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耳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相关病例分析

2020-05-11 04:33刘文秀苏畅齐书英李洁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心耳左房心动过速

刘文秀 苏畅 齐书英 李洁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a-induced cardiomyopathy,TIC)为各种长期心动过速或反复发作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引起心脏扩大,进而导致心力衰竭的一类特殊类型的心肌病。TIC可以由病理性的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所致,也可见于生理性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或者控制心室率后心衰可完全或部分逆转。TIC可以继发于房性心动过速(房速),而左心耳和右心耳起源的局灶性房速少见,仅占所有局灶房速的3%和0.6%~8%[1]。本文报道4例心耳房速引起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病例。

病例1:患者男,20岁,因心悸1年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不佳。门诊心电图提示房性心动过速(图1),查动态心电图示全天为房速心律,最快心率158次/min,最慢81次/min,平均118次/min。心脏超声提示左房前后径37 mm,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61 mm,右房左右径35 mm,左室射血分数44%。体格检查:脉搏120次/min,呼吸22次/min,心界向左下扩大,心音低钝,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于2014年1月9日在CARTO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三维标测显示房速起源于左心耳尖部前缘,以Lasso电极支撑左心耳、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消融(40~50 W,43~45 ℃),消融中房速终止。此后患者未诉心悸。5个月后复查心脏超声示左房前后径34 mm,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62 mm,右房左右径33 mm,左室射血分数61%。2014年11月患者再次出现心悸,性质同前,心电图仍示房速。心脏超声示左房前后径36 mm,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66 mm,右房左右径33 mm,左室射血分数53%。再次在CARTO指导下行电生理检查,显示房速起源点仍为左心耳尖部,以30~70 W滴定式放电,消融中房速终止。此后患者未诉心悸,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示左房前后径32 mm,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56 mm,右房左右径31 mm,左室射血分数63%。电话随访至今,患者未有不适。

病例2:患者男,30岁,因心悸3年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前1个月心悸加重,伴胸闷气短、咳嗽、水肿,夜间不能平卧。体格检查:端坐位,喘息貌,脉搏112次/min,呼吸24次/min,心界向左下扩大,律齐,P2亢进,可闻及S3奔马律,肝肋下可触及,双下肢中度水肿,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房速(图1);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脏超声示左房前后径48 mm,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76 mm,右房左右径45 mm,左室射血分数23%,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少量心包积液。诊断为心肌病、房速。给予纠正心衰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动态心电图示全天房速,最大心室率192次/min,平均124次/min,不排除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于2012年4月9日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三维标测提示房速起源于右心耳根部,以压力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在靶点反复多次消融房速不能终止,S1S1快速刺激亦不能终止,故建议患者择期行外科右心耳切除术。外科考虑因患者心功能差,麻醉风险大不宜手术,故给予药物治疗后出院。房速终止时间不详。术后6个月随访心电图为窦律。心脏超声左房前后径32 mm,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55 mm,右房左右径36 mm,左室射血分数59%。2013年3月再次因心悸入院,心电图示房速,考虑为复发。心脏超声示左房前后径32 mm,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50 mm,右房左右径39 mm,左室射血分数60%。于2013年3月9日再次行射频消融术,靶点仍为右心耳根部,消融中房速终止。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正常。但患者于2013年11月体检时再次发现心电图异常;心脏超声提示左房前后径33 mm,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49 mm,右房左右径37 mm,左室射血分数63%。于2013年11月17日再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示心动过速为房速2 ∶1下传,标测靶点仍为右心耳根部,给予反复片状消融,房速不能终止;电复律转复窦律难以维持,遂终止手术。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并出院。出院后患者未再诉心悸,2015年5月复查心脏超声提示左房前后径37 mm,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53 mm,右房左右径36 mm,左室射血分数54%。电话随访至今未有不适。

病例3:患者女,29岁,因心悸2年,加重伴气短2周入院。入院2年前发作1次心动过速,数小时自行终止;入院前2周心悸再发,症状持续,并出现胸闷、气短。既往体健。试管婴儿成功怀孕11周。体格检查:喘息貌,心率167次/min,律齐,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房速150次/min(图1);心脏超声示左房前后径42 mm,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55 mm,左室射血分数48%。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4285 pg/mL。在CartoSound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房间隔穿刺和心内电生理检查,标测提示起源于左心耳尖部,以压力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进行消融,放电过程中房速终止,实现零射线消融。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心电图均为窦律。2016年9月20日剖宫产一健康男婴,术中及术后患者均为窦律,心率70~80次/min。术后6个月动态心电图示窦律,全天房早37次,短阵房速5阵(占全天心搏数的0.06%);查心脏超声示左房前后径31 mm,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44 mm,左室射血分数58%。未再出现心悸症状。

病例4:患者女,18岁,因间断心悸4年,再发1 d入院。4年前发作心悸,外院查心脏超声示左房前后径22 mm,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43 mm,右房左右径27 mm,左室射血分数62%。动态心电图示全天房速,具体治疗不详。入院前1 d再发心悸,外院心电图示房速1 ∶1下传,心室率176次/min(图1),药物治疗后心室率减慢,但房速不能终止,给予电复律转窦律。入科心电图提示房速文氏下传,心室率约84次/min。心脏超声提示左房前后径30 mm,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45 mm,右房左右径30 mm,左室射血分数56%。药物转复失败,于2019年1月22日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显示房速起源于右心耳前壁,以压力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进行消融,放电过程中房速终止,转为窦律。术后6个月随访心电图为窦律。心脏超声示左房前后径23 mm,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41 mm,右房左右径26 mm,左室射血分数64%。2019年10月患者再次发作心悸,查心电图仍示房速,心室率约100次/min。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55%。2019年10月31日于我院心外科行小切口右心耳切除术。切除右心耳即刻心动过速终止。术后病理提示局灶性心肌纤维退化(图2)。术后7 d复查动态心电图全天为窦律,平均心率69次/min。电话随访至今无不适。

