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别人发工资!”江西省永新县高溪鄉下雨村贫困户段新忠在党组织和乡村干部的帮扶下,从无到有,养殖黄牛70多头,从“被帮扶”到帮扶3人务工,被评为全县脱贫攻坚典型示范户。不久前,他在党的感召下成长为预备党员,他在思想汇报中写道:我要向优秀党员学习,像他们一样,带领其他人脱贫致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永新县紧紧围绕“抓好党建促脱贫、检验党建看脱贫”,传承发扬“支部建在连上”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把党员聚在产业上、把群众富在产业上,通过“党支部+基地+技术+贫困户”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永新县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三化”建设和“六好”基层党组织创建为重要抓手,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全面推行支部建在产业上。
按照“一产业一支部”原则,由各乡镇、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临时党支部,推动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养计划,把驻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培养成党建带头人、致富带头人。选优配强队伍,把政治素质好、专业技能好、作风形象好的党员干部选派到产业支部上,坚持一个产业就是一个阵地,在一线安营扎寨、握拳发力、攻坚克难。推行“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模式(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齐头并进。建立乡土人才培训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80万元专项经费,分批次、分类型用于“土专家”“田教授”等农村乡土人才培育项目。通过邀请农技专家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讲座、现场示范指导、远程教学等形式,推动现代化农业科技与农村产业发展实际有机结合,引导农民依靠支部、依靠科技脱贫致富。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产业发展到哪里,组织就跟进到哪里;支部建到哪里,扶贫帮困就做到哪里。”永新县充分发挥各地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脱贫攻坚战场高高飘扬。
四月的禾川镇汴田村,天微亮,在连片的大棚蔬菜基地里,很是热闹,菜农们正在忙着采摘新鲜蔬菜,送到城区各大农贸市场。
汴田村地处永新县城郊,历来有着种植毛豆的习惯,加之往年旱情较严重、土壤沙质化,适合发展节水蔬菜产业。高级农艺师吴页宝作为市农业农村局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立足村情,带领村两委班子,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汴田村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专业合作社,共吸纳31户贫困户以土地、务工、认种等形式入股,大棚蔬菜成了汴田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全村推广的200多亩早春高效毛豆可以为村民每年增收近20万元,53个大棚每年可以为村民增收30多万元,参与种植蔬菜的贫困户平均每户每年可以增收6000元以上。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冲锋在前。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才丰乡扶贫产业草莓滞销严重,在高产期却无人问津,每天要填埋三千多斤,亏损数万元。正在群众无奈发愁之时,永新县委县政府紧急召开专题调度会,对全县农产品出台了“农超对接、代购代销”“线上下单、联动配送”等一揽子针对性的政策,推动三级书记扛起主体责任,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认购助销,帮助农户解决问题,切实防止因疫情减收致贫返贫。
“自县委县政府出台帮扶政策以来,市场草莓需求量急剧上升。今天的订单更多了,下午还要增加两个人手来打包装。”才丰乡联合村党支部书记彭国锋在基地上忙着调配人员、协调运输车辆,“这个产业关系到我们村92户贫困户的收入,我们的责任重大,必须全力以赴。”
产业兴旺,离不开科技支撑。永新县强化技术引领,注重乡土人才培育,在政策、资金、人力等资源方面向脱贫一线倾斜,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在烟阁乡长富村果蔬产业基地,小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贺小云正在手把手教贫困户如何搭好种黄瓜的网架。他说:“贫困户加入产业,最顾虑的是技术和销售问题,现在合作社的7名党员都学会了农业种养技术,可以为贫困户实时提供技术指导,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近几年,贺小云通过参加县里组织的技术培训、实地实践,熟练掌握了种植黄瓜、辣椒、草莓等果蔬技术,不仅当选了该村村主任,还成立了合作社,以党员身份示范吸纳带动154户贫困户入社参与种植或分红。
把支部建在产业上,带活了产业,也富了群众。截至目前,永新县106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减贫11482户44326人,贫困发生率由10.4%降至0.1%。全县建立合作社559个,成立产业党支部109个,参加社员27070户,辐射带动贫困户6000余户,大力发展大棚果蔬、珍稀楠木、井冈蜜柚、种桑养蚕等“四个千万”工程,形成现代农业产业规模26.1万余亩。●
(江西省永新县委组织部供稿,作者: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