

马勺脸谱系列1

马勺脸谱系列2

京剧脸谱系列1

在万曼先生和他的学生们以及一大批纤维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纤维艺术在中国日益普及。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湖北理工学院、杭州师范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先后开设“纤维艺术”课程,并设立纤维艺术系、所以及工作室。

目前,清华大学开设有纸艺、线、光电纤维课程和创作,四川美术学院成立实验纤维院系,浙江师范大学开设有纸、线、藤、竹、棕等编织,湖南师范大学有“湘绣创意馆”,加上内蒙古的“妈妈制造”、湖南的“千古民居”、贵州的“纳苏”、北京的“京绣”、青海的盘绣“青绣”、甘肃的“陇绣”等各地刺绣品牌的建立,都对西北师范大学开设纤维艺术·雕绣课程拓展了思路,坚定了信心。

2008 年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编织”课程基础上正式成立纤维艺术工作室,到2020 年纤维艺术工作室已经走过十二个年头。在这十二年中,教学技艺从单一的传统平绣针法到堆绣技艺的嫁接,发展到后来的3D 立体绣,最终形成立体绣——雕绣的现代纤维艺术技艺教学体系。创作内容也从对奥运福娃系列、脸谱系列、十二生肖系列等图案元素的简单模仿,到敦煌系列、西北风景等地域题材的关注与艺术再现,这其中既响应了国家高质量特色金课建设的号召,又试图探索走出一条服务地方文创研究、实践的道路。

二、课程发展过程

京剧脸谱系列2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工作室的成立,经历了从单纯的公共课程教学,发展到教、学、研相长,以至今天服务社会的创生性教学转型。这个过程包含有教师的学习储备、教学实践、考察、调研、研究以及项目立项和执行,其目的是为了让本课程成为一种动态的教学模式。

56 个民族系列·水族

56 个民族系列·藏族

56 个民族系列·景颇族

1.学习储备

笔者向中国纤维艺术领军人————林乐成教授请教教材和课程开设方面的相关问题,同时广泛阅读国内外纤维艺术、编织、刺绣、手工、民间艺术、民族艺术等方面的书籍,加强对四大名绣、堆绣的研究,走访调研四大名绣“非遗”传承基地、工作坊和文创基地,实地调研、了解各地传统绣品、现代绣品开发制作现场和展示场所,收集国际前沿纤维情报,不断更新雕绣课程资料。

2.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习作感教育观,赏析往届学生的习作,激发新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展览和艺术家作品展开教学过程,以理论和动手操作开展实践环节。课上和课余时间笔者都在工作室现场动手制作演练和传授雕绣知识、技法等,化解因师生见面时间少学生没听清楚或者有问题不能及时解答的现象。同学们不但愿意选修雕绣课程,推广雕绣课程,而且形成了选课学生逐年递增的情况。教学实践中还出现另外一个情况:学院西北传统美术工作室李风琴主任到教学现场督察教学时,也对本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己带着材料到现场与同学们一起进行雕绣制作;学校教学督导专家宋玉民教授、马正学教授前来听课和督导工作后,多次把纤维工作室雕绣课程推荐给他们的同事和朋友。大家的鼓励和帮助让笔者信心倍增,也增加了习作感教育观的动力。

3.调研考察+会议

在执教本课程期间,笔者先后多次到清华大学纤维艺术研究所考察、调研,参观了2013、2016、2019 年三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和中国美术学院施惠教授作品展,2010 年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七届亚洲纤维艺术作品展,2019 年浙江师范大学举办的非遗教学作品展,并多次参观、调研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这些现场参观、调研和考察既是资料储备,又进一步拓展了了解和学习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的途径。

56 个民族系列·鄂温克族

京剧脸谱系列3

京剧脸谱系列4

反弹琵琶

2018 年在中华女子学院成立的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2019 年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的“‘非遗’传承与基础教育的使命”国际学术研讨会,兰州城市学院举办的美国著名纤维艺术家南希·柯兹考斯基与林乐成教授的专题讲座“生活中的设计之美”,2020 年新技艺纤维艺术青年艺术家论坛,都为本课程拓宽了涵盖面,带来了前沿的研究成果。

4.教学创作

在教学中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花卉、藻井、二十一绿度母等文化瑰宝图案二次创作,形成别开生面的雕绣习作,参加全省高校文创展览,传播中华灿烂文化和本土艺术;同时也以企业、学校、学院logo 和邮票设计稿为题材创作雕绣习作参加各类展览,取得了非常好的评价。下功夫、花时间创作,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净化心灵、启迪人生、文化育人。创作的同时笔者也积极申报实用新型专利和各级项目。让思考落地、让日积月累的收获变成课堂教学素材、让历史手工艺复活、让传统手工创立新生、让文化自信在习作中呈现、让课堂变成课程探索的试验场。

