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翠柏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常见授课教师对于课题的导入比较随意,有的教师直接板书,有的教师直到教学结束才草草出示课题,甚至有的教师一节课上完了仍不见课题。实际上,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题十分必要。
关键词:教学 课堂 经验
课题就像层层铺开的窗口,学生点击不同的窗口,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获得不一样的信息。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好课题,引导学生通过课题感知文本,窥一斑而知全豹。如何帮助学生研读好课题,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实际情况,主要呈现以下几种形式。
一、收集资料,梳理交流
部编四下一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些课文的课题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导致学生理解困难。例如部编四下《飞向蓝天的恐龙》《“诺曼底号”遇难记》《千年梦圆在今朝》等课题均属此类。在进行此类课题的教学前,教师必须课前布置好预习工作,要求学生做足课前功夫。可通过查资料、上网等方法海量收集与课题描述内容相关联的材料,用大量的信息冲击学生的视听认识,为学生补齐因缺少生活经验带来的知识缺陷。同时,查资料、上网的学习过程,也触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由于学生对“诺曼底号”知之甚少,课前教者布置学生进行相关的收集材料工作,课上通过分类交流有关“诺曼底号”的图片、资料、故事、背景等活动。这样自然而然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建立了坚实的基础。需要提醒的是,在学生收集好材料,准备进行交流的时候,教师需要将要交流材料的进行不同类型的分类,确保学生展示出不同类型、互不叠加的材料,旨在突出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有用的材料,又淡化内容繁杂相互雷同的材料,保证材料既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又不失“语文”的味道。
二、反復朗读,追根溯源
部编四下有一些文题文字优美,蕴含的信息比较丰富,《三月桃花水》《在天晴了的时候》《海上日出》都是这类课题。对于此种类型的课题,我们在教学课文内容之前,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题目,感悟课题所表达的意思,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课题,促使他们深入探寻文题中的内涵,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反复吟诵中感悟课题的弦外之音,由此洞察课文所蕴含的内涵。如:教学《海上日出》一文,出示文题后,教者可以引导学生自读文题并积极进行思考,尝试提问:“你看过日出吗?”“海上日出会是什么样的特别景象?”“作者为什么要写‘海上日出?”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们初步地感知到了海上日出和伟大的奇观之间的某些关联,轻松地从文题中捕捉到了文本的内涵。
三、凸显文题,质疑提问
部编四下中,许多文题是作者对文章中心或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如《绿》《天窗》《琥珀》之类的课题就是如此,此类文题可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探究此类文题,还能较为轻松地帮助学生找寻到学习文本的重难点。对于这样的文题,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凸显文题,引导学生质疑思考,鼓励他们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为进一步探究文本、整体感知文本打好铺垫。如:教学《琥珀》一课时,在学生接触文题之后,教者启发谈话:“读了题目,有什么想知道的?”学生质疑:“这个‘琥珀是怎么形成?”“琥珀有什么样的价值?”……一连串针对文本的提问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认真地进入了文本探究之路。当然,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质疑能力,引导学生一边质疑,一边把问题进行归类,并对归类的问题进行甄别,筛选出优劣不同的问题,然后逐个击破,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维。
四、紧扣题眼,重点突破
文题都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精心提炼出来的,字数虽然不多,但却统领着整篇文章,特别是文题中的“题眼”。这些中心词往往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起到“一通百通”“融会贯通”的作用。《海的女儿》《小英雄雨来》《宝葫芦的秘密》等课题都是这种类型的文题。教学时,教师若能紧紧抓住这些题目中的重点词语,那么在新课导入、文路梳理、课文解读、感受语言以及情感升华和审美体验中,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师生之间的“教”和“学”会轻松很多。如,教学《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教者要抓住文题中的“小英雄”做文章。首先引导孩子们谈谈自己对“小英雄”这个词的理解,然后说说哪些人可以称“英雄”。紧抓关键字词,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仔细审题,解读题意,以题目推想课文内容的教学方法,必将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牢固的基础。
五、扩展文题,深度学习
部编四下一些课文的题目文字非常精炼,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诸如《猫》《母鸡》这类课题,为读者提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同时,又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可以补白、想象。教学这类文题的课文时,我们可以采取“扩句”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尝试给文题添加成分,使文题枝叶繁茂,其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例如执教《猫》这篇课文时,教者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文题补充成完整的一句话,应该怎么说呢?为了补充文题,学生们积极阅读文本,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猫”“有什么性格”,“什么样的特征”,“作者对‘猫什么样的情感”补充完整。最后,学生根据讨论把文题补充成了一句完整的话。在扩句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了文本,感知了课文的内容。
课题虽小,作用却很大。从课题入手展开教学的方法很多,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有时可以是一种方法的单独使用,有时是几种方法的交替使用,有时还可能是几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抓住课文题目的特点,重视课文题目的研读,引导学生把文题读深、读活、读透,读出感觉、读出感情、读出体验,就必然能使课文题目魅力四射,使课题成为学生学习整篇课文的奠基石、航标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