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神话叙事及其隐喻意义

2020-05-11 13:45王姿涵
神州·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红楼梦

王姿涵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书中的神话叙事与现实叙事交相辉映,共同服务于作品主题的构建与表达。本文通过对“金玉良缘”“木石前盟”“太虚幻境”三个最核心的神话叙事场景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神话叙事有暗示人物命运、批判封建礼教、点明作品主题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神话叙事;隐喻意义

1前言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但令人遗憾的是,作者未能为这一不可多得的伟大作品亲自写出结尾,现存可考的确定为作者原作的为前八十回,全本一百二十回的版本中后四十回为高鹗等人的续作,因此在文学性、思想性等方面的价值需要与原作的前八十回区分开来单独进行探讨与分析。

在前八十回中,《红楼梦》整体的叙述线索分为以贾府为中心的现实叙事和以“太虚幻境”为核心的神話叙事两条线索[1],前者的叙事脉络在第八十回戛然而止,因此深入分析《红楼梦》中的神话叙事线索,将有助于从另一个侧面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作品主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管窥作者创作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因此本文拟以“木石前盟”“金玉良缘”“太虚幻境”为例,深入分析《红楼梦》的神话叙事及其隐喻意义。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所引述的《红楼梦》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版本[2]。

2《红楼梦》的神话叙事

《红楼梦》的神话叙事主要集中在开篇的数章之内,通过一僧一道与警幻仙子等仙界众人的描述,构架了《红楼梦》神话叙事的故事框架,整体来说主要集中在“木石前盟”“金玉良缘”“太虚幻境”这三个主要的神话叙事之中。

2.1木石前盟

“木石前盟”中的“木”指绛珠仙草,“石”指的是赤霞宫神瑛侍者。三生石畔,赤霞宫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之得以脱离草木形态而最终修成人形。自此后,因为感念神瑛侍者灌溉的恩德,苦于没有机会报偿,所以绛珠仙草终日忧思深重,“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逢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要下凡历练一番,因此警幻仙子安排绛珠仙草一同前往,趁此机会了结此事。因前缘与“灌溉之水”有关,因此绛珠仙子下世之时也决心“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木石前盟”中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即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神话对照。

2.2金玉良缘

“金玉良缘”中的“金”指的是宝钗从小佩戴的金锁,“玉”指的就是青梗峰下无缘补天的顽石在“一僧一道”的帮助下跟随宝玉的出生而幻化出的一块通灵宝玉。

小说开头写道女娲补天剩下一块顽石,独自留在青埂峰,顽石渐通灵性,见自己无才补天,便自怨自艾、日夜悲号。遇到远来的一僧一道,被他们言语中提到的红尘中的荣华富贵打动了凡心,执意要去尘世一趟,在僧道法术下化作通灵宝玉,随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一道下凡历练一番,化作了贾宝玉出生时所含的一块通灵宝玉,玉上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一堪称“神迹”的奇物被贾母看做是命根子,认为这是上天的启示,宝玉也因此被认为是天选之人,是可以带领贾家“仙寿恒昌”的关键人物,因此家族中的各色人等均以宝玉为尊,且时时劝诫宝玉要努力学习经世致用之道,学写经济文章,积极参与科举考试,在婚姻上也有“金玉良缘”作为拓展家族利益的有效保障。

宝钗出自四大家族之一薛家,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在护官符里有“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说法,财富积累几世后已经堪称巨富之家。宝钗自“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后来遇到一个癞头和尚传授海上仙方“冷香丸”,还赠与了一句“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谶语,并叮嘱一定要打造在金器上,时时佩戴,方得缓解。这句谶语与通灵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非常相称,加上癞头和尚嘱咐“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因此有了“金玉良缘”的说法。

2.3太虚幻境

“太虚幻境”是书中虚构的一个女儿幻境,司主是警幻仙子,位于离恨天上、灌愁海中的放春山遣香洞,以梦境的形式在书中展现。故事开头,在甄士隐的梦境中,一僧一道携着顽石去往太虚幻境;而后宝玉在警幻仙子指引下也在太虚幻境中进行了一番游历,而尤以后者的描述更为细致。

警幻仙子受宁荣二公嘱托,带领宝玉游历太虚幻境,希望可以“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在太虚幻境中,大石牌坊的两边写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对联。进入二层门内的“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等各司中存放着普天之下所有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其中“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就存于这里的“薄命司”之中。在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子还命人演奏了新做的“红楼梦”十二词曲,之后见宝玉“竟尚未悟”,只得将宝玉带至一个香闺绣阁之中,让宝玉亲自经历一番男女情事,但第二天宝玉“竟尚未悟”,反而与这一女子一起走到“迷津”,最终掉入迷津之中。这一番遭遇也暗示了贾府与宝玉命运走向的悲剧性。

