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后犯罪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0-05-09 13:41李唯秀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

李唯秀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接踵而来的同时也导致了犯罪率的持续增长。我国身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犯罪的特点也与传统犯罪有所不同。据此,基于中国改革开放后40多年来的犯罪数量及犯罪主体变化,进行深层次的犯罪趋势影响因素探究。

关键词:改革开放;犯罪趋势;犯罪主体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9.075

1 中国近四十年来犯罪趋势概述

1.1 犯罪数量不断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1978年到1987的我国社会转型初期,年犯罪率存在小幅度的增长。从1978年开始,刑事立案率以每年10件-12件/10万人的速度不断递增,并且在1981年达到这一期间的峰巅,其立案率达到每10万人89.5件,是1951年至1981年三十年来的最高峰。1988年开始我国社会转型进入深化期,犯罪率增长幅度显著。从1988年起刑事立案率持续大幅度上升,到1991年达到最高值,1987-1988年的增幅为每10万人23.29件,1988-1989年的增幅为每10万人104.08件,1989-1990年的增幅为每10万人19.41件,1990-1991年的增幅为每10万人8.81件。其中1988年至1989年的增长幅度最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过去各地都存在刑事案件立案统计不实的问题,1989年各级公安机关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在1998年刑事立案率出现明显上升,从1997年的133.98件每10万人升至1998年的164.68件每10万人。

特别是1988年至今,犯罪率大幅度增长,并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更遑论在这些数据之下还隐藏着大量没有立案的犯罪“黑数”。2009年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犯罪数量又出现了一波小高潮,打破了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的平稳态势。2009年1到10月,中国刑事案件立案数和治安案件发现受理数大幅增长,刑事案件数增幅在10%以上,治安案件数增幅达20%左右,全年刑事立案数达到530万件,治安案件数达到990万件。

1.2 犯罪類型逐渐多样化

四十多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外来务工人口为主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加,而流动人口犯罪也频频出现,给各地的社会治安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庞大的流动人口的基础上,黑恶势力的有组织犯罪数量也出现了上涨。互联网科技不断发展至今,网络电信诈骗犯罪作为新兴犯罪类型进入人们的视野,其犯罪手段多样,高度依赖科技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之前不曾出现过的。由于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权力的高度集中,贪污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对权力的追求使得许多高位者丧失了道德底线,职务犯罪现象亦层出不穷。

1.3 犯罪主体趋向低龄化

在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今天,青少年犯罪成为当今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数据显示,“文化大革命”之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为30%以下,“文化大革命”时期在畸形的社会形态下的典型地区青少年犯罪率最高高达60%左右;然而改革开放至今,青少年犯罪在刑事案件中占据的比例为70%-80%(这里的青少年年龄指的是14-25岁)。除此之外,相较于四十多年前,我国近年青少年犯罪主体的年龄小了2-3岁,14-17岁成为犯罪高发年龄段。而在青少年犯罪中,强奸、抢劫以及杀人等性质恶劣的暴力犯罪也大大增加,甚至有些罪犯未满14周岁。例如2019年10月大连13岁男孩对10岁女童进行奸杀并抛尸,而在犯案之前其就有尾随、调戏女性的行为出现,品行恶劣可见一斑;2018年12月湖南益阳一位12岁男孩将自己母亲持刀杀害于家中,仅仅是因为其母亲禁止其玩手机游戏并限制其零用钱。这类未成年人恶性犯罪在近些年来频频出现,不由得引发人们的深思。

1.4 恶性犯罪频频出现

除了犯罪的数量不断增加,恶性犯罪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重。诈骗、盗窃、抢劫、强奸、伤害、杀人六种犯罪案件约占公安部统计的十九类全部刑事案件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在入室盗窃、抢劫、强奸等行为遭到被害人反抗时进而选择杀人的比例非常高,导致如今刑事案件的犯罪情节较改革开放之前严重许多。在1980-1990年,杀人案件由80年代初的平均每年2.6%速度递增在之后几年增加至平均每年15.32%,近年来恶性犯罪更是层出不穷,这样的现象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2 犯罪趋势影响因素分析

2.1 社会结构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的变迁。新旧体制与新旧观念有一个碰撞、摩擦、融合的过程,在突破旧有桎梧的过程中难免产生问题和疏漏,而在这样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社会调控机制并不健全,导致社会治安出现恶化,呈现出社会失序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违法现象肆意滋生,犯罪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社会变迁产生的社会矛盾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犯罪率高发的根本原因。 在社会变革中,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断运动与相互作用,其产生的矛盾一直存在并随着运动变化,从本质上来看社会中的犯罪现象深受社会变革的影响。社会转型完成之前社会环境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文化观念等都深受影响与冲击,这些现象中的负面因素也在日益增长的犯罪率中得到体现。而完善的调控体系与预防措施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产生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社会结构转变而趋于稳定的这一过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2 经济的快速发展