三、课程发展规格

课程注重学生四性发展规格的培养,四性即文化性、科技性、艺术性、意识性。

1.文化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比如生肖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每年生肖设计都是由大师亲自设计精良作品以彰显和传播中国的文化,奥运福娃独具中国文化元素。先后以福娃、生肖邮票、校院logo、风景画、敦煌壁画、秦腔脸谱、京剧脸谱、马勺脸谱、吉祥图案、唐卡绿度母系列等中国文化元素为基础再创作雕绣习作五百余幅,目前在工作室收藏的约有二百余幅。习作还在北京、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展出。

2.艺术性

绿度母系列1

绿度母系列2

一幅习作的艺术性可以从材料、制作工艺、表现针法、色彩搭配、凹凸层次等方面得以体现。材料方面:选取优质实木制作内框;选择较厚的、编织孔隙大的棉布;选择色彩丰富质地柔软的毛线;选配大小各色孔珠、丝线、金线等;以宽10.5厘米的深色实木框为外框,悬挂选用结实的钢丝和挂钩。针法方面:采用四大名绣的基本针法、日式针法、法式针法、民间针法,同时也创立表现半浮雕的针法、针线编织法、串珠针线法、凹凸针线法、草式针法、半球式针法、云朵针法、树叶针法、头发针法、手脚式针法、飘带式针法等。辅材方面:有的地方添加绿金线、黄金线、红金线,更加彰显层次感、视觉感和艺术感。修剪方面:在雕绣基础上进行修剪也是造型艺术性的另一种凹凸法。剪刀在雕绣中充当雕塑中的雕塑刀的作用,但也有巨大的区别。剪刀剪下来的线段永远不能再附加在原来的线上,所以在修剪之前全面整体的构思是最核心的,剪下去就没有反悔的余地了。因此,我们常说雕绣比雕塑更有难度、立体性和艺术性。

3.科技性

响应文化自信、科技赋能号召,提倡国内外双循环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目标。首先,与计算机专业教师协作,共同探索课程的可视化、机械化、数控化;其次,请教四川大学甘肃校友申请专利事宜谋划市场发展,特别是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肖国青校友带来了科技大视野观,构想在武威重离子疗养院开设疗养康复的雕绣基地;再次,美术学院张胜利书记和王玉芳院长积极与安宁区科协领导开展合作,成立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引领时代发展,科技为雕绣开辟了新方向。

4.意识性

从课程开设以来,传播中华文化对社会有所贡献,以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完美的人格教育为己任,把三观教育、知识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习作感教育观融入课程,以引导意识、专业意识、目标意识、价值意识启发教学。例如,2018年三分之二的同学自愿去新疆实习支教,2019 年保研的七成同学上过“纤维艺术·雕绣”课程,2020 年学院保研中五个班十一名同学上过雕绣课,这都与以授课引导意识和目标意识分不开。其次是习作等级严格区分意识,成绩采取平时考勤分+习作成绩分+课余时间制作习作和快慢加减分制度,按照平时30%+习作60% +加减分10%进行综合计算。最近几年工作室的采购框、布、针、线等材料、工具以及装裱流程意识,形成了一种理想的创作氛围。纤维工作室也树立逐年增添书籍意识、提供师生外出考察学习经费意识、收藏优秀习作意识,这些都与主动开展意识性教学分不开。

绿度母系列3

绿度母系列4

四、结语

大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方面的,一门好的课程对大学生的塑造同样应该是多方面的。西北师范大学纤维工作室开设的“纤维艺术·雕绣”课程经历了从单纯的公共课程教学,发展到教、研相长,到服务社会的创生性转型的过程,塑造了大学生的文化观、教育观、艺术观、技能观乃至社会责任感等诸多方面。展望未来,纤维工作室将立足地域优势特色,在工艺上从3D 纤维艺术汲取灵感,探索新时代手工振兴计划,着眼高层次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西北师范大学纤维工作室力图构建教、学、产、研一体化,切实做到把意识付诸实践中。

生肖系列·羊

猜你喜欢
针法脸谱纤维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做个脸谱迎『六一』
跟踪导练(一)
灶王爷的“脸谱”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
脸谱网如何改变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