3《红楼梦》神话叙事的隐喻意义

《红楼梦》神话叙事的框架在这部作品中虽然所占篇幅不多,但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中可以窥见大观园中众人的人物命运,同时对封建宗法社会中强调的“门当户对”“家族联姻”等观念进行批判,也深化了作品最核心的“梦”的主题[3]。

3.1暗示人物命运

太虚幻境中,存于“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每个人的判词都是对其一生的概括,将人物的姓名、身世、性格、结局巧妙融为一体,简洁地体现在了判词之中,通过判词的形式暗示了大观园中众多女性人物的命运走向[4]。此后的“红楼梦”十二词曲又进一步对人物命运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读与感叹,可以说是整部作品的点睛之笔之一。

3.2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在红楼梦的现实叙事中,宝黛钗的爱情故事着墨甚多,引人入胜,其悲剧结局也让读者唏嘘不已。对应到神话叙事中,则是“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之间的现实冲突。无论是现实叙事还是神话叙事,“木石前盟”所代表的是以爱情为核心的价值取向,而“金玉良缘”则代表着以“门当户对”“家族利益”为核心的人生选择。宝玉和黛玉从小长在一处,加上脾气秉性非常投契,自然发展出一段纯挚美好的爱情,而大观园众人也以为宝黛之间仅是老祖宗一句话的事儿了,但一向对黛玉疼爱有加的老祖宗却始终未曾说出这句话。归根结底,在传统的封建大家族看来,决定是否结为婚姻的首要因素是家族利益能否借此得到扩展,因此婚姻需要讲究门当户对,同时需要女子有才有德,尤其是要符合封建传统礼教对女子的基本要求——坐卧有理、行止端方、相夫教子、处事圆融。按照这些要求,黛玉显然对宝玉来说并非良配,而宝钗出身于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虽薛家也已开始走向败落,但相对于父母双亡的黛玉来说,确实是更加“门当户对”的选择。此外更重要的是,宝钗的脾气秉性非常符合当时社会对于大家族的当家女主人的普遍认知。在此背景下,贾母在黛玉和宝钗之间选择宝钗作为宝玉的妻子就非常合情合理了,但这种完全不考虑个人意愿的婚姻最终一定会走向悲剧的结局,“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作者通过架构这一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深刻地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3.3深化作品主题

《红楼梦》具有极强的悲剧性,其主题具有强烈的“梦”的色彩[5],而神话叙事的线索对于作品主题的阐释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绛珠仙子化身的黛玉,为“还泪”而来,加之性格纤细敏感,又从小失去双亲,寄养在祖母家里,虽贾府众人对黛玉极好,一应生活所需皆比照宝玉,即便是探春等几个亲孙女都要排在后面,但这些都无法化解黛玉从绛珠仙子处天生带来的“缠绵不尽之意”。宝玉的前身为神瑛侍者,因“凡心偶炽”而到人间“造历幻缘”,受这一前缘的影响,宝玉一生也都未能勘破“情”之一字,在警幻仙子多番暗示也未能领悟“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真谛,未能明白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温柔乡不过一场梦幻泡影,贾府的兴衰到头来都只是一场空,最终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4结语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红楼梦》中“木石前盟”“金玉良缘”“太虚幻境”的文本,通过神话叙事这一线索,深入分析《红楼梦》的结构与主题,对红楼梦神话叙事的内容及隐喻意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与分析。《红楼梦》中的神话叙事与现实叙事的价值同等重要,两种叙事模式互相映照,神话叙事在叙述线索上,暗示现实叙事中的人物命运,对封建礼教进行批判,同时进一步点明了作品的“梦”的主题。

参考文献:

[1]袁茹.“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阐微——基于《红楼梦》非现实主义结构框架的视角[J].红楼梦学刊,2016 (4):138-157.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25,43,128.

[3]王凌.《红楼梦》神话叙事的互文性艺术[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175-182.

[4]韦文华.三则神话对《红楼梦》的隐喻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 (6):99-99.

[5]张丽红.象征原型模式的“大梦”——论《红楼梦》太虚幻境的神话思维[J].社会科学战线(3):283-284.

猜你喜欢
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论改琦《红楼梦图咏》的观看之道
茹志鹃与《红楼梦》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红楼梦》(纪念版)
别样解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