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凌 张梦依
摘 要:艺术授权为当下文化产业领域的关注热点,关于中国书画的艺术授权则为相关学术研究中亟待补白的地方。本文从艺术鉴藏、艺术市场的角度对书画艺术授权问题予以阐述,以期对书画艺术授权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艺术授权;书画;授权
一、引言
艺术授权又称艺术版权的授权使用,授权者将自己所拥有或收藏的艺术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予被授权者使用。关于艺术授权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下文化产业研究中的一大热点,而书画的艺术授权更是艺术家、艺术组织以及艺术经营机构急需关注的地方。
二、中外艺术授权现状
(一)中国艺术授权现状
艺术授权产业进入中国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在社会政治、科学、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快速提高的背景下,社会大众的消费需求逐渐由物质层面的充分满足转向精神层次消费的更高追求。书画艺术衍生品的消费在人民精神消费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艺术授权让艺术回归生活、服务大众、让书画艺术衍生成各类产品,实现艺术向生活的转化。艺术授权作为艺术衍生品产生的关键环节,其操作的合理性、规范性、严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艺术衍生品是否能够切实有效地宣传书画艺术作品的时代价值、提升民众的审美欣赏水平。
然而,书画艺术授权产业的发展在中国并不成熟,仍然处于投石问路的阶段,在市场管理、政策扶持等方面尚缺乏相应的统筹协调机制,对书画艺术授权这一重要环节也没有具体的法律保障。
(二)外国艺术授权现状
艺术授权一词最初起源于西方,历经30余年的发展,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艺术授权已经成为文化艺术产业与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重要模式,推动着国际艺术授权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艺术授权产业的发展对国外艺术授权研究进程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对比中外艺术授权发展现状不难发现,中国艺术授权产业处于弱势阶段,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艺术授权市场份额增长最快的国家。根据国际授权业协会估算,到202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授权市场。因此,总的说来,我国的艺术授权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中国书画艺术授权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
(一)艺术授权产业分工不细致
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绝对不是依靠哪一个部门的孤军奋战,而是整个产业链的相互协作。例如食品制造业,从食物配方以及加工方案的确定到原材料的采购以及加工过程的监管,直至包装好流入消费市场,整个生产过程需要食品开发员、生产工人以及监管人员销售商等密切配合。艺术授权产业亦是如此,艺术授权产业也需要艺术家、授权中介商、开发商、制造商以及销售商等不同角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目前中国的艺术授权产业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发展机制,导致艺术家自己担任制造商和销售商的情况频频出现,这都是缺乏细致产业分工与合作所导致的现象。如果要将中国书画通过艺术授权的途径推向国际,参考国际成功的艺术授权案例并结合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现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
(二)艺术衍生品的开发、推广形式过于单一
1.开发
目前,市面上所见的书画艺术衍生品最常见的设计形式就是将书画原作直接印制或者以贴纸的形式包装在纪念品或者日用器物上。通过这种将艺术品以简单的复制方式生产出的艺术衍生品可以说除了外壳之外,并不能让消费者感受到更多的文化底蕴。在艺术衍生品开发方面,我们同样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比如2009年,荷兰银行获得梵高艺术作品的图像授权,将梵高的作品融入企业形象和产品设计,设计出带有梵高作品的银行卡、信封、礼品等产品,3个月业绩增长了300%。大英博物馆通过艺术授权的方式获得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作品的图像授权,使用其标志性的波浪纹样元素开发了具有典型艺术特征的围巾等艺术衍生品,受到了大众喜爱,同时也为大英博物馆艺术衍生品产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仔细分析这些案例让我们可以发现,将艺术衍生品的设计思路从打破单一的书画艺术作品的画面内容的束缚转向对其艺术风格、艺术元素的提炼和再设计,是使艺术衍生品在原有的艺术作品基础上焕发出新鲜生命活力的一种突破性的思维方式。此外,开发人员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更加应该在充分尊重艺术品原作的内涵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当然,这就对开发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人员不仅要深入了解艺术作品本身,还要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但是这些为了设计出高质量产品而付出的努力都会为市场销售时得到良好的反馈增添筹码。
2.推广
全国各大博物馆在艺术授权产业领域均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这些博物馆的艺术衍生品的主要推广模式就是博物馆设置专门的展厅对产品进行展示和销售,其次是线上销售。线上销售往往是在博物馆专属的官网上进行发售,再者就是和相关的购物软件合作参与同一市场竞争。
电影《至爱梵高》于2017年12月8日在中国各大影院热映,这是世界首部全手绘的油画电影。电影取材于梵高近百幅绘画作品,由上百位画家进行精心绘制,耗时长达6年,以62 450幅油画编织成一部探索梵高及其神秘死因的故事。影片上映后,社会参与度很高,梵高艺术品以及艺术衍生品的月销售额提升了20%之多,这充分说明这种数字化可视的方式对艺术衍生品的推广作用是积极的。
我国《“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创新文化投融资体制,推动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文化建设与人居环境相协调,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繁荣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着力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此外,艺术授权衍生品除了作为一般性商品参与市场竞争之外,设计制作精良的艺术衍生品还可以作为城市文化IP进行推广,并且在国际领域,通过艺术授权的方式打造城市文化IP也是一种国际上的通用模式。
(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在国内艺术授权产业摸索前行的现状下,博物馆的艺术授权也遇到了一些问题,2018年的故宫口红“宫斗”事件,将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同属于故宫博物院授权的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和故宫淘宝先后推出了和院藏故宫文物一一对应的各种色号的故宫口红,并且均宣称自家的口红才是真正的故宫口红,让无数博物馆文创产品爱好者们一头雾水。其实“真假故宫口红”的命题并不实际存在,两家竞争的,不过是推出这个高期待度艺术衍生品的先后顺序。这样的风波给了我们些许启示,也许,授权方在对品牌进行正式授权之前能够和被授权方进行深入细致交流了解,明确对方的设计研发方向,并预先做出规避同类产品竞争的措施,避免产生像故宫口红“宫斗”这样的风波。此外,被授权方也缺乏相应的专利保护意识,如果被授权方在设计方案确认之后能够及时向专利认定机构进行专利备案,而不是举着“自己的口红才是真正的故宫口红”这样的旗号做无谓的呐喊,也可以避免真假口红的风波。
归根结底,造成博物馆方面缺乏风险预测以及规避意识的原因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不够完善、产业内部各机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如今中国面临着由制造型经济向创造型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而发展创造型经济的先决条件是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果政府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就会沦为纸上谈兵。如果创造之后的价值不能受到认同和保护,那么企业愿意花成本进行创造的意愿也会因此降低,如此,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将会陷入恶性循环。
四、結语
书画艺术授权的经营不仅可以美化经济,还可以打动经济,是在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对书画艺术作品的使用方式,成倍地提升了著作权的经济效益,是城市经济增长的一大突破口。在这样的形势下,保护知识产权,是创意阶层保护创意设计的需要,同时保护知识产权也是艺术授权产业得以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无论是设计开发,还是推广销售环节,都方方面面地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只有尊重好、保护好知识产权,建立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和巡查机构,才能促进中国书画艺术授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伟,汤书昆.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的转化——产业融合视角下的艺术授权思路[J].民族艺术研究,2015(6):152-156.
[2]国际艺术授权基金网站[EB/OL].[2020-01-15].http://www.artlicenser.org/article-858aspx.
[3]郭羿承.以艺术授权打造城市文化IP.[N].四川日报,2018-10-18.
[4]简艳宽.艺术授权的消费模式解析:文化产业的启示.[N].中国文化报,201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