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暴力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0-05-09 13:41袁箐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对策影响

袁箐

摘 要:自媒体的发展使民众的话语权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和发挥,但随着其不断发展壮大,一些潜在问题日益凸显,这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就是以言语辱骂、造谣诽谤、人肉搜索、道德绑架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微博暴力。微博暴力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同时还造成法律被践踏,社会道德失范等严重后果,不利于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针对愈演愈烈的微博暴力问题,应主要从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治理、自媒体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学校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大学生培养自身网络道德素质四个方面着手解决。

关键词:微博暴力;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9.080

1 相关概念界定

微博平等地赋予了每个用户表达自身想法的自由,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使用户掌握了新的话语权,但同时也让微博暴力有了可乘之机。微博暴力是指网民通过发表具有煽动性、侮辱性的言论、图片或视频,对他人造成名誉上、隐私上、心理上的伤害的一种暴力行为。

大学生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评价的一种基本观点、看法。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受社会存在的影响和制约,并且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大学生作为微博用户的主体,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其价值观必然会受到深刻影响。微博暴力是微博用户刻意制造或煽动网络舆论,对事件当事人进行道德上的审判或语言攻击,甚至将他人隐私曝光以至于对其现实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一种暴力行为。具体来说,微博暴力的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1 言语辱骂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当网友对某一事件意见相左时,他们并不能做到心平气和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来说服对方,而往往容易对当事人和持有不同意见的网民肆意侮辱谩骂,给对方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和伤害。微博暴力最核心的特点是以言论为武器对当事人进行攻击、谩骂和威胁。

1.2 造谣传谣

造谣传谣是网民利用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和实时性,针对特定对象在社交平台上捏造不实谣言或夸大事实进行传播,试图给受害者带来舆论压力的一种暴力行为。如微博营销号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发表博文恶意造谣明星。这一行为不但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还严重触犯了刑法,破坏了和谐的网络环境,此外也给被造谣的明星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1.3 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最开始是由网民以某位当事人或特定人群行为失范为由,借助网络平台发布相关信息,给出一定的线索,号召、煽动其他网民从不同途径挖掘当事人的具体个人信息并将其隐私公布于众的网络搜索方式。不可否认的是,当警察搜捕違法犯罪之徒时,网友自发的人肉搜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人肉搜索易被某些别有用心的网友利用,为了一己之私而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名誉权等权利。

1.4 道德绑架

以貌似道德高度,干预、要挟别人不得不遵从的行为被称之为“道德绑架”。道德绑架者或出于仇富心态,如在发生重大天灾人祸时要求富豪或明星捐款;或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准对他人的言行评头论足,如要求年轻人无条件为老人让座,或因自身喜好为标准要求他人,如爱狗人士要求所有人抵制玉林狗肉节。

2 微博暴力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2.1 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作为全体人民应为之奋斗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微博暴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大学生长期处于这样一种暴力环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导向作用将被大大削弱。

2.2 影响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方面,无论是微博用户编辑发布的博文还是他人博文下的评论,随处可见微博暴力的踪迹。另一方面某些媒体为了获得点击率和关注度,从观众窥探他人隐私的心理出发,偷拍明星或知名人士的私人生活并大肆报道,这种行为是极其不道德的。大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会对人与人沟通中的指责、谩骂以及窥探他人隐私的行为习以为常,缺乏对受害人应有的同情心及见义勇为的精神,长此以往这必将对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2.3 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大部分人尚未形成一个清晰、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当前的微博环境下,明星遭受微博暴力事件频发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人们对于明星、网红的过度关注,再加上媒体对明星娱乐八卦消息的过度报道,对于“一夜成名”现象的过度渲染,会让某些大学生对成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长此以往,他们将不再坚持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而是整日思考如何快速“红”起来,如何成为一个名人,这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十分不利的。

3 预防和治理微博暴力的对策

当前微博暴力现象如此猖獗的原因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微博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侵权责任主体难以认定。微博暴力用户主体认定存在很大的困难,再加上微博暴力行为往往是群体性行为,因此难以确定责任主体;其次,微博暴力给当事人造成严重影响的证据难以获取;最后,侵权后果难以确定。

3.1 政府部门扮演好“把关者”角色

3.1.1 完善法律法规,使微博暴力现象得到有效防范治理

要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网络环境,并使微博暴力现象得到有效预防与控制,首先,必须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针对网络暴力现象的特点及参与网民的心理加快立法进程,使微博用户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网络活动。其次,当网友的行为触犯了法律法规时,能够依据现行的法律条款给予其相应的处罚,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3.1.2 尽快普及网络实名制,规范用户行为

