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调(乌日汀·道)音乐可以说是我们蒙古人的身份的标志,它分布和流传十分广泛,贯穿欧亚,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①J巴达拉在1981年在“中世纪及近代东方口头传统艺术状况”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在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蒙古长调音乐不仅是独一无二的形式而且是个伟大的现象”的观点后得到了日本、英国等国家学者们的认同。
关键词:保护;传承;发展;长调音乐进课堂
在世纪之交,文化多元发展成为“潮流”,少数民族音乐面临严峻挑战(包括长调音乐),面对强势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的音乐的自然传承遭到冷遇。对此,学界也提出了种种保护和传承措施,其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传承与开发,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2005年中国内蒙古和蒙古国共同申请成功蒙古长调音乐被评为“世界非物质遗产”后更有力的证明蒙古长调音乐的价值,同时促进了整个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速度和力度。从国家、自治区、旗县级到牧民们不断提高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和认识,各层面积极开展各项保护措施和活动。笔者采访内蒙古艺术学院长调专业老师格日乐图博士了解到上世纪末开始在长调皇后宝音德力格尔家乡已经中小学也开设长调音乐课,在整个内蒙古高中音乐鉴赏课本2009年开始选用《辽阔的草原》、《都仁扎那》、《美丽富饶的的阿拉善》、《圣主成吉思汗》等典型的长调歌曲。但相对的中小学的长调音乐开设率和普及率还是不够。下面我2018年申请的自治区级十三五课题《长调音乐进课堂研究》的实践行动中的发现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对长调音乐保护和传承方面的经验跟大家分享。
一、“长调音乐进课堂研究”在中学进行传统音乐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意义
中學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学生正好形成进一步认识社会,和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美好时期。在这黄金时期为学生提供传统音乐—长调的学习即是扩展、丰富学生文化知识面,又通过传统音乐长调音乐了解游牧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自信,认识自己,确立我们的文化身份,培养文化的认同感。赵塔里木教授强调教育传承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呼吁学校艺术教育要重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并将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总结为两点:②其一,学校艺术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参与方式;其二,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有助于学生合理审美的养成。同时指出教育传承中实施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是形成当代少数民族音乐可续活态传承的重要策略。“通过学校艺术教育参与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可以改变当代民间社团、民间音乐家单一、脆弱的传承格局,有助于形成全面、多元、长效的活态传承机制,有助于扩大和稳定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群体,有助于使其成为人类多样文化体中生生不息的一支,有助于在主流文化中纳入对少数民族音乐所含文化价值的认识”。
长调音乐是我们蒙古族的音乐文化的精髓。通过长调音乐的学习和进一步了解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游牧文化和生活,了解历史、了解蒙古族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绿的理念和有效地进行民族情感教育。
二、在中学进行长调音乐传承保护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单一和偏向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本课程的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他的教学能力、态度直接影响,教学的科学性和完整性。长调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教学,要需要歌曲演唱的传承,技巧的强调外应当重视长调音乐的人文知识和情怀,以及知识的普及。因为长调音乐教学中歌曲、技巧和人文情怀两项是互相促进的不可分割的有机一体。歌唱长调音乐者必须真正体会到长调音乐的内涵,才能更好的发挥,并提高演唱技巧,更有兴趣的传承下去,同样不培养有知识的长调音乐听从,爱好者,长调音乐保护和传承也遇到阻碍。笔者在“长调音乐进课堂研究”课题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只强调歌曲学习的数量,但忽视了知识的普及和人文情怀的教育。笔者在几所大学的长调音乐教授和学生的采访调查中也发现因为大学的教学内容也严重存在内容的单一和偏向问题。我们认为,少数民族音乐不能偏废,即使在某种特定的教学领域(如专业化的教育、特长生的教育等等)也应相互兼顾,互为促进。
2.学生对传统音乐—长调的价值认可度高、态度积极,但缺乏实际行动
由表1,可知,中学生对长调音乐的价值和认可度普遍较高72%,但是缺乏相应的行动,会唱的才打到4.9%很低,但是想学的人比率48%,赞成开设“长调音乐进课堂研究”的比率还比想学的比率高8个百分点,56%。可见中学生还是很向往开设“长调音乐进课堂研究”,调查中也得知从多学生都承认长调音乐的保护传承的重要性,但处在很浅的表面的理解和认识,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情感动作和能力。包括我校长调音乐专业特招生,强调了技能的学习,但在长调知识和更深层的内涵方面很薄弱。这也证明了学校和老师的宣传、营造学习环境、提供条件的重要性,并应该重视长调音乐技能和知识传承的双轨教学。