飞速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均衡问题主要体现在贫富差距过大方面。改革开放使得大量的资本涌入中国,出现了一小部分的极富群体,经过4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的阶级固化也越来越严重。绝大多数人依然作为社会底层而存在,绝大多数的资本被牢牢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底层人民在现有的体系与机制下难以冲破阶级壁垒。仇恨与嫉妒一经在人们心中埋下种子,生根发芽需要的只是任何不经意的刺激,而身处贫苦中的无望也容易促使一些人走上犯罪之路。而在上位者的世界中,存在着许多投机倒把的机会,不知满足的贪欲使得更多的经济犯罪与职务犯罪在当今出现。此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繁荣出现的还有通货膨胀这一现象,近些年来物价水平飙升,人们的生活负担越来越大,特别体现在社会底层人民的支出压力方面,这样的社会现实也是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2.3 城市化进程加速

首先,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城乡差距也被拉大,城乡居民的收入也出现了巨大落差。长期生活于乡村也许并不能轻易感受到强烈的落差感,但是当他们进入城市生活将会在方方面面遭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一般只能从事非技术性的付出体力劳动的工作,此类工作薪资待遇不佳且不稳定,在如今房价高涨的情况下农民工可能一辈子都难以负担购房支出,缺乏生活安全感;而本身出身于城市的工作人员往往分布于各种报酬高、性质稳定的岗位,大多数能够负担得起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支出。收入上的落差与生活质量上的区别很容易使得农民工团体产生负面情绪,导致其中一些人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其次,城乡居民的差异还体现在身份与地位上。来自乡下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很多方面都没有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平等对待,如在城市户口、医疗保险、失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并且一些城市的有关部门甚至发布限制使用外来劳动力的行业和工种的规定。 对于那些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而言,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以及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福利导致这些来自农村的廉价劳动力在城市中难以抵抗多种社会风险,在这样的困境下,就会有一些人甘愿铤而走险踏上非法之路。更差的劳动条件和社会福利条件,意味着更低的犯罪成本; 对外来劳动者的歧视性政策,也不可避免地会在犯罪等领域得到反应。

2.4 保障体系的法律困境

我国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并不悠久,有许多不健全之处,在一些方面立法与刑罚的设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其难以和社会发展现状所同步。近年来一些新兴的犯罪已成规模,例如随着科技发展而出现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其成立的专门罪名,适用的仍是传统诈骗罪的刑罚标准,其威慑力起不到良好的预防犯罪效果。在执法方面,我国也存在着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执法结果公平公正等现象的出现。此外,中国的经济改革虽然维持了经济高速增长,但同时也不合时宜地将教育、住房、医疗和社保等公共产品及服务以一种完全的姿态推向市场,使得我国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与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水平极不匹配。

3 与欧美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存在的共性

现代化一方面侧重于因工业化进程的开启,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过渡为工业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范围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指一个非现代化国家为了步入现代化,在短时间内快速转变发展模式而掀起的全面的社会变革。

美国犯罪学专家谢利曾在世界范围内对社会发展与犯罪的关联性进行研究,他收集了全球各地的资料用以证明现今世界各国在犯罪原因、犯罪种类、犯罪趋势等变化都和社会发展直接相关,得出了一系列规律性结论。其在现代化与犯罪的关系中提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犯罪率必然会有所上涨;高犯罪率往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开端出现;现代化成熟的发达国家中犯罪率比较稳定。其在犯罪种类上提出:暴力犯罪与财产犯罪在现代化进程开端明显增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财产犯罪占据重要地位;暴力犯罪不是实施犯罪的目的而是手段;网络电信犯罪、金融犯罪等依赖高科技手段的犯罪活动显著增多;包括黑恶势力、恐怖组织等有组织犯罪出现增长趋势等。其认为在犯罪分布上:现代化进程中犯罪活动往城市聚集;在犯罪主体上:犯罪主体年龄趋向低龄化;未成年犯罪增多;女性犯罪较现代化以前增长等。

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为例。工业革命时期作为英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结构变迁的阶段,对犯罪趋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社会结构为基础的管理制度与道德框架遭受剧烈冲击,此时新的社会结构还未成型,与之相匹配的新的制度与体系也沒有规范。在这种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混乱与失序问题日益突显。大量人口从乡村往城市迁移,而英国的传统治安体制难以应对新的工业化城市,治安环境陷入逐渐不可控的态势。此时民间甚至出现了以帮助侦查案件、缉拿罪犯或者寻找脏污为赚取钱财手段的“检举人”,有时候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这些人甚至与罪犯勾结,不仅没有有效压制犯罪反而刺激了犯罪增长。

4 结语

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伴随着许多社会问题,犯罪率的增长亦不例外。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初始阶段,伴随社会问题出现的是每一个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都曾面临过的犯罪问题。不论是在社会分配制度、法律、保障体系、治安管理、教育以及社会风气等各个方面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对社会环境进行把控,尽快完成新旧交接的过渡,促使社会步入正轨。

参考文献

[1]袁才荣.浅论现阶段我国犯罪增加的主要原因[J].渝西学院学报,2016.

[2]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14-02-25.

[3]张林江.社会治理的政府之维:现状、挑战与转型[J].新华文摘,2014,(12).

[4]李林,田禾.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71-87.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
见证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感同身受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给煤炭高等教育带来了春天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