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
山楂,又名山里红、红果、山林果。蔷薇科山楂属,核果类水果,落叶乔木,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太严格,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山楂是中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以其特别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为消费者所青睐,可以做成许多的果制品。还是一种重要的中医药材,它有健胃消食、活血化瘀、生津止渴等作用。山楂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是一种抗癌作用较强的药物,其提取物对抑制体内癌细胞生长、增殖和浸润转移均有一定的作用。此外,山楂树还可美化环境、是具有观赏价值的园林绿化树种。山楂树的种植给果农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山楂锈病是山楂植株生长过程中常见一种病害(图1),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以降低农户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山楂锈病的发生症状与防治措施如下。
1 症状表现
山楂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新梢、果实及果柄。叶片初患病正面出现油亮的橘红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橙黄色的病斑,边缘红色。发病严重时,一张叶片出现几十个病斑。直径1~2毫米,后扩大至4~10毫米;病斑稍凹陷。潮湿时,溢出淡黄色黏液。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性孢子器。发病后一个月叶背病斑突起,病斑对应的叶背面组织增厚,并长出一丛灰黄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叶柄染病,初病部膨大,呈橙黄色,生毛状物,后变黑干枯,严重的干枯脱落。新梢发病,刚开始与叶柄受害相似,后期病部凹陷、龟裂、易折断。幼果染病后,靠近萼洼附近的果面上出现近圆形病斑,初为橙黄色,后变黄褐色病果生长停滞,病部坚硬,多呈畸形(图2)。嫩枝发病,病斑为橙黄色,梭形,局部隆起,后期病部龟裂,病枝易从病部折断。
2 发病规律
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枝上越冬,翌春3月份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山楂树上,侵染山楂的叶片等,但不再侵染桧柏。春季山楂树萌芽展叶时,如有降雨,温度适宜,冬孢子萌发,就会有大量的担孢子飞散传播,发病重。此时的风力和风向都可影响担孢子与山楂树的接触,对发病轻重有很大关系。如果3月上中旬的气温高,那么冬孢子成熟早,冬孢子成熟后,若雨水多,冬孢子萌发,而由于此时山楂树尚未发芽,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就无法侵染山楂树幼嫩组织,发病轻。若山楂树发芽前天气干燥,气温又较低,冬孢子不萌发,而在山楂树展叶后气温高,雨水多,冬孢子大量萌发,则山楂锈病发生就重。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害桧柏枝条,以菌丝体在桧柏发病部位越冬。病害发生的轻重与转主寄生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直接有关。此外,还与山楂树萌芽展叶期降雨量的多少和品种的抗病性有关。该病的发生与5月份降雨早晚及降雨量正相关。展叶20天以内的幼叶易感病;展叶25天以上的叶片一般不再受侵染。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清除病原
山楂园附近2.5~5千米范围内不宜栽植桧柏类针叶树,若有应及早砍除(图3)。不宜砍除桧柏时,山楂发芽前后,可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以除灭转主寄主上的冬孢子。
3.2 选择抗病品种
栽培时可选择较抗病品种进行种植,比如山东的平邑大棉球(图4)、大金星、小金星、和河南的7803、7903等品种。
3.3 增湿抗旱
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如遇连续高温,干旱气候,应及时进行增湿抗旱,有灌溉条件的山楂园要进行全园灌水,无灌溉条件的可以早晚對每株果树进行清水喷雾,增加果园湿度,喷雾后全面喷施新高脂膜,利用成膜物质保护土壤和树体自身营养、水分不易蒸发,同时防止外界气候、农药对果实的侵害,降低山楂锈病的病果率。
3.4 药剂防治
一般山楂树展叶后,如有降雨,并发现桧柏树上产生冬孢子角时,喷1次20%粉锈宁乳油2 000倍液,隔10~15天再喷1次,可基本控制锈病的发生。若未控制住,必须追加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若防治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叶片正面出现病斑(性孢子器)时,喷20%粉锈宁乳油1 000倍液加高科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可控制危害,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山楂锈病主要发生在山楂萌芽后的60天内,即4—5月,6月中旬以后锈病菌不再侵染。对于周围有柏树,每年发病严重的果园,自山楂展叶期开始至6月下旬,可选用50%硫黄悬浮剂4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加25%敌力脱乳油3 0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加25%敌力脱乳油4 0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0%粉锈宁600倍液,或12.5%烯唑醇3 000倍液,或10%氟硅唑1 500倍液隔7~10天喷雾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可有效防治山楂锈斑的发生(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