图1 4例患者的心电图

图2 病例4的手术标本病理切片

讨论房速是起源于心房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局灶性房速和大折返性房速,长期发作可引起TIC,它是引起TIC的常见病因之一。约8%~28%的房速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2]。心耳房速较少见[1,3-4],目前仅见病例报道。

心耳为胚胎时期原始心房退化而来,近期研究显示药物治疗抵抗的房颤患者,其左心耳有4种解剖结构:“鸡翅”形最常见(48%),“仙人掌”形(30%),“风向标”形(19%)和“菜花”形(3%)。其中“菜花”形与栓塞事件相关性最高,内部结构复杂,小叶数量多且径轴短,窦道开口形状变异大且缺乏主小叶。右心耳结构相对保守,多为三角形。心耳房速的起源部位多为心耳基底部[5],也包括左心耳中部和远端[3,6]、右心耳尖部[4,7]。还有1例报道起源于左心耳动脉瘤[8]。

心耳房速心电图一般具有特征性P波形态。右心耳房速P波在V1导联主要为负向波,部分有切迹,V2~V6导联逐渐移行为正向;下壁导联多为低振幅正向波;Ⅰ导联可为正向、等电位线;aVR导联可为负向、等电位线;aVL导联P波形态各异[9]。P波形态易受心脏变形、转位等影响,因此,若存在心脏移位或变形时,根据P波判断右心耳房速存在局限性[10]。另外,由于右心耳在解剖上临近三尖瓣上缘及界嵴上部,根据P波形态不足以区分射频消融术中的靶点[9]。

左心耳房速P波在V1导联主要为正向波,部分为正负双向,V2~V6导联P波为等电位线或低振幅正向;下壁导联多为正向波;Ⅰ、aVL导联多为负向波[11]。

起源于右心耳的房速患者多较年轻,可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中约75%倾向于无休止性发作。因为其更倾向于无休止发作[12],约50%左右引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7]。起源于更为少见的左心耳房速,也有类似的临床特点[5-6]。本文中4例患者均有无休止性发作的特点,前3例患者已形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第4例患者复发时间虽短,但与4年前的心脏超声比较有心脏扩大的趋势。

TIC的诊断是排除性、回顾性诊断。如果房速频繁发作或者发作呈无休止,同时存在心脏扩大、心衰,当房速得到治疗后,心脏功能恢复,那么支持TIC诊断。

此类患者心动过速易发展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且有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的风险[13],而心衰常随心律失常节律或频率控制而好转[14],因此对这类心律失常患者一旦确诊,应及早干预。应积极根治心律失常,不能根治的,应积极进行频率控制。

通常认为自律性增高是这类心动过速最可能的发生机制[15]。但也有病例报道房速的机制为触发活动和微折返。分子水平的机制可能与持续的心动过速带来的钙稳态失衡、机制重建、纤维化(如本文例4)和神经激素激活有关。在组织学水平上,Mueller等[16]对189例新发的严重心衰患者进行了组织切片检查,其中19例诊断为TIC,发现TIC患者中存在以巨噬细胞主导的心肌炎症反应,心肌细胞和线粒体形态发生了变化。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胺碘酮等。非药物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和消融手术。通常情况下认为心耳房速需行外科手术切除[17]。因心耳解剖的特殊性,介入行心内膜导管射频消融并发症风险大,成功率低。但新的标测技术的应用更有利于寻找房内最早激动点[6]和折返路径,确定有效靶点,虽仍有复发风险,但大大提高了导管消融治疗心耳房速的成功率。心腔内超声技术(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的使用可进一步降低导管操作的风险,提高安全性[18]。马坚教授团队报道的42例心耳房速病例中,30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成功,12例患者行外科心耳切除微创手术[1]。介入行心内膜消融术,尤其是行左心耳消融时的并发症包括心脏穿孔、膈神经损伤、心房泵功能的下降和发生血栓事件。冷冻消融技术的应用[19-20]为射频消融困难或失败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也有报道采用心外膜消融的方法治疗左心耳房速[21]。另外还有使用心外膜消融和微创心耳切除的杂交方法[22]。Atoui等[23]报道1例大折返机制的左心耳房速患者电隔离左心耳后复发,因高血栓和出血风险,使用Lariat 装置套扎左心耳治疗房速成功。Medi等[24]对行导管消融的房速患者平均随访3个月,97%的患者左室功能可恢复正常。本文中4例患者行射频或药物治疗后心衰均有好转,符合既往报道。

总之,心耳房速虽具有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但临床上也容易误诊为窦速或因心脏扩大而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因此应充分认识其心电图改变而及时诊断。射频消融治疗心耳房速的成功率逐渐提高,但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仍不甚满意,因此应根据患者特点采用个体化治疗,以提高综合治愈率。

猜你喜欢
心耳左房心动过速
左房低电压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房颤动行左心耳封堵术中应用价值探析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
左心耳容积和功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左侧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左心耳的形态结构和舒缩功能与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耳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左房功能的研究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