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法探讨

2020-05-11 11:54曹红英
考试周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重组比喻分层

摘 要: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需要不断地改进,从而适应当今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本人二十多年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究和思考,列举了一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这些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重组;设错;比喻;分层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觉得上课会很好玩,没有考试压力等,于是很想上信息技术课,但是随着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入了解,难度不断增大,一些知识的枯燥,而且当他们知道这门学科在高二时参加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下降。想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经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经常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大大地提升了,并且多年的合格性考试全部合格。以下谈谈我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 重组知识点,激发学生兴趣

重组知识点就是按照实际的教学需要将一些知识重新排列组合,不需要完全按照教学内容次序,这也是新课改大力提倡的。

高一的学生一般都很想学信息技术,然而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重复了初中知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等。这样一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会越来越淡,觉得信息技术的知识枯燥,兴趣也会慢慢消失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更改了教学顺序,高中的第一节课先介绍因特网信息的查找,让学生浏览因特网获取信息,同学之间通过一些工具进行信息的分享等。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对这门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之后,再介绍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时学生的接受程度就会提高,兴趣感就不会很快减弱。

所以,更改教学顺序,可以很有效地培养学生课程兴趣。一个好的开始,再加上课程的一步步深入,学生也就能更容易接受。

二、 巧设错误,加深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教师都会极力避免犯错,但是往往很难避免错误的。教师完全可以利用错误资源,加深學生对此知识点的印象。

巧设错误教学就是在一些学生极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上,教师用演示教学法,特意演示一下学生出错的情况,同时配有一些惊讶的表情和语言表达,为什么出现问题了呢?这时学生会产生一种想超越老师的心理,抓住大好机会,让学生动动脑,寻求教材或网络的帮助,一起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调动了课堂积极性,活跃氛围,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而在课堂复习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同学们会争先恐后地答题,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后,便会产生满足感和自豪感。学生有了处理这种改错题的经验,再碰到同类问题时,处理也就会显得得心应手。例如,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VB程序的理解和掌握,面对有一些修改程序的题目,我会在编写一些VB程序时,特意写错关键性的语句,让学生找问题,并进行修改。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独立编写一些程序时就会非常注意,如果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基本上都能自己解决问题了。

三、 设悬念,提高求知欲

设悬念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好知识点问题悬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若是此问题学生无法完整准确地回答出来,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也就被激发了。如在Excel表格教学过程中,教分类汇总数据处理方式时,先演示一份分类汇总结果,然后让学生想想用什么功能才能实现样张中的结果,高中学生基本已经学习过Excel应用软件,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分类汇总方式,会的学生寥寥无几,但这块知识,高中学生是必须要掌握的。让学生先试试操作一下如何实现,但是就凭已有知识要和样张做的一样有点困难。这时候老师再讲述样张的实现方法和操作步骤,学生会非常认真听课。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疑惑,有强烈想要解决问题的愿望时,才会更用心的学习新知识。

四、 巧比喻,化难为宜

高中课程中部分知识非常的抽象化,限于高中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很难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可以采用打比方的方式,把一些抽象难懂的比喻成形象易理解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把一些抽象的内容比喻成生活实例。比如,在学习Windows资源管理器时,学生对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会混淆,文件夹中可以新建文件夹或文件,文件中不可以新建文件或文件夹。把文件夹比作书包,把文件比作课本,书包中可以放更小的书包或课本,课本中不可以放书包或课本。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熟知的事物,对问题进行说明,学生就会觉得非常好理解。

五、 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演示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用的非常多的方法,它是利用教学软件,老师作示范性操作,学生在观察老师演示过程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清晰地学习操作过程,更准确地掌握知识点。另外通过演示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演示时可以一步完成,也可以分步完成,这将根据具体内容的难易来决定。虽然演示用的时间比较短,但非常有效果,学生先学会模仿然后再进行知识的拓展。

实践操作法是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时必不可少的途径,也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单单是听老师讲课和看老师演示,学生不动手操作的话,对知识点就没有切实的感受,也就不能真正地掌握它。在操作实践中时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分组,互帮互助,教师在课堂中来回走动,进行疑难解答等。一般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的实践操作会占大部分时间。

教师演示完后,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可以让学生马上动手操作练习,知识点就能得到很好的巩固。比如先设计一个相关知识的“小任务”,让学生稍微动动手就能完成,难度不大却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然后再设计一个稍微难一点的“任务”,学生可以自己操作,也可以让学生演示给其他同学看,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会通过看该同学的操作,与自己的操作进行对比。这样可以鼓舞演示的同学,也可以起到激励其他学生的作用。

这种演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的方式,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六、 多赞扬,巧批评

行为科学中提到,对人的激励必须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实现。我们的学生都想获得成功,老师就要多给他信心,当他感觉到了成功的希望,就会想要通过努力去实现希望。作为教师就要多鼓励、表扬学生。一般合理的赞扬比简单粗暴的批评效果好,表扬学生会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绪,学生对教师的指导也容易接受;一般简单粗暴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师生之间对立了,教学便无法进行下去。

比如,有些学生对绘画、电腦设置比较感兴趣,有时候在课堂上利用一些时间,打开绘画工具进行自我创作或进行一些电脑设置,在巡视学生操作过程中,轻轻地走到这位学生边上,用只有他能听到的声音表扬他对电脑操作的熟练度,然后告诫他,不要随意改变电脑的设置,这样的操作会对下一位使用这台电脑的同学造成困扰。这种情况不能当众表扬这个学生,这样做可能会提醒更多的同学模仿他的行为。但有些情况下当众表扬就非常有必要,比如在学习Photoshop图片处理时,有些同学会利用Photoshop的一些功能,把图片合成得非常漂亮,这时可以请这些同学演示一下,介绍“经验”,老师大加表扬。这位学生会产生极大的荣誉感,学习兴趣会进一步的提升。同时这样的表扬也激励了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增强所有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七、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领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每一节课都要求所有的同学完成同样难度的任务,会导致反应快的学生吃不饱,反应慢的学生消化不良的情况。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够掌握应有的知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非常有必要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演示一遍后就直接全程让学生自己操作实践。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操作难点,随时调整学生的座位,有时可以让“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组成一组,同学间可以相互帮助;有时让“差”一点的学生在一起,老师重复讲解或再演示一遍相关难点与重点。还可以在学生实践操作时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一位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课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珍惜每一分钟学习。在课堂上除了多关注操作技能一般的学生,也不能忘记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完成简单任务后不能没有事情干,当学生无所事事时便有可能做出各式各样扰乱课堂秩序的事情,所以在提出的“任务”中设置层次,让他们做一些稍微有挑战性的拓展“任务”,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技能。

本文总结了七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对教学效果必会有一定的帮助。希望通过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善于运用计算机准确快速地获取、处理信息,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彭家年.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2]张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1).

[3]易晖.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4]王吉五.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1(6).

[5]崔丽娟.由一堂高中信息技术课引发的沉重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3).

[6]仲勇.“乱”而不散 收放自如: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复习课[J].中小学电教,2011(6).

[7]吕小利.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

作者简介:  曹红英,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

猜你喜欢
重组比喻分层
比喻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比喻最爱
什么是比喻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