3.需要创造学习长调音乐的环境,培养长调音乐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反应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里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成为信心。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当你拥有自信心之后,原本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也能在不轻易间应刃而解,得到成功的滋味。
在以上表2中看出在学校接触长调音乐比率才打到16%,比五、六、七项底百分之20多。其实学校艺术教育和传统音乐保护、传承工作的相结合即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又有利于保护、传承传统音乐。这也是当今时代传承传统音乐的公认的方式之一。在表2前三项考察中容易看出,学生缺乏对长调音乐的自信心,更缺乏对长调音乐文化的文化自信。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当担任本民族的传统音乐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以此促进音乐教育课改。
三、“长调音乐进课堂研究”的效果和方法
1.请进“非遗传承人”进课堂
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请进课堂,发挥他的功能和作用也是当今社会和我国的保护、发展非物质遗产的重要手段和模式之一。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的遴选出台,传承人已经是当地民间音乐传承和保护的领军人物。他们为内蒙古音乐的传承和开发起了重大的作用,影响深远。一个国家传承人,其获得的奖项在当地拥有众多的声誉和名望,是区域主流文化的代表,同时,它又以亚文化形式,活跃服务于某民间乐班或社会团体,甚至本人在民间还自发传承。随着各级参加国家政府举办的一些大型音乐活动,他被众多电视台等多方媒体报道,同时吸纳外来的文化因素,使得传承人的艺术在当地独具一种风格,得到社会认同。
忙来,是我们当地较有名望长调歌手和国家级长调、“朝仁·道”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丹·道尔吉,自治区级长调、“朝仁·道”传承人。2018年笔者在区级课题“长调音乐进课堂研究”上有幸邀请了忙来和丹·道尔吉两位国家级、区级“非遗传承人”,丰富了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有效的改变了,课本内容的单一,同时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感,受到了学生和学校、社会的认同和欢迎。
2.长调知识竞赛和大合唱比赛
在学校年级组为单位的班級长调音乐大合唱比赛和知识竞赛的形式也是笔者在区级十三五课题“长调音乐进课堂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手段之一。比赛和竞赛方式很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突出了面对全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很轻松的愉快的环境当中进行长调音乐教育,而且留下了很难忘的印象和记忆,潜移默化的培养和保护了长调音乐听从和参与者。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为了比赛各班精心选歌;排练;参赛演出,活动过程中有效地进行了长调音乐的鉴赏过程,有效地激励了会唱的和不会唱的同学,同时也营造了非常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活动中发现通过大合唱形式,解决了有些同学们“没有嗓音条件,长调与我很远的”心理隔阂,在齐唱中带动了有些同学的音调、情趣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3.建设教材(校本教材)
编辑校本教材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和课改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方式。长调音乐的传统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毡包走向舞台,从舞台走到学校的变迁,已经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找到了发展延续的道路、方式。同时又出现了众多专家学者,论文、论著等进一步推动了长调音乐的发展。但是目前还是缺少适合于基础教育的较完整的书籍、教材。《长调音乐知识与故事荟萃》是我校课题成员撰写完成的一本教材。这本教材由知识、故事、人物介绍、歌谱等四章写成,对于课题的顺利进行,组织竞赛、比赛等活动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解决了师生缺乏学习材料的缺乏。
四、反思
方法方式的妥当与科学是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关键。在实际教学研究实践中证明了,以上讲述的长调音乐知识竞赛、讲座、大合唱比赛等方法方式的有效性。但也发现有必要面对全体的同时要注重长调独唱比赛等,发挥特长生的特长,促进传承传统音乐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除此以外拓展方法方式可以进行长调音乐故事来编排小品、小型歌剧等全方位开展活动,多方面多角度创造大众参与的条件,这样才更有效地做到保护和传承长调音乐。在这里应该思考和参考西乌珠穆沁的大·巴特尔先生改变的《秀尾枣红马》(长调音乐故事)的歌舞剧的成功例子。
我想以上的方法方式是在校园里有效进行的好方法、方式,如在扩展方式跨校联合进行以上活动方法方式意义更深,效果更佳。更好的体现音乐艺术核心素养。长调音乐是我们民族的祖先留下的遗产,也是世界人类遗产,我们保护它,传承它是我们的任务,也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光荣义务。《民族的是世界的,但是世界理解你才是世界的》这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包爱军先生说的观点和名言。是的,我们首先要保护传承、发展好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为世界了解、喜欢我们人类共同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而努力。
注释:
①乌兰杰:《蒙古族长调民歌国际论坛优秀论文集》224页2007年12月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②樊祖荫 等《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103页2016年3月 经济 科学出版社
※该论文是课题2018MGH139课题“长调音乐进课堂研究”总结报告
作者简介:张玉宝,中学高级教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古中学音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