推行和普及网络实名制后,当微博暴力发生时,相关部门能尽快根据平台收集到的个人信息确定责任主体,这样就能在微博暴力未造成严重影响前有所作为,避免事态扩大升级,也方便了事后进行追责处理。同时为了防止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政府部门要监督平台实用技术手段维护好网民个人信息安全,禁止利用用户隐私信息谋取不当利益。

3.2 社会媒体扮演好“传声筒”角色

3.2.1 主流媒体承担社会责任,注意网络舆论的引导

在某一事件成为社会热点事件并引发广泛关注时,主流媒体应尽快查清事实真相并给予公布,避免谣言四散带来的恶劣影响。目前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报纸、杂志机构都已陆续入驻微博并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将有更多主流媒体入驻并持续扩大其在微博中的影响力。

3.2.2 微博意见领袖提高道德素质,传播正能量

有学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时期来把握“微博意见领袖”对微博舆论的不同影响:在公共舆论事件萌芽期,“微博意见领袖”的身份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在扩散期,意见领袖起着放大舆论、推波助澜的作用;到了舆论高潮期,意见领袖则发挥着深化舆论、组织动员的作用。微博意见领袖在用户通过编辑微博、点赞转发评论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意见的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微博意见领袖应恪守媒体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依据客观事实创造出客观、理性、真实的新闻内容,在社会中传播正能量。

3.3 高校做好全方位育人工作

3.3.1 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网络素养”是指网络使用者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拥有分辨网络信息、抵抗网络诱惑、远离网络危害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律意识、法制意识的综合素养。应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同时要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提高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增强网络风险防范意识,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

3.3.2 注重与家庭沟通协作,防范教育与心理疏导双管齐下

研究发现有高达44%的网络欺凌者表示自己和父母或抚养者之间缺乏情感联系和必要的互动。因此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对于降低大学生参与微博暴力的可能性是极有必要的。此外,学校还应注重与家庭的沟通交流,对网络暴力受害者要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对欺凌者除给予其必要的惩罚,还应开展专项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3.4 大学生自身提高网络道德素质,树立法制观念

3.4.1 积极提升自身网络道德素质,避免成为施暴者

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在未明确事实真相之前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在明确真相之后做到理性文明发言,不以侮辱性的图片文字伤害他人,不做网络暴力施暴者。此外大学生还应利用自身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对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发现网络暴力行为及时劝阻,若无果可选择举报此发言,让发动暴力方得到应有的惩罚。

3.4.2 维护好个人信息安全,避免成为受害者

人肉搜索会对当事人的隐私信息及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要树立网络风险防范意识,注意维护好个人的信息安全,在发表动态或与人沟通交流时不泄露任何个人隐私信息,不参与网络暴力事件,更要避免被卷入网络暴力事件中从而成为受害者。同时当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保留证据,运用法律手段或请求他人帮助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4 结语

网络的开放性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性,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网络紧密联系起来,层出不穷的微博暴力事件更是潜移默化地猛烈冲击着大学生还未完全定型的价值观,甚至给他们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创伤。但微博暴力事件的最终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应从其形成的各个环节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着手。简而言之,首先,应从源头着手,对偏激表达予以限制;其次,于中途应发动主流媒体正确引导舆论,并尽量减小恶劣影响;最后,严惩非法及不道德行为,以此来避免、减少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5-3).http://www.xinhuanet.com.

[2]王雯睿.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影响研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2):30-33.

[3]许艳爽,李纯真.对我国自媒体时代的网络暴力成因的分析及解决措施[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4):18-20.

[4]薛静.“八荣八耻”: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本质要求[J].湖北社会科学,2006,(11):109-111.

[5]艾藹.大学生网络暴力问题及应对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13-14.

[6]范翠英.网络道德心理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7]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强亚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3):19-20.

[9]祝阳,张汝立.“网络意见领袖人”与“网络意见领袖帖”的概念及内涵分析[J].情报杂志,2016,35(06):70-74+143.

[10]张凯,吴守宝.青少年网络欺凌:类型、影响因素及干预[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2):119-122.

[11]白贵,王秋菊.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与其构成要素间的关系[J].河北学刊,2013,33(02):171-174.

猜你喜欢
对策影响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