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希
摘 要:当前师范专业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整体欠佳,而目前所见改善策略多从宏观角度切入。借助编演中小学课本剧这一形式,找寻课本剧剧本创编中字词句篇的优化策略,设计课本剧排演中的普通话以及台词训练,最后通过编制与检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调查问卷,来帮助师范生强化其专业认知,提升其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关键词:语言文字;课本剧;梳理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指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师范专业学生作为未来教育行业的主体,承担着传播、推广、示范语言文字规范的重任,他们自身所具备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与语文基础教育的优劣息息相关。然而,目前一些调查与研究表明,师范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整体欠佳,尤其在朗读的情感化与个性化、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生动性等方面,不尽如人意。
课本剧是指以教材为蓝本,由教师和学生参与编演,并最终服务于教育教学的一种特殊戏剧样式。师范专业学生编演中小学课本剧,可以让他们对中小学教材教法有更充分的认知和理解,强化其职业认同和专业思想。同时,课本剧的编创,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写作功底,拥有一定的故事讲述能力、台词生成能力和综合的文字驾驭能力;课本剧的排演,更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体悟能力、出色的台词表现能力和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协调、组织的能力,这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基本内涵不谋而合,并且能呈现出传统语言文字训练无法比拟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二、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目前对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研究总体不多,关注点主要在不同社会群体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现状的调查、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偏低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这几大块。其中現状研究涉及群体主要有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教师以及社会人群。陈春雷(2018)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结构安排、教学方法体系、校园语言文字环境建设以及考核与评价制度方面存在不足。朱芳琼(2012)分析,艺术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影响因素有语文教育的偏差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丁淑平等(2017)指出提升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主要策略是,通过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的客服中心组织实施业务培训,每个阶段进行考核打分。贺阳等人(2011))通过调查认为,目前高职高专高校母语水平欠佳,可行的改进措施有厘清高校语言文字应用类课程的性质与功能;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建立口语应用与文字应用两大模块;探索“专题化”、“研讨型”、 “多元化”的母语教育新模式等。王倩倩(2013)硕士论文提出,当今小学语文教师对语言文字规范的知晓度不高,使用错误情况频多,与师范院校语言文字规范相关教育的缺失分不开。故而,已有研究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提供了一些原始数据和推进方向,但在能力水平检测上暂未有信效度较高的问卷,对能力和水平考查有不全面深入的地方。各研究提出的改进思路大多从宏观层面出发,有些大而全,难以去具体地有的放矢地落实。
目前国内“课本剧”的研究,集中在对其意义价值的研究、操作方法(包括创编和排演)的研究、不同学科应用的研究方面,且基本将聚焦点放在中小学师生这个群体上。课本剧在中小学的应用,已经从最初的语文、英语课程,渐渐延伸到了历史、音乐、生物、物理、思想品德乃至数学课上。与课本剧概念相关的教育戏剧和戏剧教学法研究开展较多,如钟明璇(2016)根据小学三个学段学生的身心及认知特点及语文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分门别类地提出了适用于课堂教学的戏剧元素与方式。陆素英《小学语文“教育戏剧”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为不同年级设计了螺旋式上升的课程内容,其中三年级设计的课程便为独幕课本剧。总之,目前各类研究都确认了课本剧对课堂教学、学生成长、校园文化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对课本剧的界定还比较杂乱,一些已出版的中小学课本剧脚本质量参差不齐,面向普通学生的具体创编、排演的策略研究还较零碎,系统性和专业性有欠缺。而和师范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相关的研究不仅量少,也未能较好地体现出师范专业教书育人的特色,未能找到解决课本剧应用痛点(如学时、人力、素材库等)的可操作性策略,研究的可复制性较弱。更未有研究从语言文字这一角度切入的研究设计,课本剧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天然联系被忽视。
三、课本剧与师范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
基于以上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尝试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强化理论和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为指导,探究师范专业学生编演中小学课本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找寻通过中小学课本剧编演来提高师范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调查中小学课本剧编演现状、明晰师范专业学生编演意义价值
目前,由于对课本剧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对课本剧创编和排演缺少引导和规范,课本剧在中小学的应用面较窄,整体实施质量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师范类院校文化底蕴深厚、和中小学联结密切,在发展课本剧方面具备了天然的优势,应该加以充分地利用。只要明确了师范生编演中小学课本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就为从根节上解决课本剧问题打好了根基。
(二)编制与检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调查问卷
现有的调查,未能涵盖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方方面面,或存在问卷逻辑不合理,题目代表性不强,选项区分度不高等情况。依据我们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界定,调查问卷的设计拟包含普通话、汉字书写、标点符号运用、词语搭配、语病修改、短文写作等内容,采用判断、选择、问答等相结合的形式,力图尽量准确地了解受访人的基本语言文字水平,并通过预测试修正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三)找寻课本剧剧本创编中字词句篇的优化策略
剧本创作是课本剧的基础,它需要创作者较强的故事讲述能力、篇章构建能力和台词表现能力,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出色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我们拟在剧本创编的全程渗透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理念,对剧本展开多轮的优化,每一轮安排不同的主题,如查找错别字、清除语病、润色语言、丰满人物等等。由于这是主题性的语言训练,训练素材是大家自己的创作,剧本来源于中小学教材大多有趣有益,故而远比单调枯燥的题海战术效果要好得多。
(四)设计课本剧排演中的普通话以及台词训练
课本剧演出虽没有专业剧团演出的标准高,也还是需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尽量精准的传达剧中角色的情感和个性,所以,参演者的普通话水平、语言表现力,就至关重要。我们拟邀请专业人士展开普通话的集体辅导,同时安排层层推进的台词讲座,对学生的语言表现和塑造能力进行培训,再落实到具体的排演中。由于既有排练时大量的强化练习,又有演出时导演、观众的及时反馈,参演者的语言水平必然会得到最快速的提升。
(五)优秀课本剧在校园内外的推广
为了更好地提升课本剧编演的价值与质量,我们可以在师范院校和中小学进行优秀剧本的展览、评奖、结集出版,主创人员的经验交流、汇报分享,尤其对编演俱佳的优秀课本剧,可以组织校园艺术节、社区演出,家校交流、兄弟學校联合排演等活动。并且充分利用每年的推普周、语言文字文化节,将课本剧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增强语言文字活动的辐射力。
在具体的实践中,需要在师范专业学生中招募课本剧编演志愿者,在他们中间展开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预调查,然后开展中小学教材教法调研,确定课本剧创编的素材。面向志愿者开设课本剧创编团课、语言文字优化主题培训,产生一批较优秀的课本剧剧本。继而向学生开展课本剧排演及普通话、台词辅导与培训,训练他们的台词基本功。然后在此基础上借助多方力量创建课本剧团队,打磨课本剧精品,经过精心排演开展大型公演,并向中小学和社区等推广。最后,我们需要再一次展开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找到研究方案的得失长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形成最具有操作性和推广度的课本剧编演策略及师范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通过编演中小学课本剧的实践,我们一定能强化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和专业认知,有效培育和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最终促进师范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俞允海.当代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6).
[2] 钟英.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乐山师范学院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实践探索[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04).
[3]史利平.论师范专业大学生学科知识交融能力及其培养[J].2012(03).
[4]周光凡.大学、大学生与大学生戏剧[J].戏剧艺术,2009(03).
[5]雷再荣,胡红萍.开放而诱惑的教学形式——编演课本剧 [J].四川教育学报,2005(04).
基金项目:湖南省语委、湖南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课题《以编演中小学课本剧为依托的师范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YJ2019GB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