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SF International 上海实验室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以净为本。”清代养生家朱彝尊的《食宪鸿秘》中十分重视饮用水对健康的作用,并强调饮用水的重要性。近年来,由于瓶装饮用水具有干净卫生、便于携带等优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用水来源,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在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饮用水中出现霉味这一问题就屡次遭到消费者的曝光和投诉,并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通常而言,消费者对于这类“发霉”的瓶装水都嗤之以鼻,认为是水发霉变质使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他们对该饮用水品牌及产品的购买信心。所以,瓶装水中的类似“霉味”一直困扰着遇到此类问题的消费者和许多瓶装水企业,故针对“霉味物质”的研究也如火如荼的展开,并吸引了许多科研机构的参与。那么,霉味的产生真的是瓶装水发霉所造成的吗?
为了验证瓶装水中是否含有霉菌,NSF INTERNATIONAL上海实验室(以下简称“N SF实验室”)尝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基础实验,结论是被怀疑有霉味的瓶装水中并没有发现霉菌的存在。同时,NSF的微生物专家也证实了在瓶装水这种密闭且有机物含量接近于零的环境下并不利于霉菌的生长。即使真能在样品中发现有霉菌检出的情况,大部分也是因为瓶子密封存在问题或是外来的交叉污染所导致。
那么,令人不愉快的“霉味物质”究竟是什么?NSF的专家带着疑问分析了美国及国内近年来有关“霉味物质”的研究,最终将目标物质锁定在一类“Earth-Musty/土-霉味物质”上,其综合而言有3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①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如土腥味和霉味;
②人类嗅觉和味觉对这些物质感知的阈值较低,量级通常为ng/L到pg/L(即10-12-10-15)的浓度水平;
③此类物质一般不是人为添加或包装材料迁移所致,而是来自于某些水源地原水中特定微生物或藻类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即使经过了过滤,但以目前通用的过滤技术来去除此类物质的效果并不明显。
NSF实验室针对上述物质的特点,通过大量研究和实验,利用Purg&Trap-GC-MS(Ion-Trap)技术开发了特定的一套饮用水中霉味物质的检测方案,一次性可以分析6种目标物质,其中测试检出限低于目前GB/T 32470-2016规定的最低检出限,完全可以满足对霉味物质进一步筛查的需要,具体见表1。
另外,NSF实验室针对水中异味还推出了挥发性物质(VOC)及半挥发物质(SVOC)的测试方案,如VOC 60项和SVOC 116项,用于全面分析造成饮用水和瓶装水中出现异味的原因。
表1 饮用水中霉味物质的检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