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红
新冠疫情的爆发加快了社会治理创新的步伐,也进一步凸显了新基建的重要性。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新基建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疫情凸显了新基建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新冠疫情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冲击和巨大损失的同时,事实上也完成了一次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验、大检阅、大培训。
在这次大考中,前期新基建的成效得到了充分体现,起到了至关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月14日强调,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我们已经看到,从疫苗研制到远程医疗,从数据统计到追踪排查,从资源调配到协同管控,从在线办公到复工复产,数字技术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武汉雷神山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北京、上海、广州3地医疗专家可以通过“5G远程CT”进行在线诊疗。远程会诊、热成像测温、AGV无人小车等创新应用开始在很多医院的重要场景得到普及应用。在家上课、在家看病、在家办公、在家学技能成为宅在家里的新选择。后来又有了全国联通的健康码,不仅可以让所有公民有效参与联防联控,还可以成为复工复产的数字证明。不难想象,如果没有以信息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新基建,中国的疫情防控很难取得今天的成效。
在中国战疫临近尾声的时候,全球疫情开始爆发,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新基建的重要性。当越来越多的人将工作、生活、社交轉移到网上后,受到挑战的就不光是医疗体系,还有网络基础设施。疫情带来的爆炸式流量洪峰让许多国家的网络有些承受不住了。有报道称英国四大运营商一度不同程度遭遇网络瘫痪,连电话短信等基础电信服务也出现大面积故障;瑞士网络难以应付在家工作和学习产生的巨大流量,曾考虑要停止网络流媒体服务;德国的网络设施的稳定和安全受到挑战。相比之下,疫情期间中国的网络基本没发生重大通信故障,还使得5G成为抗役利器,涌现出一大批新产品、新应用。
新基建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强力支撑
其实在疫情之前我们早就体验到了中国信息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好处。在中国,我们走到哪里都习惯了直接问一句:“WiFi密码是多少?”因为大家已经认可了一个基本事实:网络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可以享受免费上网服务。
大家现在钱包里很少装有现金,因为我们到哪里都可以用手机支付,买衣服、买门票甚至买根大葱都习惯了扫码支付。前几年大家对乞丐的茶缸上印有二维码颇感新奇,现在一些寺院的功德箱上也都印上了二维码。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中消费的贡献率越来越大,2019年达到57.8%,已经连续6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这里面就应该记上移动支付普及的一份功劳。
为什么中国可以率先进入无现金社会?其实答案也很简单:中国花大力气加快建设新基建,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2011年中国实现了100%行政村通电话、100%乡镇能上网。2013年全国将宽带纳入电信普遍服务范围,重点解决宽带村村通的问题。2019年年底全国移动电话基站数达到841万个,其中64.7%是4G基站,已开通的4G基站数量占全球2/3以上,已经开通的5G基站有13万个,IPv6基础设施全面就绪,所有城市均已实现全光网覆盖。要知道,我们是在固定电话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下就迎头赶上了移动电话快速发展的浪潮,在铜线网还没普及的情况下就迎来了光纤通信。在移动通信的1G、2G时代我们几乎找不到北,3G时开始发力,到了5G时代开始取得比较竞争优势。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基建要素是现代物流业的快速成长。现代物流业既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得益于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和提升。从2014年起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2018年突破500亿件,是第二名美国的3倍多,占全球快递包裹市场的一半以上。2018年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21.7倍和10.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6.9%和34.2%,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成为新经济的亮点,也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重要表征。如果没有高度发达、方便快捷的现代物流业做支撑,疫情期间大家宅在家里的日子会难过很多,疫情带来的社会治理问题也会更多更难办。
现代通信网络、现代支付体系、现代物流业等一起构成了网络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正是因为有了在新基建方面的跨越式高速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数字经济大发展的局面,才有了社会经济充满活力和韧性的底气和根基。以稳就业目标的实现为例,在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的新常态下,中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已经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个以上,可以说是就业问题解决最好的一个时期。这样的成就取得,与数字经济大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密切相关。这些年不断出现许多过去想不到的新职业,比如数据分析师、电子竞技师、网红、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等,大都得益于新基建效应的发挥。相信新基建的加速发展,一定会带来更多的业态创新,创造更多的新型就业岗位。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说过去五年,中国科技进步率明显提高,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这里提到的“新四大发明”,也都与新基建息息相关。
新基建是时代的要求
当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相比,我们的新基建还显得远远不够。这次疫情也暴露出我们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比如一些网络平台也一度遭遇瘫痪,有的老师要到山顶才能有信号上网教学,有的孩子缺乏必要的上网终端,远程会议会经常出现画面模糊、声音延迟甚至掉线。至于多数应急系统没有发挥出最大成效,连接不足、智能不够也是重要原因。换一个角度看,新基建的潜力和空间还非常大。看到了不足,就有了努力方向。
其实即使没有新冠疫情的出现,新基建也会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已经敏锐地发现一个以智能化为标志的新时代正在到来,我们不妨称之为智能时代。与之相对应,接下来就会出现智能社会、智能经济、智能城市、智能生活。与网络时代相比,智能时代联通的物体更多,物体间数据的交换更频繁,产生的数据量可能是现在的千倍万倍。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支撑起所有物体的充分连接、智能匹配、高效协同,智能化的社会治理也将随之出现。如果我们不想错过一个时代,加快建设一个更大、更强、更快、更好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就显得重要而迫切了。
在智能时代,新基建会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新的动力支撑,带来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带来更多更有成效的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解决方案。现在还不知道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革命性产品,但相信伟大的产品一定会出现。
我们不能浪费一次大的灾难,更不能错过一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