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结霞
通过线上教育网络课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用教学温情的语言消除学生防疫期间不安的心情,让家长得到明确的指引。笔者认为,这就是有效的网络课程教学。笔者针对疫情防控期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对网络课程逐步了解、持续实践,多“点”突破,指导全校教师适应网络授课的角色,引导全校学生自主学习、积极锻炼、乐观生活,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师生教学的“质”与“效”,以实际行动将疫情对学生的学业影响降到最低。
一、铺设起跑点,积极宣传网络课程意义
疫情防控期线上教育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学校无法正常开学的背景下,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作出的决策。笔者采取召开网络视频会议、微信等方式,及时传达了各级文件精神,明确部门工作任务,引导全校师生、家长正确做好防范疫情工作,以“共成长”的态度直面这次线上教育,积极开展网络教学。
在给学生的一封信中,笔者在“积极面对疫情、科学预防疫情、配合防范工作、开展有益活动”四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建议每天通过观看电视、报纸等渠道了解疫情的情况,增强面对疫情的自护能力,了解奋斗在抗疫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的事迹。还就居家期间坚持做学习“小能人”、阅读“小书迷”、锻炼“小达人”、劳动“小能手”和护眼“有心人”提出细致引导。在给教师的一封信中,笔者鼓励全体教师继续配合上级及时推送各种准确的疫情信息,以自身的积极心态帮助家长和学生消除恐慌与焦虑,助力整体防控工作推进。还就如何把应对疫情的危机转化为教育的契机进行细致引导,就如何为学生提供贴心的学习引导和辅导答疑提出具体要求。在给家长的一封信中,详尽介绍了学校制定的《停课不停学》《开启线上教授新课》方案,向家长提出既要优化孩子的作息时间,又要创造性地引导孩子进行网络学习,力争达到学习、长知识、锻炼均不误。向家长承诺学校的工作目标:让“停课不停学”不成为家长和孩子的负担,让孩子在网络课程中和老师保持链接,以此走進“特殊”的成长模式。
三封信均通过微信平台推送到每一位相关人员手上,不仅及时宣传了“停课不停学”的意义,更对网络课程事宜进行细致阐述,为即将开展的网络教学铺设了一个更好的起点。
二、围绕基本点,精心创设网络课程内容
学校不开学,如何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居家成长的课程?让学生不因疫情而掉队,在疫情防控期间变得更坚强、自律,更懂得合理安排时间,更学会珍惜……这是学校管理者面对疫情的重大考验。
疫情期间,防控疫情是各方关注的基本点,对于网络课程教学而言,学生安心居家是网络课程教学的首要前提,学生对疫情的正确认识、了解是保障,提高学生自我防范疫情能力是关键,鼓励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是网络教学的重点。为此,笔者引导行政团队制定如下线上教育工作方案。包括:提供一天居家作息的时间模板,指引学生健康生活、合理安排时间,有上午的晨读、收看老师发出的网络课程、课外阅读,下午的室内锻炼、做作业、做家务,晚上的观看新闻、特长学习等指引。发出居家活动推荐,以表格的形式制订学习资源一览表,有优秀的电视节目、儿童电影、各年龄段的推荐书单等。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发动行政和骨干教师进行抗疫公共课程的开发,先后开发出《呵护双手、保护自己》《抗“疫”三月情》《科学饮食、打好餐桌“防疫战”》《阅读伴你共抗疫情》《以艺抗“疫”》《防控家居锻炼》等18节公共课程,为学生提供直面疫情的课程学习资源。
学校精心推出居家作息时间模板、居家活动推荐和抗疫公共课程,拉开了“停课不停学”的序幕,不仅为学生制订劳逸结合的作息时间安排表给出清晰的指引,还让学生的居家生活变得丰富、健康起来,努力将这场疫情对教育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辨别异同点,择优整合网络课程资源
大家所熟悉的网络课程是随着网络技术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利于学习者获取知识,是近年来教育的一个新热点,但本文所阐述的网络课程是疫情防控下的居家线上教育课程,与前者有着性质上的明显区别,因此,要辨别一般的网络课程教学和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网络课程教学二者的异同,明确后者的特点,结合实际,择优整合网络课程资源。
疫情防控下的网络课程对象是全校师生,具体由学科教学教师负责组织进行。但是疫情发生在寒假期间,发生在不能组织全体师生、家长进行系统培训的背景下,因此网络课程一定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师队伍的年龄特点、教师群体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等情况进行安排,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的素质。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校的管理者不宜统一要求全校网络课程的形式,更不宜指定教师使用某个应用平台,而应有选择性地进行引导。对于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宜推荐操作性强而容易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系统,反之,应鼓励教师使用网络上便于师生互动的平台,甚至鼓励录制网络课程。当然,创造性地使用省、市教育部门推荐的课程资源,也是一条便捷而易于收到教学实效的途径。
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笔者既要为全校学生录制防疫公共课程,还要承担一年级数学网络课程开发的任务。在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课程设计的简洁性尤为重要。因为必须正视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学习和保护视力的矛盾问题,所以每一个课程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再加上3~5分钟时间的巩固练习,以课程的简洁性帮助减少电子产品对学生视力的影响。同时,网络课程既要体现指导性和趣味性,更要凸显课程的整体性,要实现这个目标,对设计者是个挑战。再者,小学生对视觉和听觉反应比较敏锐,所以,最佳的网络课程应是声音和图像有机结合。笔者先后采用了自行录制网络课程、选用网络应用平台的课程以及使用本市学科教学资源的方式,三者有机结合、择优使用,既减少了录制课程所带来的大量繁琐工作,又收到实在的教学效果。每天晚上,笔者在网络应用后台检查完学生的作业后,再用手机录像的方式进行2~3分钟的作业评讲。这样的网络教学不仅得到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认同,还实现了高效学习的效果。
实践证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平台,整合优质资源,积极开展网络课程教学,这样的线上教育不仅让学生居家也能学到新知识,还避免了因校园聚集而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实现了教师教学、师生互动的目的,是疫情期间妥当、可行的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