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青 衣秀苇 区晓贤
【摘要】 目的 对比低频电刺激与肌内注射(肌注)新斯的明治疗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疗效差异。方法 200 例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100例。研究组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 对照组给予肌注新斯的明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结果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59.99±5.2)ml少于对照组的(261.58±8.36)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6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明显优于肌注新斯的明。
【关键词】 剖宫产;尿潴留;低频电刺激;新斯的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0.031
尿潴留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 发生率为14%[1], 可诱发泌尿系统感染, 严重者可影响子宫收缩, 导致产后大出血, 危及产妇生命。因此, 积极治疗剖宫产术后尿潴留、促进产妇身体康复意义重大。目前治疗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常用方法有诱导排尿、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再次留置导尿管等, 但都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因而探讨一种简便、有效、无创伤的治疗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低频电刺激已在盆底康复广泛应用, 特别是对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盆腔疼痛等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果, 但临床上关于低频电刺激治疗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选取200 例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 对比新斯的明与低频电刺激治疗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效果, 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200 例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23~40岁;产次1~3次;产后24 h出血量200~450 ml。纳入标准:①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②剖宫产术后病情稳定, 无严重合并症;③留置尿管于术后第1 天已拔除;④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潴留, 以膀胱胀满、尿频、尿不尽以及下腹不适为表现, 在对膀胱区進行热敷或以听流水声方式进行诱导后仍无法顺利排尿, 经B超检查发现其残余尿量>100 ml。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②合并有严重肾脏疾病患者;③合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者;④存在严重肾积水者;⑤有膀胱造瘘术、尿道手术史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100例。
1. 2 方法 研究组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 使用USB4型神经肌肉诊断治疗仪(广州市杉山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将两个电极片分别放置在耻骨联合上的膀胱逼尿肌区及骶2~3区, 电刺激频率为35 Hz, 脉宽200 μs, 25~30 min/次, 1~2 次/d。在治疗期间, 主要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对电流强度进行适当调整, 以患者可耐受为宜(一般情况下, 电流≤40 mA)。对照组给予肌注新斯的明治疗, 甲硫酸新斯的明0.5 mg/d肌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
1. 3. 2 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在治疗1~2次后, 患者可自行排尿, 且经B超检查发现残余尿量<50 ml为显效;在治疗1~2次后, 患者可自行排尿, 但无法将尿液排尽, 且经B超检查发现残余尿量为50~100 ml为有效;在治疗3~4次后, 患者仍不能自行排尿, B超测残余尿量>100 ml, 或感尿急、腹胀、 腹痛等症状, 检查下腹部膀胱充盈, 需留置尿管为无效[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对比 治疗前, 两组残余尿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59.99±5.2)ml少于对照组的(261.58±8.36)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6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膀胱逼尿肌属于膀胱壁部位的一种平滑肌, 尿液正常储存时处于一种舒张状态, 可使膀胱尿液持续增长, 最终使膀胱呈充盈状态, 而在此过程中, 膀胱壁上的牵张感受器感受到膀胱被牵拉, 立即将其神经末梢动作电位上传到脊髓、脑干。膀胱逼尿肌与内括约肌被交感、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其中副交感神经由第2~4骶髓发出, 走行于盆神经, 当盆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时会促使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松弛, 最终促进排尿[3]。
尿潴留作为剖宫产术后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常见发生原因如下:①手术麻醉与术后镇痛:由于硬膜外麻醉会对患者盆腔内脏神经产生一定阻滞作用, 从而造成膀胱平滑肌无力, 另外术后镇痛也会造成尿道括约肌痉挛且麻痹膀胱肌, 上述原因均会致使患者排尿不畅甚至无法自行排尿[4];②产后腹压骤降易致使患者腹壁松弛, 造成其腹肌、逼尿肌收缩乏力, 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尿潴留症状;③术后疼痛:由于手术操作会牵拉患者相关组织, 引发组织水肿, 从而产生疼痛感, 导致患者不敢自行排尿, 而长时间会导致膀胱处于一种过度充盈状态, 致使膀胱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 最终发生生理性反射造成膀胱括约肌痉挛, 引发尿潴留症状[5]。新斯的明属于一种胆碱酯酶抑制药, 不仅可促使乙酰胆碱发生聚集, 还可有效兴奋膀胱平滑肌, 进而促进排尿。虽然肌注新斯的明属于产后尿潴留的常用治疗方法, 且可缓解很多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仍有部份患者预后不佳。所以, 探寻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
近年来, 临床常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尿潴留, 其具体治疗机制如下:①有效解除脊髓排尿中枢神经抑制作用, 诱发排尿反射, 从而协调患者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 在逼尿肌持续收缩过程中, 膀胱肌力明显上升, 而尿道括约肌舒张, 促进排尿[6];②由于胎儿压迫膀胱时间过长, 膀胱黏膜充血水肿, 张力减低, 低频电刺激由于波形, 波幅和频率不断变化, 盆底肌受低频电刺激而规律性运动, 带动膀胱肌肉收缩, 缓解膀胱痉挛, 从而促使膀胱黏膜充血, 达到正常排尿的目的[7];③低频电刺激可促使局部小血管扩张, 改善局部代谢、营养, 进而缓解膀胱充血水肿症状, 恢复膀胱正常功能, 有效促进患者排尿[8]。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59.99±5.2)ml少于对照组的(261.58±8.36)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62.00%, 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 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明显优于肌注新斯的明,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朱华姜, 李梅. 不同方法注射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疗效观察. 淮海医药, 2005, 23(2):148.
[2] 邓晓云, 于雅, 张海燕, 等. 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及护理. 现代医院, 2013, 13(7):95-97.
[3] 汪玲, 孙咏梅, 彭丽娟, 等. 电针与低频脉冲电穴位刺激对新西兰兔尿潴留模型排尿效果影响的比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7, 27(12):1115-1118.
[4] 李亚玲, 高健. 应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防治产后及术后尿潴留. 华北国防医学, 2006, 18(2):133-134.
[5] 于莹, 侯春颖, 郭清阳. 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原因及预防护理. 护理研究, 2005, 19(7):1317-1319.
[6] 陈立霞, 张杨, 岳寿伟, 等. 低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疗效观察 山东医药, 2014, 54(28):55-57.
[7] 张健荣, 解俊霞, 郑翠霞, 等. 低频脉冲电治疗对预防产妇产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河北医药, 2011, 33(24):3781.
[8] 韦枝容, 低频脉冲电刺激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 2018, 3(30):106-107.
[收稿日期:20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