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
摘 要:水利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具有兴利、除害的双重功效。新时期,伴随新农村建设的纵深推进,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逐步完善,其在促进农业发展、便捷乡镇民众生活中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并且,为发挥乡镇水利工程建设的价值最大化,后期管理及养护工作也应及时跟进。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展开对乡镇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问题的简析。
关键词:乡镇;水利工程;管理;养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相关配套政策也逐一落地,农村发展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大力推进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水利发展。毕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养护不仅是农村发展的根源与命脉,也是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但从现阶段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中看,乡镇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依然存在一定问题。
一、简析乡镇水利工程管理及其养护中的问题
(一)管理及养护人员素质偏低
一直以来,县级水利部门肩负着基层水利管理的工作。因人员有限、工作量相对繁重,对于乡镇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养护多采取宏观管理的方式。进而,造成乡镇水利管理及养护工作开展效率低、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欠佳。并且,乡镇的水利工程多建设在相对偏僻的位置、工作环境较为艰苦,这也是其难以吸纳专业人才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缺乏有效机制、资金支持
乡镇水利检修、养护是一项系统且较为繁琐的工作,养护人员需走访田间地头、查验所有管道和零部件,对折损部件更换也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这便需要具有健全的水利管理与养护机制,备有一定的水利养护资金。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乡镇水利管理与养护建立了工作管理机制,但未设有运行管理、养护机制,不具备资金基础。
(三)民众水利养护意识淡薄
水利工程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建设,其与乡镇民众生活密不可分。但很多乡镇居民的认知意识落后,对地方提出了水利养护管理制度、警示标语视若无睹,不仅缺乏保护的意识,时有发生对管道、水利公共设施破坏的行为,这对乡镇水利工程管理与养护工作的开展形成一定困扰与阻碍。
二、提升乡镇水利管理及养护工作有效性策略
(一)提升管理、养护人员的综合素养
为了提升乡镇水利管理与养护工作的开展效率,应重视对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及职业精神的培养,使其充分意识到基层水利工作人员肩上的任务重大。同时,一方面适当调整乡镇水利管理、养护工作人员的待遇;另一方面量化对其工作的考核,并多为其提供学习、提升的渠道,利用信息化发展的便利,使其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科学的工作理念,在扎根于基层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二)确保养护资金的到位
为确保养护工作的落实,政府管理部门应将水利工作的管理、养护开支纳入到财政体系中,一方面给予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可调拨一定的流动资金支持水利养护工作的开展,并建立对水利管理、养护资金使用的监管制度,避免人为的侵占、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三)构建水利管理与养护新机制
首先,应从新梳理工作逻辑,科学的制定新的管理机制,依据不同乡镇水利工作的特点不同,进行工作的改进、调整,以进一步完善乡镇水利管理与养护工作制度体系;其次,促进乡镇水利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与建设,打破在时间、空间的局限下,水利养护与管理工作开展质量与进度的不可量化问题,提升基层水利工作的可视性,促进更高一层主管部门对乡镇水利管理、养护工作开展的了解,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考核;最后,构建惩罚分明的奖惩机制,对未完成阶段性水利管理、养护工作的限定时间督促其整改,对整改依然不合格的进行问责、处罚。
(四)提高乡镇居民的养护意识
为保障乡镇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工作的开展效率,还需注重对附近民众的科普教育,使其意识到水利工程建设有助于减少自然洪澇灾害,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之一,破坏水利设施是违法行为。工作人员可借助传统电视广播渠道与新媒体微信推送等结合,普及水利建设的管理、养护知识,提升民众的认知意识,使其具有自觉遵循水利管理、养护工作制度的意识,并积极配合相应工作的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不仅为乡镇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为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价值最大化,应保证后期管理与养护工作的跟进,通过引入科学的理念、先进的管理经验,找准水利发展中管理不善、监督力度不足、人员素质低下关键性问题,并及时采取针对措施。要知道,水利工程的建设只是“前奏”,管理与养护是否到位决定着水利工程作用能否发挥至最大,水利发展与应用是否能与乡村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及产业兴旺形成一致。
参考文献:
[1]吕海英.试论如何加强新时期乡镇水利工程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8):119-120.
[2]侯绪春.试论如何加强新时期乡镇水利工程管理[J].科技风,2017(3):276.
[3]袁念念,黄志强,李亚龙等.长江流域农田水利改革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J].人民长江,2018(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