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
摘 要:唐江澎老师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在国内首创“体悟教学”法,以教师在“教”中的“体悟”,去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中“体悟”。唐老师的“体悟教学”模式,全面关注学生的内在变化,关注学生的“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特去体悟、去构建个体知识,从而形成对所学内容富于“个人意义”的理解。促使语文教学焕发出本该就有的生机,凸显学习本该就有的意义。
关键词:唐江澎;体悟教学;个人意义;新诗鉴赏
唐江澎老师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倡导“体悟教学”法。“体”即体验、体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途径与方法。“悟”即领悟、感悟,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及目的。唐老师强调,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与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和情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确实有所体验、有所感悟。积极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当前的学习活动巧妙融合,从而走向对文本的深刻把握,对形象的深刻理解,对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切实领会。
“体悟教学”法,简言之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特去体悟、去构建个体知识,从而形成对所学内容富于“个人意义”的理解。促使语文教学焕发出本该就有的生机,凸显学习本该就有的意义。唐老师的“体悟教学”模式,全面关注学生的内在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下面笔者以唐老师的《新诗鉴赏》课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
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新诗鉴赏》课中,唐老师以声音呈现意义,显示出扎实的语文专业功底,普通话字正腔圆,铿锵有力,为学生诵读做出良好的示范。吟咏《泥土》时的娓娓道来、亲切自然;朗诵《老马》时的沉重无奈、饱尝辛酸;诵读《既然》时的豪气冲天、慷慨激昂……丰富的语言表达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唐老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声音来呈现文本的内容及思想情感,以师者在教学中的“体悟”启迪学生在学中“体悟”。极力倡导开放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无限尊重、信任学生。处处发扬民主精神,消除权力主义,摒弃强制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和展示的机会,承认学生个人体验的价值。
唐老师发挥教学智慧,在上课伊始先检测学生的诗歌鉴别能力,让学生小组讨论,将五首诗歌按照难易程度排序,然后就按照学生认定的顺序学习五首诗歌。老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任学生鉴别的能力,又符合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他挖掘出这些独特的具体文本的“个性”,从诗歌的“意”和“象”入手,梳理清晰五首诗歌的客观物象以及主观思想的脉络,印证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及交流而判定的诗歌难易程度。在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由听讲转变为“我要讲”,积极关注自身的学习感受,乐于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意见,使“体验与感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生发。
二
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活动。”强调教师要珍视与学生在思想与情感上产生的共鸣,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张。唐老师是对人本主义教育观的继承与发展,以“人——人”模式构建师生人际关系,以真诚的自我形象走入学生情感世界。在师生的真诚对话中,理解学生,服务学生。他要求学生表达观点时,必须要加上“我认为”三个字,要体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欣赏学生言之有理的见解,彰显学生个体的价值与意义。
如在教學《泥土》时,唐老师在学生朗诵及回答问题后说:“我不对你的朗诵及答案做任何评价。”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学生,而是在反复引导中,让学生自己体悟到以命令口吻来读《泥土》的不妥,自然而然接受“劝慰”的语气。唐老师多次用“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大胆设想一下”这类词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充分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烈地探讨,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
唐老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8个学生编好号码。学生有自己的特定任务,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激发起参与性和竞争意识。老师请最后一组的7号同学对别人说过的话进行概括,并提醒会随时挑同学概括别人的观点。指出“学会倾听”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德行。几次提醒有学生不记笔记,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唐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把教学的有效性等同于学生学习的意义,使学生对文本本身及其各种阅读方法有所感悟。语文是方法之学,也是习惯之学,语文学习的能力由此形成。
三
“体悟教学”始终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充满生机的人来看待,注重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注重学生在语文平台上的无限发展可能。唐老师在课上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徐敬亚的《既然》这首诗时,唐老师鼓励学生联系自己当下的求学生活对诗句“那么,就把一生献给海吧!献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进行解读。老师也联系自己独有的生活经历,诉说自己作为中年人对该诗句的理解。他认为,奋斗与困惑是人生的主体,而自己人生的任务就是摆脱困惑,把一生交给教育的海。唐老师的“启悟”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体验,再通过换位、对比等方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自然而然地促使文本内涵进入学生知识结构和情感体系。在教学臧克家的《老马》这首诗时,有学生说到老马在旧社会受地主剥削压迫。唐老师立马打住,故意抹去时间,提醒学生不能把诗歌看成是政治事件的证明。不能一看到1936年就想到黑暗旧社会,就说剥削压迫。这样的只是记问之学,学生不能有深刻的体悟。
吟哦讽诵创意境,知人论世读经典。我们不能刻意寻求用政治解读诗歌,贴标签式教学,把诗歌读死。但是探究诗歌的主题思想也必须联系到诗歌的创作背景,解读诗歌要忠实于原诗。诗云“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的命”,老马不仅是背负生活重压的,还是朝不保夕,命运拽在别人手里,不知道下一刻会遭遇什么的苦难形象。诗歌末句“眼前飘来一道鞭影,他抬起头望望前面。”唐老师把“望望前面”解释成“希望”,也有学生解释成“无奈”,飘来的鞭影催促老马前行,不前行还会飘来第二道、第三道鞭影,老马只能埋头前行,无奈无助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