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翎晴
记忆中的春节总是热闹非凡的,家家门前挂上大红灯笼,灶神台前摆放着几支蜡烛,许久未见的亲人围坐一桌,吃着记忆中熟悉的饭菜,讲述着一年中的喜悦与遗憾。到了零点,孔明灯被陆陆续续地放起来,橙黄色的纸上写满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许与祝愿。
今年的春节却不同,街道上空无一人,路灯也不再开启。家家闭紧门窗,费力抢到的N95口罩放在架子上,瓶瓶罐罐的酒精堆在柜台。夜晚不再明亮璀璨,华夏大地陷入了对肺炎的恐慌中。
此时,有那么一群人成为“逆行者”。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在一间间白色的病房中工作。他们的身后,是飘香的饭菜,是温馨的家;面前,是防疫一线,是病重的患者。
犹记得,一位身在前线的医生的崩溃大哭。他说:“我们还不是想回家,我们不想回家过年?我们不想活?”这句话的背后应该是病人太多,医生压力太大,忙不过来。他们不知道明天与灾难哪个会先来临,而内心的痛苦与压力也时刻在发酵。我们可能无法感同身受悲伤后的巨大压力,唯有默默祈祷、默默关注。此时的他們,时时刻刻与死神接触。他们也是人之父母,也是人之儿女。他们是平凡的,内心也曾有过恐惧,有过担忧,有过挣扎。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医学生就要冲在最前线,我恳请再到‘疫线去。”这句话出自温州医科大学的学生李阳之口。每天,他骑着自行车到附二医,风雨无阻。因为是个学生,学校暂停了他去前线,但他“不肯罢休”,最后以“任何风险自己承担”再次回到了“疫”线。可能在父母面前,他还是个孩子,但在国家前面,他是位英雄。不止是他,还有千千万万位平凡英雄在前线奋斗着。即使内心怀有恐惧,但他们依旧挺直身板,目视着远方。因为在他们心中,始终秉承着“医者仁心”的道德,始终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信念。即使夜晚的天空是漆黑的,但他们眼中的光足以点亮整片天空。因为他们坚信,前路漫漫,并不孤单;夜晚无光,仍有希望。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就是那一张张简简单单的照片也让人心生感动——被绳子嵌出印记的脸;防护服上写满虔诚的祝愿;跨年当天简单的晚餐……他们是“逆行者”,是“守护者”,是英雄。我们无法当“逆行者”,那就成为虔诚的“守望者”,发出自己的一束微光,赠予他们一丝温暖。
从2019到2020,从寒冷的冬天到万物复苏的春天,我们始终在等待那场久别的绚烂樱花。要相信,凛冬终会过去,星河将会长明。而我们记忆中的春节,终究会以更好的姿态来临!
(指导教师:肖德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